1、1河南省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提要 资本作为一种流动最频繁、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南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研究站在资本流动的角度,对近几年河南四大经济区域和资本流动现状进行研究,就河南省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资本流动;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差距 本课题为 2012 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南省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收录日期:2013 年 3 月 23 日 一、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已对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
2、影响做出了许多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马拴友、于红霞(2003)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归因于政府转移支付在地区之间分配的不合理与不公正。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0)认为中国东西区域发展差距是由要素内部积累和在区域间流入和流出造成的,而决定要素积累增长及其净流出入的是区域间不同的要素收益率。由于东部要素收益率高于西部,从而大量要素从西部流入东部,结果造成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门洪亮、李舒(2004)采用 OLS 线性回归模型选取 19902002 年的有关数据分别对中2国东中西三地区的资本流动项目与该地区的 GDP 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全社会固定投资、财政收支差额、银行存贷款、外资以及资本市
3、场直接融资与 GDP 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银行存贷款对 GDP 的贡献度不甚明显,说明中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路径不畅通,而资本市场融资额与外资对 GDP的贡献更大。杨国中、李木祥(2004)通过理论分析和对 19972003 年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区域之间信贷资金流动的特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分析了中国经济落后地区信贷资金外流的原因,建议有必要在中国实施差异性的金融政策。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学者都是站在全国这个比较宏观的角度来研究资本流动对东中西部经济差距的影响,而在比较微观的省内经济差距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在借鉴上述研究方法,根据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来
4、试图研究河南省的资本流动对四大经济区域差距的影响,找出缩小省内经济区域差距的影响因素,最后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出对策。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划分 2003 年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 ,2005 年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2006 年 3 月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 9 个省辖市组成,2011 年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8.1561.2230.63,表明其工业基础和服务业务发展趋势很强劲;豫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由安
5、阳、鹤壁、濮阳 3 市组成,土地面积为 1.39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8.3%。该经济区工农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富足,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其他矿产资源较少,水资源缺乏;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 2 市,位于河南西南部,该经济区域土地面积为 3.71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十地面积的 22.3%,该区域工业有一定基础,煤炭、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 4 市,位于河南东南部,与湖北、安徽和山东省相邻。 河南省的四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种差距有继续扩大的态势,区域差异的扩大会
6、严重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为加快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要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三、河南省流动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一)河南区域经济资本流动及差距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区域间的分配。19521998 年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7,594 亿元,其中,19781998 年完成7,285 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 万亿元,年均增长 24.3%,是“十五”时期的 2.1 倍,在2011 年的上半年,河南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110.99 亿元,同比增长 30%。与全国相比,投资总量位居江
7、苏(11,831.26 亿元) 、山东(10,858.94 亿元) 、辽宁(7,209.52 亿元)之后,列全国第 4 位、中部六省第 1 位,投资总量占中部六省的 25.1%。随着投资的快速发展,中原城市群已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4中原城市群的绝对投资额度是逐年上升的,从 2001 年的 777 亿元直线上升到 2010 年的 9,366 亿元,年均增长 858.9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0.54%,而所占投资比重则成“”型,从 2001 年占全省投资比重的51.63%上升到 2004 年的 58.22%,然后又略微下降到 2010 年的 56.51%,这主要是在中原崛起的战略中加
8、强投资力度的结果。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的绝对投资额度也都成上升的趋势,黄淮区域投资比较多,为豫北和豫西豫西南相当。 2、政府预算资金在不同区域间的分配。基础良好的中原城市群并没有得到最多的财政资金,而是比较落后的黄淮区域得到的最多,这充分说明河南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是为了撬动区域均衡发展。在 20012010 年间,中原城市群的净转移支付额度达到 2,057.97 亿元,平均每年转移支付 205.8 亿元,豫北经济区额度达到 1,031.59 亿元,平均每年达到103.16 亿元,豫西豫西南地区额度达到 966.02 亿元,平均每年 96.6 亿元,黄淮区域 2,383.55
9、亿元,平均每年达到 238.36 亿元。这都很好地促进了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外资在不同地区间的分配。四大地区吸引外资流入量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分布很不均衡,外资主要集中于中原城市群,几乎占据 3/4 的外资,最多的是 2001 年,达到了 27,703 万美元,分别是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的 11.26 倍、10.04 倍、9.42 倍,直到 2010 年,利用外资的绝对额度都是呈上升趋势。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区域利用外资的程度相当,相比之下,豫北地区利用外资最少。确切地说,目前河南省外资在空间的分布上呈现出“一边倒”的现象。 (二)河南省流动资本与区5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依据分析,本文根据河南
10、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选取 20012011 年各个经济区域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ZC) 、净转移支付(ZYZF)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LYWZ)作为解释变量,反映河南省各区域资本流动的状况,而将中原经济区与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与黄淮地区的人均 GDP 差额、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差额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表明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验证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的解释力度。本文利用 Eviews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双对数模型,模型形式为: (lnGDP1、2、3,lnCZSR1、2、3,lnNCSR1、2、3)=(lnGDZC,
11、lnLYWZ,lnZYZF)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可以看出,各个模型的拟合度都比较好,分析各项回归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对缩小人均 GDP 差额、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差额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差额都起到了正向作用,而且 t 统计量都比较显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增加 1%:(1)人均 GDP 差距分别变动 0.63%、1.272%和0.361%;(2)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差额分别变动0.474%、0.559%和 0.21%;(3)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差额分别变动 0.206%、0.333%和 0.403%。可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可
12、以增加各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利用外资的情况则对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豫北地区利用外资并没有减少与中原城市群人均 GDP 的差距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6但这种反向作用并不显著,说明豫北地区利用外资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样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也没有减少,整体来看,各区域利用外资情况效果并不太好,t 统计量都不显著,这说明这三个区域利用外资的效率有待提高。转移支付对减少人均 GDP 差距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并不明显,但对减少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却有很大的作用,每增加 1%的转移支付,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区域差距分别缩小 0.1498%、0.9134%和 0.1218%。
13、这说明近十年来河南省特别重视向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 四、缩小河南省经济区域差距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由上面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缩小经济区域内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差距起到了正向作用,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由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在 2011 年四大经济区域的极差已经开始出现变小的趋势,这与 2011 年投资结构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不断降低,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不断提高,工业投资占投资的比重为 53.8%,同比提高 2.8 个百
14、分点,工业投资增长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4.4%。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还需要扩大投资的资金来源,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进一步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及缩小经济差距的内在动力。(二)各经济区域加大利用外资力度。由上述检验结果可知,目前的外资利用并没有缩小经济区之间的差距,表明豫北、豫西南和黄淮外7资利用并没有迅速带动经济的发展。这应该与外资利用额度、外资投资方向相关。2011 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 100.8 亿美元,但是在各个经济区域内分别并不均匀,中原经济区占的比例达到近 76%。同时,也可以看出 2010 年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中原经济区利用外资的比例达到74.11%,而其他经济区域利用
15、外资的比例均在 8%左右,中原经济区差别比较大,因此其他经济区要积极引进外资。据统计,河南省利用外资投向一向以制造服务业为主,针对各经济区来说,应该根据自己的区情,找出经济增长的敏感点,有针对性地投入外资,更好地刺激经济的增长。(三)调整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导向。河南省主要是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来发展经济的。在有限的财政资金内,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以此来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区域内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为了平衡经济发展,政府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而对较富裕的地市要减少转移支付。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应着力解决县乡财
16、政困难问题。对于确实困难的县乡财政,省市财政要适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要强化属于财政再分配职能的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等专项转移支付。 (四)优化投资环境。首先,各区域要全力创新软环境,包括政策、法制和服务环境,全方位地为引进各方投资创造条件;其次,要创新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学研机构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再进而提升为创新型政府。进一步增强亲商8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要为客商提供最优质的投资服务,让投资者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主要参考文献: 1门洪亮.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2. 2欧璇.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3肖灿夫.我国区域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财务与金融,2010.4. 4刘鸽.中国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