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嫩江县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嫩江县气候特点及其对嫩江农业的影响: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分析了嫩江县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就气候变化对嫩江农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嫩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战略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农业 一、嫩江县气候条件的基本特征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多雨。年平均气温较低,无霜期 80-130 天,雨热同季,年日照 2,728.2 小时,年平均气温为 0.4,全县从南至北积温在 2500-1600之间,相对湿度年变化明显,夏冬季相对湿度大,均
2、大于70%,春秋季相对湿度小,均小于 70%,最大 8 月份 79%,最小 4-5 月份达 0。全县降水多受季风影响,以冷锋雨和气旋雨为主,集中在 6-9 月份,南少北多,北在 550-600 毫米,南在 500 毫米左右,年降雪量 140-150毫米。幅员面积 150 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67 万平方千米。自然环境适宜大豆、小麦、甜菜和马铃薯等作物生长,是黑龙江省的麦豆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嫩江县大规模开发,再加上土地不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不力,区域性环境变化显著,主要有:降水阶段性明显,暴雨次数增多,雨水量大,气温呈波动性上升,2冻土层深
3、度持续减少,自然灾害逐年严重。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嫩江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规律,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时空变异性,相继带来支流河道断流、水旱灾害频发、湿地退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突出的水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不确定性,必将对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湿地生态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1、降水变化 2012 年嫩江县降水量 531.5 毫米,比常年多 49.1 毫米,比去年多200.6 毫米。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初夏、秋季和冬季。其中,12月降水偏少,春季降水比常年偏少,夏季比常年偏少,秋季比常
4、年偏多,11-12 月比常年偏多;降水峰值月出现在 6、9 月,降水量 6 月为 140.1毫米,9 月为 175.2 毫米。 夏季高温少雨、干旱 6 月上旬降水偏多,降水量 86.4 毫米,同比多 300%。后半月开始连续高温天气,直至 7、8 月持续降水偏少,8 月降水仅 26 毫米,出现严重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秋季降水严重偏多,9 月份出现二次暴雨洪涝灾害。 秋季降水严重偏多,9-10 月降水量为 211.5 毫米,比历年多 182%,秋季和 9 月降水之多均为历史上最大值。9 月份降水量为 175.2 毫米,比常年多 228.7%。全县基本普降暴雨二次,造成严重秋涝,对秋
5、收工作带3来严重不利影响。 2、自然灾害情况 嫩江县近几年来由于气温上升的影响,气候变化不稳定,异常气候出现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气候变化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使农业生产面临产量波动增大、布局与结构调整、成本与投资增加等问题。气候灾害的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嫩江的农业生产。而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来自气候灾害特别是低温、旱涝的综合影响,是大幅度大面积减产的主要因素。 3、气候变化对农业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化肥释放周期缩短,要想保持原有的肥效,就需要加大施肥量,不仅增加了投入,对土壤和环境也不利。其挥发、分解、淋溶流失的增加对土壤和环境十分
6、有害。因此,气候变暖引起的农业成本投入的增加和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4、气候变化使农业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危害程度加剧 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高温还为各种杂草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气候变暖可能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气候变暖后,各种病虫出现的范围可能扩大,即向高纬地区延伸。在高温条件下,由于作物的生育期缩短,作物、杂草和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会以不同的方式对气候变化做出反应,因而病害感染的方式有可能改变。气候变暖还会改变作物和禽畜病原体的地理分布,目前局限在热带的病原和寄生组织将会蔓延到亚热带甚至温带
7、地区。这意味着这些地4区将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而这又将加剧环境污染。 三、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适应对策 1、不断提高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北方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可能趋于更不稳定或者更加干旱,这必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而,这些地区要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不断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 2、选育抗逆品种,采用稳产增产技术。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分析未来光、温、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采用防灾抗灾
8、、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 3、科学地调整种植制度,适应气候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气候变暖,生长期延长,对我国北方粮食生产可能有利,因而要充分利用这一机缘,科学地调整种植制度,大力发展黑龙江的粮食生产。 4、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加强气候灾害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完善气象综合检测和应急服务系统建设,把气象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建立国家级和升级的农业生产气象保障系统。 5、发展生物技术等前沿学科。面对新时期人口、环境、资源、食物问题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要加强生物固氮、光合作用、生物技术、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如温室大棚)和精确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5力求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强化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