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候变化的适应.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297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气候变化的适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气候变化的适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气候变化的适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气候变化的适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气候变化的适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气候变化的适应【摘要】 适应气候变化是自然与人为系统对实际或预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作出的趋利避害的反应,能最终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脆弱性。草原是自然系统中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部门之一,因而依靠草原生存的牧民是极为脆弱的。文献梳理发现,牧民的自主性适应通过调整畜牧生产、产业调整、发展商业、外出务工、进行合作以及让后代转变谋生方式等途径应对气候变化。然而自上而下的计划性适应政策或措施往往忽视了基层牧民的需求。今后需要加强针对计划性适应和自主性适应过程及两者互动机制的关注,两种适应协同及多方参与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自主性适应 计划性适应 牧民 面对气候变化,人类需要同时

2、采取“减缓”和“适应”两条路径,其中,减缓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的速率和范围,而适应则能够降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从而最终降低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脆弱性。但无论是适应还是减缓的各种措施都无法避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在短期和长期应对气候变暖所产生的影响方面,采取适应措施是必要的。而且人类社会采取的主动适应措施比自然系统适应气候变化有更大的作用。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正由原来“排在减缓之后的次要问题”变成当今的首要问题了(UNFCCC,2007) 。在减缓气候变化进程的全球协作之外,将适应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战略加以强调也吸引了不同国家政府的重视2和支持。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

3、、紧迫,尤其对于经济和社会系统相对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气候问题将首先是适应问题。 IPCC 在 2001 年指出适应性是指系统的活动、过程或结构本身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等,减轻潜在损失,利用机会或对付气候变化后果的能力。并在 2007 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中对适应的定义再次进行了说明。所谓适应是指为降低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对实际的或预计的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而提出的倡议和采取的措施。学者们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基本是使用 IPCC 的定义。 一、气候变化的计划性适应 按照行动主体不同及是否有意识的进行(IPCC,2001、2007) ,气候变化的适应可划分为自主性适应和计划性适应。

4、其中,计划性适应可理解为国家或地方政府为降低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对实际的或预计的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而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资金、技术资助的措施,行动倡导建议或措施,国家政策、法律等。根据 UNDP(2007) ,成功的计划性适应规划包括:一是有效规划的信息,包括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等;二是气候防护性基础设施;三是基于穷人需求之上的社会风险管理和减贫保险;四是灾害风险管理制度。Agrawal(2008)等人的研究发现,有四种有效的计划性适应机制提供信息、提供技术、财政支持和领导,能够增强自主性适应机制,可以由国家、地方政府等公共机构提供,也可由公民社会组织提供,还可以通过服务机构和私人公司等市场机制

5、解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是配置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资源的基础性3方式,政策的作用在于影响和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适应性的地方政策必须得到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支持,国家和各级政府间有力的合作才能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1、国家、政府层面的计划性适应 由英国的尼古拉斯斯特恩领导完成的“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化”报告,强调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框架将适应与发展政策和规划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应对,并将其上升至国家的战略和计划层面。 欧盟出台适应气候变化发展白皮书 ,通过建立起气候变化对欧盟影响及后果的知识基础、将“适应”战略融入欧盟主要的政策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解决资金问题、

6、开展国际适应合作来实施适应战略。2008 年 12 月 17 日,德国政府通过德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分列出农业等 13 个领域采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可选择的方案,构建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行动框架。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或资助某些项目间接帮助地方政府其承担气候变化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局部影响。 由于不同区域和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成本和适应能力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适应性选择也存在较大不同。中国是气候变化脆弱性高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更高的气候变化风险。中国应按照“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强调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

7、发展模式的主动转型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不能采用单一的以适应为主或以减缓为主的“单效”方案,从而4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协调推进。未来中国的适应能力建设应该从以推进经济发展为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与推广、公众参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区域进行的具体实践层面的研究。应当加强国内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以降低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 目前,对气候变化的计划性适应研究主要是基于气候变化的表现和影响分析而进行的宏观层面的

8、政策回顾或行动倡导,这些战略或政策措施都是以国家和政府制定并主导的,并且与减缓对策结合在一起。计划性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两者都是一种中长期的行动和策略。正如减缓措施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发挥协同作用一样,适应策略也需要不同国家或地区、中央和地方的协调。 2、农业和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计划性适应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最脆弱的经济部门。气候变化对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生产影响的强度和范围要超过其他产业与经济活动。气候改变以及极端气候状况都会对农业生产体系产生强烈的影响,进而降低农业生产力。近年来,畜牧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逐渐显现。牧民进行畜牧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草地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9、因此,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的影响都非常显著。然而以牧区或草原为单位,主要是气候变化影响草地生产力的研究。 政府有关决策机构应采取适应对策、通过适当调整以限制损失和充分利用正在改变的5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适应能力建设,以尽量减少损失和尽量实现潜在的效益,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反应,应当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原则,从系统的观点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适应对策研究方面,多是基于平均气候条件下的影响,近年来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的增多加重了对农业的危害,因此也应加强对极端气

10、候的研究。另外,在运用简单模型来分析各地农业脆弱性的基础上提出的计划性适应对策尚不具有普适性。在中国,适应仅仅是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众多对策中的一部分。而农业也仅指种植业。 目前,微观层面的研究已开始包括政府的计划性适应和农户层面传统的自主性适应。但是在适应性标签之下直接进行的针对性研究,尤其是区域层次和社区层次更为薄弱。微观层次的农户是适应气候变化最主要的主体之一。不能忽视农民或牧民的个体行为是适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他们的作用。政府计划性的适应措施最需要的是农牧户层面的支持和实践,这样才能保证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真正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作用。然而现在中央出于

11、保证草原减排的考虑,在很多地区实行休牧禁牧、围栏封育对牧民的放牧活动进行限制,而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与牧民的利益存在很大冲突。张倩(2011)的研究就发现草畜双承包、禁牧等国家旨在抵御自然灾害、保护草原生态的计划性政策却导致牧民畜牧生产成本提高而生计难以持续,从长远来看将会降低牧民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加他们面对气6候变化的脆弱性,而只有国家和牧民实现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二、气候变化的自主性适应:社区和农牧民层面 “农民和农村社区在面临气候条件的变化时会自觉地调整他们的生产实践,这是一种自发的适应策略” (蔡运龙、Barry Smit,1996) ,这是可见的中文文献中最早

12、提及“自主性适应”的研究。这种策略与政府计划性适应措施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了解自主性适应过程与机制是理解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制定与执行计划性适应政策的基础。 国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关注气候变化的自主性适应问题。瑞士气候变化与发展委员会(2009)通过南非的案例研究发现,当地农户的自主性适应在没有外界支持和关注的情况下,大多采取的是一种应对导向措施,难以进一步提高其生计的弹性。Corbett(1988)通过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案例研究发现,当地农户在面对干旱时,首先采取的是改变种植、增加小型商品买卖等保险性措施,其次是售卖牲畜、出售农业生产工具和典押土地等资产处置措施,最后通过

13、移民等方式。自主性适应措施包括流传于当地的乡土知识文化,比如干旱时集雨、降低家庭成员的营养水平、低价出售牲畜等,同时农户常常采用多种生计措施,力图获得各种收入资源或自然资源,从而保证在干旱等风险期间的生计不受或少受影响。 近几年国内对农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的影响而不是农牧民的自主性适应。虽然有的研究中阐释了具体7的适应行为或措施,但是没有明确指出这些就是农牧民的自主性适应,并且往往忽视农牧民在受灾情况下采取的适应措施产生和具体操作的过程和运行机制。回顾为数不多的中文文献对社区或农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可将其中涉及的适应措施归纳为以下五种。 1、通过产业调整来适应

14、气候变化 因近年来的干旱导致草场退化严重,牧业难以为继,农牧交错区少数民族牧民调整了农牧比例,种植业成为村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梁筱筱,2010) 。 2、通过外出务工或发展商业来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条件不断恶化,降水减少、干旱多发导致农户选择放弃没有收入的农业生产,将劳动力解放出来外出打工、做买卖等,农牧民外出务工规模扩大, “空心村”现象开始出现。 3、通过调整畜牧生产来适应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频发,草原植被日益退化,牧民生存条件愈发恶劣,锡林郭勒盟中北部的阿巴嘎旗的纯牧区苏木开展生产自救,如把种公羊集中管理;对草场实行常年围封禁牧,建立集体打草场等。在旱灾的影响下,牧民会选择走场或到没有遭灾的地

15、方进行敖特尔放牧(短期性的游牧方式) 。通过改进和采用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诸如禁牧舍饲、作物及牧草相结合的带状间作技术等,不仅能提高农牧民的适应能力,还能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科尔沁地表的河流湖泊因干旱多已干涸,农牧民的用水模式发生改变,生产生活严重依赖地下水,这为科尔沁地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84、通过让后代转变谋生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 张黎(2009)等人的调查发现,全部受访牧户都希望他们的后代离开牧区进人城镇生活,不愿意让他们继续从事畜牧业生产。 5、通过合作,共同降低自然风险来适应气候变化 通过对牧户生产经营状况现状分析,达林太、刘湘波(2009)发现通过组建牧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

16、,协商使用草地,实现移动式减灾,能够达到风险防范的效果,实现小牧户增收。周立、姜智强(2011)也指出通过制度创新,以社区为基础,以合作为内容把牧民组织起来采取科学化的生计适应方案。 研究中除了关注农牧民的适应行为,还有研究对农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认知偏差和思维定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决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非理性行为,导致适应与变化之间存在时滞现象。牧户对短期气候变化趋势的感知更加深刻、准确,他们的适应行为多为自发性被动适应,缺乏行之有效的主动适应。 三、结语 随着“适应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政府的计划性适应和社区、农牧民自主性适应的研究也日

17、益增加。适应本身就是一个降低当前或未来可能存在的脆弱性的过程。无论是对计划性适应和自主性适应两者中的哪一种所进行研究,都有利于对今后研究两种适应的相互作用或者互动提供一定的支持。 国家和政府的计划性适应政策或措施,其涉及的部门日益广泛,覆盖的领域也愈发丰富。为了保证这种自上而下产生的计划性适应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绝不能忽视自下9而上的自主性适应的产生过程及运行机制。目前对自主性适应机制的关注较为缺乏,对自主性适应措施进行分类也还未在目前的研究中涉及,在本文所总结出的产业调整的适应、种植业或畜牧业生产上的适应、让后代改变谋生方式的适应以及通过合作降低气候变化风险的适应等方面之外,对社区或农牧民个体

18、层面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自主性适应行为,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发掘和总结。对于关注相对不足的基层社区和农牧民,需要进一步探究他们面对气候变化风险时自发的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产生及具体运作过程,了解农牧民对计划适应措施的需求,并结合当地政府的计划性适应措施的实施和社区、农牧民的回应,为政府今后进一步设计或改善已有的适应气候变化策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IPCC:气候变化 2007:综合报告R.瑞士,2007. 2 朱建华、侯振宏、张治军等: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性J.林业科学,2007,43(11). 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20072008 年人类发展报

19、告R.2007. 4 傅东平: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选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 任小波、曲建升、张志强:气候变化影响及其适应的经济学评估英国“斯特恩报告”关键内容解读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7). 6 葛全胜、曲建升、曾静静、方修琦: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10态势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6). 7 曾文革、毛媛媛: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10(1). 8 姜冬梅、王灿、张孟衡: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定位的初步探讨J.环境保护,2007(6A). 9 杨潇、李杨帆等:“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对气

20、候变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 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 年度报告R.2009. 11 林而达、许吟隆、蒋金荷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J.气候变化进展,2006,2(2). 12 吴丽丽、罗怀良:国内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1). 13 李小云、齐顾波、徐秀丽:气候变化的社会政治影响:脆弱性、适应性和治理J.林业经济,2010(7). 14 方一平、秦大河、丁永建: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综述现状与趋向J.干旱区研究,2009,26(3). 15 谭英、奉志伟、牛宝亮、潘学标: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牧交错区村民认知和应对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 16 赵静娟:禁牧政策的利益关系分析以宁夏盐池 A 村为例J.甘肃农业,2006(2). 17 张倩: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脆弱性以内蒙古荒漠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