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303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摘 要 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行为、声音、说话方式以及其他生理变化。侦查活动中,侦查员可以通过识别案件相关人员的非言语行为来识别他们是否说谎,利用非言语行为来为侦查工作服务。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侦查 运用 作者简介:刘晓云,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201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侦查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140-02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需要言语符号,而且需要神态、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作为交流工具。非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

2、种常见的表现行为,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忽视自己和别人的这种非言语行为。可以说人们的交往过程是依靠听力而非视力。人类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丰富的。即使是当人们沉默地坐在一起,那里的气氛中也充满着各种信息。梅尔贝因(Mehrabian)曾报告过他及其同事对于非言语行为和不协调的信息的有关研究。其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不一致时,其总体效果等于 7%的言语联系加 38%的声音联系加上 55%的面部表情联系。而我们恰恰可以利用大多数人不注重自我非言语行为这一特点对我们的侦查人员进行识别非言语行为的训练。在侦查2活动中,犯罪嫌疑人由于特定的心理状态会暴露出很多的非言语行为,而他自己却没有注意到,因为

3、非言语行为的非自主控制。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即使他的嘴唇保持沉默,他也会用手指尖喋喋不休:背叛会从他的每一个毛孔慢慢流出。 ” 一、非言语行为概述 19141954 年之间,为了证明非言语行为能够提供情绪与性格的准确信息,人们曾经有过很多研究,但均徒劳无功。高高在上的心理学界将少数钻研身体行为的社会学家或治疗医师一律打入第六感与笔迹学之流,讥为异想天开者或江湖术士。迄今为止,非言语行为虽然并没有以正式的学科纳入学术界,但是已经被科学所接受。其中,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Ekman,1934-) ,他被誉为全球首席识谎专家。 (一)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4、Ekman 指出谎言之所以可以被揭穿是因为一个人在说谎时会流露出大量的破绽和说谎线索:表情变化、身体行为、声调变化、口水的频频吞吐、呼吸的深浅变化、说话停顿或打结、口误、微表情、肢体动作的失误。说谎者之所以无法避免这些行为上的失误是因为他存在产生这种行为的想法和情绪,就会下意识地表现出来。 赵桂芬教授给非言语行为下的定义: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副语言行为是指说话者言语内容之外的语言特征,如反应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说话的长短等。对于副语言行为是否可以归3于非言语行为,意见并不一致。如果将言语行为理解为为发出信息而选

5、择并搭配词汇的行为,将非言语行为理解为存在于言语行为之外但又与言语行为相伴随而产生的行为,就完全可以将副语言行为看成为非言语行为的一部分。 (二)非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 所有谎言都会因欺骗者的行为而露出马脚,其间有两种迹象可循:其一是说谎者所犯的错误会泄露真相(称之为破绽) ,其二是虽然没有泄露真相,但他可能暗示了说谎者目前所说和所表现的并不是真相(称之为说谎线索)一个人是否说谎,说谎线索可以提供答案,却无法揭露谎言的内容,只有破绽才能告诉我们内容本身。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面部表情是一种十分重要

6、的非语言交往手段。 有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表情是仅次于言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且较容易被人们察觉。一般地说,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面部表情来表现,都是很直截了当的,别人一眼就能看清。同时,表情的变化,往往与语气的变化相一致,这样,才能产生有声有色的生动形象。面部表情虽然外露性强,但类似的表情可能会传递出不同的情绪,有时会出现复杂难辨的面部表情,弄不准还会产生误会,尤其是在撒谎者想要可以掩饰自己的某种情绪时就会使得面部表情复杂多变。如恐惧时会出现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惊讶时会出现眉毛上扬、下颚张开等。 42.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physicalbehavior)是指通过姿势、肢体运动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

7、绪状态。身体行为包括有人的头部、躯体和四肢的运动以及身体姿势的改变。比如,摩挲双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对自己说的话觉得心虚时,摩挲双手就可以让自己心安;单边耸肩表示对自己所说的话不够自信;人在真正发怒时,生气的言语和行为应该是同步的;人们说谎时典型的机械反应是不自主地摸脖子或鼻子等。 3.声音和说话方式 声音和说话方式是指一个人运用言语行为时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一个人的声音特点和说话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说话时语速加快意味着他的感情加重了;说话缓慢轻柔表明这个人内心极度悲伤和焦虑;回答与提问之间的时间差被称为反应潜伏期,反应潜伏期越长,说明回答者对真相有所隐瞒;词语重复、声调升

8、高都是说谎的表现;人在说谎时,很难把谎言倒叙出来。他们会预先按顺序编好谎言,但从不会倒着顺一遍。 4.生理变化 生理变化是指由于人的情绪变化引起呼吸、血压、皮肤排汗以及血容量的改变。当然,对于生理变化的检测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来完成,测谎仪也因此而诞生。 在现代社会里,测谎技术已经被很多领域所接受,在国外很多企业就运用测谎仪来检测员工的诚信度,同时测谎也被运用到侦查办案中。在美国,一些州甚至将测谎仪的检测结果作为证据运用到司法程序中,5而在我国虽然测谎仪的检测结果不能作为直接证据用,但也为侦查活动提供一条有利的途径,而且,通过测谎仪破获的案件就有很多。 二、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 实际工作中,

9、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作用往往被侦查员忽视,大都认为非言语行为是“空架子” ,中听不中用。笔者实习时,就曾和一位老刑警谈到在侦查讯问中运用非言语行为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识别犯罪嫌疑人的非言语行为来及时纠正嫌疑人的假供。但民警给我的回答是这些都不实用,他说我们及时知道犯罪嫌疑人撒谎但他抵死不承认我们又能如何呢?后来笔者实际参与案件审讯后发现,不是非言语行为在侦查讯问中不实用,而是大多侦查人员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我们的审讯就是一问一答式的审讯,同时我们的审讯环境和审讯方式也不利于对非言语行为的发现,因为对犯罪嫌疑人注意力干扰的因素太多。要想识别非言语行为,就必须将犯罪嫌疑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侦查人员以

10、及案件上,这样才有利于识破谎言。 (一)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目标 对非言语行为的识别在侦查中经常被用到,有经验的侦查人员也很善于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的非言语行为来鉴别其供词的真伪。但毕竟这种运用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经验水平,而且决定于个人经验水平的高低。我们要将识别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手段运用到侦查办案中,就应该系统化、专门化。笔者认为,在侦查活动中识别非言语行为的目标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非言语行为的识别以确定案件相关人员是否有撒谎迹象,6以此为侦查提供正确线索和确定侦查方向;二是通过非言语行为的识别以察觉案件相关人士的心理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询问、讯问的方式和侦查措施;三是通过分析总结

11、犯罪嫌疑人的非言语行为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及心理特征,以确定对其审讯的对策方法。 (二)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条件 显而易见,要识别非言语行为就必须有是别的对象。在刑事案件中,主要识别对象就是犯罪嫌疑人,同时也不可忽视受害人和证人。侦查人员在与这些人的接触中,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来判别他们所说话的真假,以此为侦查案件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线索。 1.侦查人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进行识别的先决条件 只有经过识谎训练的侦查人员才能更准确地在侦查活动中运用其识别能力。因此公安机关应该对侦查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和熟知各种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各种伪装的方式,这样才能使侦查人员在与谈话对象交流中

12、善于分析其非言语行为。 2.情境的选择是识别非言语行为成败的关键因素 笔者在上面已经提到,导致非言语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的变化,而情绪产生的原因同环境刺激有很大关系。因此,要识别非言语行为,就应该让识别对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各种非言语行为,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能让其表现的情境。这就需要侦查人员根据不同的案件,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特征,人为设置不同的询问、讯问环境来刺激相关人员的情绪,从而让他们的情绪自然地流露出来。 3.犯罪嫌疑人的欺骗动机的高低是识别非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 7研究表明,高动机的欺骗行为和低动机的欺骗行为时不一样的,当犯罪嫌疑人特别期望通过撒谎来逃脱法律制裁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非

13、言语行为是很明显的。有动机的欺骗者更想要抑制和掩饰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就会出现过度的控制,从而使侦查人员更容易通过他们的非言语行为识别他们的谎言。 研究发现,同动机水平低的信息发送者相比,那些有较高欺骗的动机水平的人会产生更慢、更简短、更消极以及更多高音突起的语言反应,并同时伴随更少的目光接触,更少眨眼,更少的头部运动,更少的姿势改变以及更少的调整性手势。 (三)识别非言语行为在侦查中的运用方法 只要有对象,对非言语行为的识别随时都可以进行,它主要体现在侦查活动的两个阶段:一是对受害人、证人以及相关人士的调查访问;一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 虽然非言语行为随处可见,但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有着不同的

14、意义。我们需要正确辨别我们所发现的非言语行为代表何种情绪、因何产生,就必须结合一定的策略方法,否则,只会加深对非言语行为的误解。 1.捕捉当事人的注意力和紧张表现 涉及到关键问题时,当时人一般都会有所掩饰,他很难像没事人一样表现的那么自然。侦查人员就应该十分注意这一点,时刻关注当事人的目光转移和紧张表现。例如,在搜查犯罪嫌疑人住所时,应有专人时刻注意被搜查对象的一举一动,他最担心被搜到的地方也是他注意留心的地方,当侦查员接近对他不利的物品时,他的紧张度也就会上升。 82.审讯时的场所要清净,无干扰 不同的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情绪。当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被周围

15、的事物所影响,他的注意力不在案件本身,那他表现出来的行为线索就无法确定与案件是否有关。这一点应该向用测谎仪测谎时的环境选择一样。我认为,理想的讯问环境应该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房间有讯问必须的桌椅和其他物件就够了。需要注意的是,铁栏是不该有的,这样不仅挡住侦查人员的视线,还使犯罪嫌疑人很容易躲避侦查人员的目光,也可能给犯罪嫌疑人造成被囚禁的压抑心理。 3.侦查人员的谈话方式要与谈话对象的非言语行为相结合 如果只是一问一答式的谈话,那么很容易误导案件的侦破工作。侦查人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除了营造气氛,使用证据等措施外,也需要通过捕捉犯罪嫌疑人的非言语行为并运用这种行为来对其展开攻势。要擅于利用犯罪

16、嫌疑人回避的眼神、紧张害怕的表情、发抖的手以及不自在的坐姿等非言语行为来质疑犯罪嫌疑人的回答及抵抗。 4.通过侦查人员的非言语行为营造气氛 在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不光要学会如何去识别犯罪嫌疑人非言语行为,还要学会如何利用自我的非言语行为。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侦查人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是就应该擅于运用自身非言语行为来营造讯问的气氛。 审讯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讯人员的最初努力和他给嫌疑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侦查人员在审讯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服饰、言9语、表情以及身体动作的和谐。侦查人员不仅可以通过非言语行为给犯罪嫌疑人以威慑力,而且也可以在不经意间给犯罪嫌疑人某种暗示,使其形成顾虑和担忧,

17、这样就很容易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非言语行为本身固有的非自主控制的特征,可以帮助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识别案件相关人员的谎言。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掌握促进识别非言语行为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侦查人员的识别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识别谎言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青云峰奇侠.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技术.心理学吧.2010-7-31.http:/ 2英AldertVrig.说谎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美保罗埃克曼.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赵桂芬.讯问中的非言语行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3). 5叶建伟.非言语讯问策略.公安大学学报.20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