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343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摘 要 罗隆基在人权论战时期,用功用的标准来诠释人权与国家、人权与法律的关系,指出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人权具有时空性特点,由此构建其人权理论体系,但其理论体系也有其历史困局。 关键词 罗隆基 人权理论 历史困局 作者简介:王瑞,兰州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003-02 人权在中国并不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它是被国人在不经意中遗失并被岁月的尘土掩埋多时的思想魅力瑰宝。胡适、梁启超等曾是人权的积极倡导者,陈独秀曾把“人权说”视为“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的近世文明之第一位的要素,但在过去的中国思想家

2、和政治家中,对人权观念作过比较全面和系统阐述的,还是首推罗隆基。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大凡经过长时期大规模而又带急剧性的改变,即当时的领导人也难能洞悉当中的实际意义,还得几十年后,有了多余的历史之纵深,才能使人了解个事的因果关系。况且当事人极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蒙蔽。这对参与革命的人物讲实为不利,对我们从旁观的身份看来,尤其我们从历史之后端看来,却是一个极好的机缘。它让我们不仅对事实作报道,也还带着分析和解释。本篇论题即是以此为展开来评析罗隆基的人权理论,在肯定罗隆基人权理论的超越性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其理论的时代局限性。2一、 “人权运动”的现实背景及其展开 1929 年,是国民党一统天下之后的“训

3、政年” ,但是在自由人士看来,则是一个以英美宪政为目标反对国民党训政的“人权年” 。这一年,由胡适和罗隆基等新月自由派知识分子以刊物为媒介发起了一场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人权运动。 “人权运动”抗争主体,主要一方主体是刚刚平定天下的国民党,另一方主体是以胡适为首的新月知识分子。此时的国名党北伐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清除了大批革命党人士,基本上使国家政权归于统一,在中国建立了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高层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人士认为应该按照孙中山“建国大纲”的思路以结束军政而实行训政,以前建立自己和稳固自己的政权。1928 年 10 月 3 日,国民党常务会议第一七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训

4、政纲领 。1928 年 10 月 10 日,国民政府主席、委员在南京宣誓就职,国民党“训政时期”由此展开。1927 年春,自由派的代表人物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余上沅等十余人在上海成立了“新月书店” ,一年多以后,新月同仁们在上海又创办了新月月刊。1928 年 3 月 10 日,出版了创刊号,该杂志由徐志摩、梁实秋等人任编辑,刊物主要发表文艺性的文章以发文艺性文章,但也包括翻译外国文学做平以启迪民智。1929 年 4 月, 新月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章人权与约法 ,从这篇文章开始,新月举起了反国民党训政的旗帜。此后新月便成了爱国知识分子参与人权论战的主要阵地。 二、罗隆基的人权理论 3在“人权论战

5、”期间,作为主将的罗隆基通过新月来驳斥国民党侵犯人权的同时,也就一些观点与同学术界的知识分子展开了一系列的辩驳,特别是与瞿秋白、鲁迅的辨论。随着论战过程的持续竞选,罗隆基人权思想逐渐成行、内容也在辩驳中逐渐完善,他的人权理论体系在论战过程中因而构建。罗隆基人权理论具有很深的理论高度,他通过翻译和辨别而选择了功利主义流派的思想作为人权论战理论的思想,并且创造性使用了功用的角度来构建他的人权理论体系,因而它的权论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现实性,容易被当时的人们理解。罗隆基认为:“人权的意义,完全以功用二字为根据。凡对于下列之点有必要的功用的,都是做人的必要条件,都是人权:(1)维持生命;(2)发展个性,

6、培养人格;(3)达到人群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目的” 。罗隆基从功利主义学派中找到灵感和理论构建的关键因素,从而使其人权理论体系更加接地气,符合了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于人权的范围与含义,罗隆基不赞成西方天赋人权理论,认为人类没有必要归真返朴,到自然的环境里去自由发展我们的本性。我们从他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可以不难中看出自然法学流派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他渊博的学识、精湛的翻译技术,为他有选择性的将西方人权理论各个流派的思想都吸收在他的人权理论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或许也是由于当日革命变革之深,很少有人能够洞悉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也由于个人眼光的局限性不能加以批判的吸收,但是从当日情形来看,能够

7、博采众长的吸取各个学派的观点引入中国已是相当大的超越性了。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用“功用”的原则来独创一种人权条件说,强调做人的必要条件,即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4罗隆基的的人权概念主要包括了人生活所必须享有的基本的生存条件的权利;身体不受侵犯的权利;人有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权利,有享受幸福的权利,为了达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人们有权去争取必要的自由和社会给予方面的权利。他的人权的内容都是从最基本的人性出发的,并且是层层递进的过程。 在人权与国家的关系上,罗隆基认为,人权是处于第一位置的,国家不能超越人权。国家只能承认人权,而不能创造人权的内容;国家的主要的职责在于保障人民的正当权利不受侵犯,在于为达到全体

8、公民幸福提供便利的条件。国家仅是社会上许多组织中的一个组织而已。它对人民的威权,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不是绝对的。罗隆基主张人权高于国家,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日国民党以国家利益为名,残酷剥夺践踏人权,以实行其独裁统治。但是以当日中国社会现状来看,已经达到了霍布斯所说的所有人和所有人作战,民众回到了最原始的初民状态,整个国家社会逼着从基层起再造,这就需要一个巨灵政府,其一党专制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罗隆基只是论述了人权与国家的关系,而没有更深层次的看到其背后的制度困境和必然的因果缘由,所以我们解读当事人的观点,更要看清他所处的时代。 现在,人权与法治的观念已被国人广泛接受,但在二者的关系上,还存在不少模糊

9、的认识。罗隆基在其主要论作中表述了人权与法律的主要关系,他认为法律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权的内容以法律的形态为基础,先有人权而后才有法律,只有人民自己制定的法律,人民才有服从的义务,这是人权的基本原则之一。法律存在的正当合理之处应该是为大多5的人某求最大的利益和幸福。罗隆基基本上阐明了法律与人权的关系,具有逻辑上的理性,但是很难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只能在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一定的作用。 在人权的时空性关系方面,罗隆基认为,人权是人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权也应随之变化和趋于成熟、完善。例如英国的人权法案偏重经济法上的权利,而 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则偏重政治方面的权利。这些都说明了

10、人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但并不是否认人权的普遍价值。罗隆基非常注意人权的时空性的差异、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空条件下,人权的内容是不同的。不仅不同,还受当时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他认为人权是历史发展演化的一面镜子。所以,罗隆基强调中国人权论者主张的人权,绝对不是抄袭欧美人的陈物,这是由人权的空间性决定的。 三、历史困局与理论局限 民国时期,人民民智未开,人们浑浑噩噩,农民以分得地主的几亩田为满足,各种人文因素彼此牵制。中国的知识人在沉闷的社会环境中感到精神上的苦闷不能排解。西方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得天赋人权理论和人民公权的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人士的思想、知识和社会的环境及生活习惯发生都了巨

11、大的变化,这种土壤孕育了自由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参加革命。他们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民间的支持力量,市民阶级与知识分子只站在附属地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特别是罗隆基等知识分子发出无数社论,也前后写了不少约法和宪法,而这中间最大的问题,则是撰写者以一种理想的境界为标准,没有认清自己的立场,他们的言论只在知识界产生影响,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没有产生影响。 6今天我们仔细阅读罗隆基人权理论的文章,可以清晰的发现罗隆基的人权理论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中国和西方文明交汇的产物,也留下了浓重的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和传统观念。我们深入了解下去可以发现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知识分子为了改变社会现状,急于寻求理论上的支持和印

12、证,将欧洲所有他认为有用的人权理论体系和历史巨著进行甄别、选择,以求构筑符合中国现实的人权理论内容。但是中国小农经济下的政权和社会层级与西方现代型国家的经济组织的格局完全不同,而且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普通百姓的生活习惯,中国文化可供改造利用也是微乎其微。并且,西方法制思想、人权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相差千里,因而受其润泽必而是有限的。所以,罗隆基的人权理论突破不了他所处的时代,各种因果也是无法逃避的。 罗隆基寄希望于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小农思想体制积习过深,实行极权统治、人民思想简单划一,不具备西方的政治经济土壤,也不容易脱胎换骨。但是新的社会需要经济的

13、活跃,其必然需要一个高层的适应其商业的活动的结构组织。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其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不能立刻顺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人民根本没有人权观念,整个社会处在压抑封闭的环境当中。 四、结语 在当时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前提下,罗隆基提倡人权,其进步和积极作用显而易见。遗憾的是,这位一生追求人权理想的斗士最终还是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人世间常有很多重大情事,好像由领导7人物下决心做主,实际上则由其背景存在,成与不成,不能由各个人单方定夺,也有不少发展非当事人良心之向背所能取舍。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并不能以此判断真理与谬误,更不意味着罗隆基人权理论及其政治主张没有意义。很多理论的价值,必须了有了历史之纵深,才能理解的透彻。历史会记住罗隆基的思想,他的人权言论、追求人权的勇气和思考的精神,并没有随着他生命的扭曲而泯灭,并将继续传之于后来者。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除非消除旧体制的各种拘束和障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形成一种平等的雇佣关系,只有在这种商业组织的条件下,国民经济才能高速顺利发展。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的提升,一种高度的现代文化才能应之二产生,文化即是生活。 参考文献: 1罗隆基论人权新月第 2 卷第 5 号(1929 年 7 月) 2徐显明人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