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地志愿者资源的协调利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589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校地志愿者资源的协调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校地志愿者资源的协调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校地志愿者资源的协调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校地志愿者资源的协调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校地志愿者资源的协调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校地志愿者资源的协调利用摘 要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弘扬志愿精神,服务社会大众,是高校和地方团委做到“两个向下”的重要途径。校地志愿者资源的不平衡,志愿工作开展的“断层” ,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匹配校地志愿者资源,加强二者之间的协调和利用,是作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抛砖引玉,不断促进志愿服务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志愿者 志愿精神 校地 协调 发展 作者简介:徐丽,法学硕士,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林锦莲,广东省肇庆工商学院教师

2、,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190-02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 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 一、志愿者及志愿精神 (一)志愿者 2志愿者(Volunteer) ,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 ,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

3、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 (二)志愿者精神 1.奉献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2.友爱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

4、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仰,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爱。 3.互助 3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5、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4.进步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二、校地志愿者资源现状 (一)高校志愿者队伍现状 1.素质相对较高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 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教育的全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扩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这并不妨碍大学

6、生的总体素质,相对于其他群体,大学生的素质仍然相对较高。 除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之外,他们的道德素质也较高,这是他们成为4一名光荣志愿者的前提条件。 2.人数众多 根据海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的完全统计,我校 2012 年度有注册志愿者15512 人,达到全校总人数的 97%。这位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资源,这也是高校志愿服务突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3.专业化程度高 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全校共有 18 个学院,30 个科研机构。现有11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 个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点,52 个本科专业。有 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 4 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众多的专业为储备专业化人才以及专业化志

7、愿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校团委在各二级学院的专业基础之上,打造志愿队伍的专业化,我校“阳光海口”志愿服务项目被团中央授予“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目前, “阳光海口”项目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专业化的队伍。以外国语学院为例,该院以自身专业优势,加大对外服务志愿者的培养,在海南省承办的大型会议中,总能看到他们的忙碌的身影亚洲博鳌论坛、泛珠大会等。其他二级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同样会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进行专门的志愿者培训,不断拓宽和拓展自己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专业化的建设使我们志愿服务队伍道路走得更宽更远。 (二)地方志愿者现状 1.“不平衡”的志愿者供需 首先,从

8、地方团委的志愿者需求来看,月月有活动,志愿者需求量5较大。以琼山区团委开展的常规活动以及协助其他部门开展的活动来看,月月有活动,志愿者需求量大。以其中的重点项目来看,如一月走访、关爱行动;二月琼山区历史文化品牌“府城元宵换花节” ;三月“学雷锋活动” ;四月清明及爱国主义教育;五月劳动节、青年节及五四表彰;六月“六一”儿童节、 “禁毒宣传” ;七月“红色文化之旅”夏令营;八月建军节及走访老红军;九月“九一八纪念”活动;十月国庆大型庆祝活动,以及海南文明大行动、绿色宝岛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活动等等。当然,还不排除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所需的志愿者等。由此可见,地方团委的志愿者需求量比较大。 其次

9、,从地方团委的志愿者供给角度来看,自身供给有限,大多临时从高校征集志愿者。除了地方团委、团支部的青年团干、少数社区志愿者和乡镇一级的青年团干外,志愿者主要来自周边高校。 2.“低效”的志愿成果 每一年的志愿者活动都在开展,但是却没有收到“质”的提升的效果,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志愿服务队伍缺少制度化建设。没有专业化的队伍、没有制度的约束,很难形成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志愿服务的水平很难有大的突破。除了专职的团干能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外,其他的临时志愿服务队伍对每一次志愿服务的内涵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做起来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 同时,有时的志愿服务还和金钱挂钩的弊端。当然,主办单位考虑到志愿者的

10、辛苦,给予一定的补助无可厚非,但是,有的志愿者在活动中明目张胆向主办方伸手要“辛苦费” ,实在是违背志愿服务的基本精神,6何谈“志愿”二字,如何彰显“互助、奉献、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三、校地志愿者的协调利用对策建议 (一)加强沟通与交流 1.合理安排志愿队伍的供需 首先,从高校的志愿者人数和服务时数来看。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2011-2012 年度该校注册志愿者达到 15512 人,但是实际从事志愿服务的人数和时数却未尽如人意。在该校 2011-2012 年度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表彰文件中,仅有 141 位同学获“三星级”志愿者称号(服务时数达到 300 小时及以上) ;408 位同学获“

11、二星级”志愿者称号(服务时数为200 小时以上 300 小时以下) ;860 位同学获“一星级”志愿者称号(服务时数为 100 小时以上 200 小时以下) 。 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人数不少,但是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数相对较少,星级志愿者人数相对较少。从一定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的志愿者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相对较低,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其次,从地方团委对志愿者的需求来讲。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及地方团委对志愿者队伍需求量大,但自身供给不足的问题。 2.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团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为青年服务的组织和平台,团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应发挥彼此能力,多加沟通和交流,为开创共

12、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共同努力。 7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遭遇到现实的问题,仅仅是相关单位不能很好协调的,还希望上级领导部门能够给校地二级团委提供更多的平台。例如级别的不对等,导致对话沟通的困难,很难达成二者的一致沟通。如团琼山区委属于科级编制,而海南师范大学团委属处级编制,单位编制和级别的不对称,这对二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一条障碍,这需要上级团组织给予一定的平台,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专业化队伍建设 专业化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志愿服务质量才能有进一步的质的提升。 首先,统一志愿服务的标识。打造校地志愿者服务的共同品牌和标识。 其次,统一志愿服务的标准。海南师范大学“阳光海口”志愿服务行

13、动创造性提出了“五定”志愿服务规范(定岗、定责、定人、定班、定标) ,实施“五化”志愿服务建设标准(立体化结构、项目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服务、品牌化经营) ,确保了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常态化、高质量开展。这为活动的专业化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 (三)制度化建设 要做好校地之间志愿者队伍的协调利用,在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二者之间服务的对接制度。 首先,校地之间应该签订合作条款,明确双方职责,落实共同服务的细节。 其次,应针对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对志愿者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之8成为符合要求的、受众满意的队伍。 再次,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校地要加强对志愿活

14、动的宣传和倡导,增强宣传策划、讲求宣传艺术、填好宣传实效,形成宣传声势。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新媒体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甚至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志愿服务行动,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既能提升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实现助人助己,又能提高实践能力,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高校而言,既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对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既能解决自身志愿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又能通过专业化的志愿队伍,提升办事能力,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道香.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协调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 年. 2吴映强.高校志愿者工作机制社会化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9(11). 3俞寒冬.大型活动中高校志愿者的管理研究.经济论坛.20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