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讨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892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讨论摘要:数字电视是具备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品的典型特征,当前我国数字电视基本普及,经过改革开放后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从“温饱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就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讲解和探讨,对数字电视传输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的一个系统。它是具备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品的典型特征,在数字电视发展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和地区,形成并不断提升以知识产权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优势,并极力向

2、其它国家推行自己标准,以占领数字电视市场。 与过去的电视相比,数字电视要更加清晰、快速,数字电视的整个过程,包括电视的制作、编辑、传输和接收等等都是数字化的,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按照传输模式存在其差异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模拟电视生产和消费大国,当前在这方面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关键技术,制定自主标准,并且通过技术手段保护,有序地开发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资源,从而支撑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和事业的健康启2动和发展,最终实现从电视生产和市场大国向电视技术强国的跨越。 数字电视传输的网络 2.1、卫星传输网络 卫星传输首先是将数字电视信号转化为微波的形式,然后再发送到通信卫星,最后通过卫星将

3、这些经转化的信号传递给广大地区受众。在卫星传输网络模式的运作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方式将网络传输过程当中所对应的数字化电视信号转变为微波化信号方式,并将微波化信号传递至通信卫星当中,由此将这部分经过转化处理的信号传递至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覆盖用户区域范围之内。我国有着广阔的农村地区及地形复杂的偏远地区,网络难以覆盖到这些地区,而卫星传输方式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卫星传输网络模式运行过程当中所通用的传输标准为 DVB-S 模式,由于 DVB-S 的短板问题比较显著,因此 DVB-S2 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实现了对传输性能的显著提升以及对业务支持能力的有效强化。 2.2、

4、地面传输网络 地面传输网络模式相对于其他两种模式而言更为流行通用,这种模式必须要通过天线来接收电视台发射的电视信号。这种传输方式有着较强的可控制性和抗打击性,且信号覆盖面更广,适用性更好,在人口相对较少的农村地区更为适用,但由于地面传输信道较长,受到噪声影响、脉冲干扰等不利因素较多,所以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将接收天线放在室外,才能较好地接收信号。 2.3、有线传输网络 3有线传输网络不需要规定全国性的信号传输波段,因为它是以光纤和同轴电缆作为传递媒介的,从而每一个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传输系统,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网络,而且这种传输方式的灵活性强,易实现企业化经营,用户须使

5、用有线制式机顶盒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是 DVB-C 标准,但是由于其发展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状况,因而 DVB-C2 这一新标准应运而生,它能明显提高现有的有线网络传输容量利用效率。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分析 3.1、基于 SDH 的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SDH 是一种同步的数字传输网,复接的方式采用同步复接、其各支路的低速信号是相互同步的。 SDH 传输网分为通道层、电路层和传输媒介层,STM-4 传输系统的支路信号(TR)是要传输的信息数据流,他们的数据率可以是 PDH 的一到四次群信号,也可以是 SDH 的低次群信号。低端复用设备(TM)用于将输入的多各支路信号复用到 SD

6、H 的 STM-4 速率后,可送入光纤输入线路,也可使用数字微波传输线路。再生器(REG)主要用于传输信号的再生,从而消除传输噪声,它在微波传输线路中可以由中继站的中继设备代替。 分插复用设备(ADM)用于中间站的复接和分接,避免 PDH 传输系统中多级复用设备成对连接,减少其复杂性。也可用 SDH 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代替 ADM,实现三个方向间以 VC 为传输单元的交叉连接。支路信号的传输路径称为通道,它可以分为多个复用段,两个复用设备之间的传输区间组成一个复用段,复用段又可以被分为多个再生段,再生4段至少有一个端站为再生设备。 3.2、高阶调制技术 为了解决频谱使用率低的问题

7、,要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来提高频谱的使用率。高阶调制技术就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伴生其他小问题,在发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接收机工作门限的上升会使得覆盖范围变小,一般来说,单频网可以增加覆盖范围,但干扰也会碎之增加,高阶调制下,接收机的性能对于干扰、噪声会表现得更为敏感,所以要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覆盖率,就要对高阶调制技术进行不断改良。 3.3、VC 虚级联 传统的级联方法是连续级联,而连续级联是将几个相连的容器结合成一个大的容器并通过 SDH 系统传输。这种方法有一个大的缺点,就是传输链路的所有的网元必须能识别和处理它,同时由于带宽颗粒较大,所以传输效率比较低。而 VC 虚级

8、联却有效地避免了这种问题。这是因为虚级联分别映射各独立的容器,并将其这个独立的容器映射到一个虚的级联链路,不管任何容器可编成一组,它都能提供更精细的带宽颗粒度,此外它能使运营商根据用户业务需要调整传输容量。VC 虚级不但可以实现带宽颗粒调整,也能使业务带宽与 SDH 虚容器之间的适配,实现多径传输。 3.4、弹性分组环(RPR) 弹性分组环技术融合了以太网和 SDH 两者的优点,利用空分复用,时分统计复用和保护环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实现了节点对网络资源的合5理利用,该技术可以使用分机,此外,它还方便快捷,插上就可以使用,网络转变也非常的迅速,宽带网络更加的快速、稳定,还能够获取更多的其他服务。做

9、到了以太网和 SDH 两者的优势的完美结合。 3.5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 LCAS,即链路容量调整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可以根据业务流量对所分配的虚容器带宽进行动态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无损害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控制机制,LCAS 的功能是通过对 VC 虚级联中的虚级联数据组进行动态配置,显著提高了 VC 虚级联的灵活性。它使用请求/应答机制,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虚级联信号组中的级联信号来实现链路的容量调整 3.6、通用成帧规程 通用成帧规程,简称 GFP,是一种将高层的用户信息流适配到传输网络,GFP 帧结构包括核心包头、净荷包头、

10、GFP 净荷和帧检测序列。在通过 SDH 网络传输之前,可以通过通用成帧规程将异步的、突发和可变帧长的业务进行适配;它是第一层数据分装机制,也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映射方法。通用成帧提供的监测更强和纠错能力也骄较高,它所提供的带宽效率也比传统封装方式更高。 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高阶调制技术的应用 广电行业的频谱使用率低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未来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充 分运用各种技术来提高频谱的使用率。高阶调制技术是解决这一问6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小问题,比如在相同的发射功率下,接收机工作门限的上升会使得覆盖范围变小,虽然利用单频网可以增加覆盖范围,但是这同

11、时也会增加干扰,同时在高阶调制下,接收机的性能对于干扰、噪声会表现得更为敏感,这对高阶调制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就是要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确保覆盖率。另外在高阶调制下 RF 损伤更容易对数字基带信号带。 4.2、三网融合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 DTMB 的推广宣传,使其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条,香港特区政府在 2007 年也认同了 DTMB 这一标准并投入使用,这也标志着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但是我国的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和无线网络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和业务上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国内的大型网络企业各自为政,造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国家资源,因此

12、移动网、互联网以及无线网这三网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5、结束语 数字电视的巨大商业利益吸引着许多国家对其进行研发和改良,我们已经掌握了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站在了与发达国家相同的起跑线上,维护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运行事关重大,只要确保了传输系统维护性能的稳定性,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电视节目播出质量以及播出效果的高效性,从而奠定广播电视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础,保证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71王永权.地面数字电视跨海传输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 2逯春蕊.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 LDPC 码译码器的研究与 FPGA 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张博.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 BCH 码编/译码器的研究与 FPGA 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刘旭明.数字电视时代 1550 光纤传输技术及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5,Z3:1897-19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