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2042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探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探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探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探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探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既是城市产业、文明、文化向农村辐射的基地,又为农村提供了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质量提高的空间载体。 “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的发展提出新的展望和要求:要求农村人口保质保量向城镇人口转移;城镇居民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最终实现山绿、水清、天蓝、空气清新的目标。 滑集镇位于安徽滑集镇位于临泉县东南 45 公里处,镇区处于省道328 北侧,交通便利,为区域乡镇核心。滑集镇虽历史悠久,商业贸易发达,但镇区建设杂乱无章,污水横流、垃圾随

2、意倾倒,总体环境较差。为顺应当前“美丽中国” 、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改变这种整体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尽快提升镇区环境,增强镇区吸引力。 一、整治必要性 生活条件好了,老百姓关于美化环境的意愿和能力也会相应增强,打造更好一些的环境,是这个发展阶段可以考虑起来的任务。 环境整治好了,人都精神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定居的概率都大一些,劳动力比例更高,人口红利更突出。 县城的首位度太高,确实应该有选择的培育一些除县城之外的增长极、增长点、增长线、增长面,让农村包围城市,让增长成为潮流。 2城镇的层次太低,还基本保持着集镇甚至乡村聚落的形态、业态和生态,需要学习城市文明,集中而多元,紧

3、凑而有序。 二、整治原则 解决问题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着手近期与着眼远期相结合;要素控制与总体引导相结合;物质环境与人文内涵相结合;改造建设和长效管理相结合。 三、指导思想 依陋就简,因势利导。由于财力有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环境整治只能以整洁、简朴为阶段性目标,不花不躁。业态遵从市场精神的同时,适度分类引导。 存量整治,增量引导。已建地区和存量建筑以环境整治为主,而待建地区、规划地区以制度建设和规划引导为主,分类推进。 民生似锦,环境为花。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促进“锦上添花” ,将民生改善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整治促进建筑材料、苗木花卉、物业管理(保洁保绿)等就业的增加

4、,以及贸易繁荣等。 约定俗成,长效管理。通过综合环境整治和舆论宣传,居民生活其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养成好的习惯,辅以长效管理机制,培育城市文明,不仅物质上实现城镇化,还要实现人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一镇一品,形成特色。每一个城镇都有其特点、亮点,在建筑风格和环境营造上提炼出区别于其它城镇的基调,在节点打造上有其鲜明、独特的地方。 四、整治目标 3整治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特色目标。基本目标是本次整治必须要达到的目标,特色目标是基本目标的升华,当地方财力允许时达到的目标。(一)基本目标: 通过“净化、硬化、亮化、绿化”四化,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整体环境达到基本的干净、整洁目标。 净化:清楚垃圾,

5、增设垃圾筒,禁止乱到垃圾,加强环卫管理,改变镇区“脏、乱”现象。 硬化:采用水泥、石板等材料,使道路硬地化。 亮化:增设路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晚间道路照明。 绿化:种植行道树,增设花坛,规划街头绿地,提高镇区绿化环境。(二)特色目标: 美化:通过整治水体,铺设人行道,规范广告牌和空调机位等,美化镇区整体环境。 特化:通过业态控制,沿街建筑屋顶、窗户、墙体颜色等整治,强化镇区特色。 五、整治重点 本次规划环境整治的重点为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水体工程和管理工程四部分内容。其中包括 4 大类,16 中类,50 小类。 4(一)道路工程改造 1.路面质量 镇区部分道路路面不平整、路面坑洼、路面材质有水

6、泥路、土路,质量参差不齐。路面缺少用于交通指引的地面标示线,不能规范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行为,导致交通在部分时段较为混乱。而高等级道路缺少隔离栏,如 328 省道,导致机动车车辆跨线超车、占用对向车道超车,尤其是穿越镇区路段,行人横穿马路现象较为严重,存在诸多交通安全隐患。部分道路缺少明晰的人行道,或者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无路面高差,无路面材质铺装区分,导致人行道空间界定模糊,从而产生人、自行车、机动车通行互相干扰。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整治意见:硬底化道路,328 省道以水泥或沥青道路为主,镇区内生活性道路以水泥为主,旅游区除水泥外,建议以石板、鹅卵石等铺路,增加趣味性。同时根据交通规范在路面

7、画出清晰准确交通标示线,包括道路中心线、车道行驶分割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车道行驶导向箭头等。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道路断面,道路宽度具备条件的,应该通过标线的划示或隔离栏隔离墩或绿化隔离等方式予以分隔,清晰界定道路断面如区分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等。328 省道应设置中央隔离栏,而镇区内其他道路有条件的应增设绿化隔离带或种植行道树。同时界定人行道,保留现状由地砖铺设的人行道,并将破旧破损的替换掉,其他路面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近期用划示线远期用地砖将人行道区别开。 2.街道家具 5镇区街道两侧缺少垃圾箱,公用电话亭,公益广告,供人休憩的座椅或相关设施,使街道空间缺乏内容,不仅不利于居民的生活所需

8、,同时也使街道过于单调空洞。应在一些主要街道增加相应设施,一方面方便居民使用,更加人性化,另一方面增加街道的生活氛围、美化环境,创造多样化生活氛围的营造。 3.雕塑小品 镇区主要出入口、对外展示区域、核心区域,缺少展现城镇特色、文化历史的主题性雕塑,镇区特有的场所感和标示性较弱。应在镇区重要对外展示路段或道路交叉口附近,设置展示城镇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性雕塑,增强镇区的识别性和地域感,雕塑应主题鲜明、简洁大方、色彩明快。同时街道两侧或绿化开敞空间也应设置具有一定主题或序列的景观小品,增强街道空间景观性的同时,也可提升镇区的环境品质、街道空间的趣味性、以及空间舒适度。 4.其他设施 镇区现状电力线

9、均采用架空方式设置,线路混杂,安全和景观上均都不到保证,应扶正倾斜歪倒的电线杆,确保安全性;如存在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线杆,也应及时迁移;清除线杆上的小广告,提升市容市貌,若存在电线耷拉、线圈随意设置等现象,也应及时修复或清理,杜绝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镇区部分主要道路缺少路灯,不利于居民的夜间出行,在夜间交通出行或社会治安面,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财政有限,近期可采用单侧布置的方式。同时镇区缺少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设置,随着未来镇区车流,人流的增多,应配套相应的设置。 65.绿化环境 镇区内只有少量街道种植行道树,且树木较小。应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应种植行道树,树种宜采用地方乡土树种,坚持经济实用美

10、观的原则,行道树应冠大荫浓、主干挺直,落叶整齐。行道树间距宜为 58 米。行道树可选用刺槐、榆树、白玉兰、法桐、樟树、广玉兰、香樟、女贞等树种。 同时镇区现状几乎没有绿化带,应结合道路断面的优化改造,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路面或两侧的绿化带,一方面作为交通分隔带,同时也增加了道路绿化率,提升了城镇街道景观。交通性道路绿化带应注重各类植物的搭配,强调层次感;镇区内道路,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或箱式绿化为主;在部分道路节点处进行景观增加绿化、铺地、移动性装置、座椅等提升景观品质。 6.环境卫生 镇区道路路面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较多,一方面居民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镇区内缺少必要的垃圾回收站点和沿

11、街垃圾箱。应完善镇区内垃圾清运制度,增设环卫工人定时定点进行街道两侧垃圾清理,严禁两侧单位垃圾乱倒乱放现象,同时规范沿街建筑施工状态下,临时垃圾的堆放处理 7.隐蔽工程 镇区内道路沿线电力、电信、网络等各种架空线杂乱无章,不仅影响整体环境,而且成为防火安全的隐患。现状除供水管道外,没有铺设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生活、生产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排入周边水体,7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应该完善地下市政管线,在道路建设同时,应做到地下市政管网同步建设,避免“扒马路”现象出现,尤其是镇区内排水管网设施的建设或改造应作为近期重点。 (二)建筑工程改造 1.立面三整 镇区内现状街道两侧建筑多为面向街道设置,层

12、数多为 23 层,底层为商铺或综合用房(采用卷帘门方式设置) ,23 层为居住或其他功能。外墙面多为涂料、面砖、或砖墙裸露,导致同一街道沿街建筑立面建造材质不统一、色彩不统一、窗体形式也不一致,缺乏风格上的整体协调性。根据建筑质量等,应分别对现有建筑进行整洁、整治、拆除、新增等改造。 整洁和整治均指建筑质量较好,规划予以保留的建筑,两者差别在于整治的深度不同。整洁指现有建筑外立面较脏,需要清洗。而整治,包括统一墙体颜色、空调机位、店招店牌等。 拆除指拆除那些建筑质量较差的砖瓦建筑或者铁皮房临时建筑。 新建指在现有空地上或者拆除地基上新建建筑。 坚持整体协调,分段统一的原则,在每段色彩中,去次留

13、主,实现色彩的统一感。采用街道两侧现状建筑主导色彩,明确对沿街建筑进行外墙粉刷或贴墙面砖,统一建筑色彩和肌理。镇区街道的整体色彩应以明亮的浅色系为主,局部部位如屋顶、围墙的底部线脚等以稍重的色彩加强重量感。 2.围墙治理 8镇区街道两侧建筑围墙多为院落式单位自身的围墙,多为实体墙,缺少一定的美化或绿化,导致景观较为单一;由于当地建筑主立面喜欢临街而设,因此以传统意义建筑山墙面构筑的围墙几乎没有,街道空间缺乏变化。针对实体围墙,在不影响原单位正常工作开展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应逐步实现围墙透绿,将实体围墙改造成镂空围墙。没有条件的,保留现状围墙,但对围墙进行局部美化。同时公园绿化边的围墙则应拆除,方

14、便居民进入绿地;无条件的,可对实体围墙墙面进行一定的装饰美化设计,改变围墙墙面的单调性,增强趣味性。 3.违章拆除和物业形态 部分街道两侧存在一定的乱搭乱建现象,底楼的违章搭建往往会影响交通,屋顶的违章搭建往往会破坏沿街景观的完整性。应对占用城市道路街道空间的违法违章建筑一律进行拆除或改造;同时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提高街道两侧单位或居民的综合素质,避免新违章建筑现象的产生。 镇区街道两侧建筑功能较为混杂,导致沿街物业类型较多,功能混杂造成街道两侧景观的无序化。针对街道两侧业态较为混杂的现象,应结合镇区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通过疏导结合的方式,逐渐实现街道两侧功能的清晰化和专业化,如

15、商业街、五金街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街道具体功能,制定禁止业态、导向业态和弹性业态的管理模式,从而合理引导和建设街道两侧功能业态。 (三)水体工程改造 1.水体方面 9长期以来,镇区居民自发建房,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导致镇区内河道逐渐被侵蚀,部分河流、水道出现断流现象。居民向河底任意倾倒垃圾,淤泥长期堆积,河道阻塞;水体污染严重。总之,水体脏、乱、差、臭、塞等现象普遍存在。 盘活镇区内的河道水网,打通“断头河” ,引入活水源,让黑水清起来,让死水流起来是当务之急。通过清理水体垃圾和水体淤泥,打通河道,形成贯通活水。完善污水管网铺设,扩大污水集中收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规划垃圾收集点,派专人定

16、时收集垃圾,严禁向水体岸边倾倒生活垃圾,杜绝垃圾形成二次污染。在滨水区域种植茭白、芦苇、美人蕉、黄花莺尾、灯心草、沙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 2.水边方面 镇区岸线形式单一,包括自然岸线和人工水泥岸线两种,这两种岸线均缺少亲水性。驳岸没有分析具体的水文条件和人们的滨水活动需求,河道统一采用直立式的硬质驳岸,甚至截弯取直,混凝土加固等,过于强调泊岸的防洪功能,出现了驳岸耸立、下游冲刷严重、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遭破坏等问题。另外,上述驳岸忽视了滨水景观的视觉效果,沿河绿化不足,居民向河里任意倾倒垃圾,水边已逐渐成为“垃圾场” 。 规划软

17、质驳岸和硬质驳岸,形成不同的亲水平台。保留部分原始水面,并将原有的泥土自然驳岸进行改造,以“块石驳岸”设计在水体下面,防止水土流失,水上部分用本土的石块堆砌自然驳岸,并运用水生植物进行点缀,保持河岸的自然风貌。通过对河道缓坡的处理,形成河10道与镇区自然衔接的界面,丰富河道空间。多层次河岸植被带的栽种,营造出多层次的生态景观。通过局部观景平台的塑造,扩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界面。 (四)管理工程改造 1.环卫管理 清理镇区道路及街巷卫生死角垃圾,对重点街道实行 24 小时保洁,沿街、公园节点设置垃圾箱。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在规定的地点投放垃圾,不得随意乱倒。建筑垃圾应当责令限期清理,统一倾倒在

18、指定地点,不得乱到。 严格落实“门前三包” ,经营户必须将店面前的污物随时清理,保持清洁卫生,凡随意倾倒垃圾,不及时清理污物或不服从管理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相关部门要责令停业整顿。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环卫管理的相关规定,引导镇区居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在居民中开展“讲卫生”评选活动,引导形成“垃圾入桶、垃圾进点”的好习惯。 2.交通管理 加强农贸市场、超市门前、公园各类车辆停放管理,要在适当路面划定停车位,设专人管理,确保车辆停放整齐、秩序良好。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必须停放在单位内部,并摆放整齐。各临街店面和娱乐场所的零星车辆要停放在指定区域,严禁占用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同时交通性干道、主要生活性道路增设红绿信号灯,加强交通管理。 3.日常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