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铁路运输与工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摘要 铁路运输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铁路运输促进了工业产值的增长,有利于工业结构的优化,还有利于工业布局的调整等。本文以郑州市近 10 年的实证分析为例,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了铁路运输与工业发展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铁路运输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受具体工业行业类型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铁路运输;工业发展;区域经济 1.引言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业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工业化大生产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为铁路运输部门的不
2、断增长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原材料和市场需求。由此可见,铁路运输与工业发展关系密切。在工业化过程的早期阶段,铁路曾经作为英国(1830-1879) 、法国(1840-1889) 、德国(1840-1889) 、美国(1830-1889)的第一代领先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投资,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投资总规模将达到 6.2 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同比增长31.9%。为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2深入,铁路运输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而,本文将中部的铁路枢纽城市郑州为例,对铁路运输与工业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2.铁路
3、运输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2.1 铁路运输与工业增长 铁路运输作为工业的先导产业,与很多工业部门具有关联效应。近代以来,随着铁路运输的变革,工业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铁路建设对金属的大量消耗推动了煤炭及金属采矿业的发展;铁路对燃料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飞速发展;铁路轨道的建设又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的兴盛。在这一时期,铁路运输对工业增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这些产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它们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应地减弱。与此同时,由于交通运输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对工业产生的影响甚微。
4、 2.2 铁路运输与工业结构 铁路运输还影响到了工业结构及工业企业指向的变动。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地与消费地的逐渐分离,要求交通运输需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在前工业化阶段,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为了适应运输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需要,运输技术主要是马车、帆船等。进入运输化阶段后,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原材料工业在工业中所占份额明显上升,使得对矿石、钢铁、煤炭等产品的需求激增,此时,货物运输的距离和运量也上升,这一时期,铁路运输及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3兴起。同时,随着运输质量要求的提高,多批量、高价值产品运输比例上升,尤其是电子通信产品等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成长,高速铁路、远洋货轮、高速公
5、路成为运输技术的一大突破。而在后工业化时代,高度完善的运输呈现出新的特征,人们对便捷性、及时性的要求提升,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2.3 铁路运输与工业布局 铁路运输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强度随着产业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而言,运输费用在具体产业的产品成本的比例越高,铁路运输对其产业的市场范围和经济效益的约束力就越强。从工业来看,交通运输对制造业的影响远远大于采掘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 1963 年英国的情况为例,运输费用占全部产品成本的平均比重约为 9%,而制造业产品的运输费用则达 20%左右。然而,近年来,随着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替代产品增多,利用效率也有了
6、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对运输时间和运输质量要求较高,总体而言,交通运输对工业布局的限制下降。 3.铁路运输与工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经营以及交通运输自身会产生极大的价值,即直接效果;另外,与此相关的加工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与国际金融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等也会发生增值,即所谓的波及效果。 3.1 铁路运输促进工业增长 4本文选取了郑州市 1999-2010 年的数据,衡量铁路货物运输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程度,涉及指标包括:规模以上企业总工业增加值或工业总产值,分
7、行业工业增加值,铁路货运量及铁路周转量。 在客、货运数据的选择上,由于直接选取客运量(万人)和货运量(万吨)统计单位无法统一,所以不能将铁路的产出表示为这两组数据的简单相加。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是将旅客运输人数和货物的重量吨数分别与他们的平均运距相乘并加总后得到的总的产出量。但是,笔者认为这种产出的计算方法并没有反映产出在价值上的表现。铁路运输尤其是货物运输为工业发展运送其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交换,可以说,铁路货物运输是工业发展的先导。因此,本文引入两个新的变量货物运输的行业贡献率(PIVA)和货物周转的行业贡献率(PIVA) ,衡量铁路货物运输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公式如下
8、: 货物周转量,是指各种运输工具在报告期内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分别乘其运送距离的累计数。它不仅包括了运输对象的数量,还包括了运输距离的因素,因而能够全面地反映运输生产成果。由表 1 可以看出,从 1999 年至 2009 年,郑州市铁路运输部门单位货物周转量带来的工业产值逐年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内部的采掘业和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 2004 年,货物运输和货物周转对工业的贡献度有了巨大的突破。2004 年末,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五位,分别占 21.5%、18.5%、5.8%、4.6%和 4
9、.6%。从 2004年到 2009 年,规模企业的制造业企业数量由 1551 家增加到 2257 家,其5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十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数占规模工业企业数总量的 62.3%,工业增加值占 64.8%,是构成全市规模工业的主体。 3.2 铁路运输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但仍然存在工业结构层次低、工业整体素质不高、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品链条短、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等问题。进一步分析郑州的工业结构可以发现,其工业体系均以重工
10、业的发展为主导。而对于交通枢纽城市来说,重工业的发展必然与交通运输及其衍生行业紧密联系。2000 年,郑州市的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约为 7:3,2010 年,郑州重工业占到了整个工业的近 80%,此时,重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3 铁路运输促进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工业布局是工业化进程汇总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工业行业对不同的空间区位的适应性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制定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应深入分析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挥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势,提高工业布局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工业空间布局有效改善。随着中心城区的扩展,原在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向郑州高新技术产业
11、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郊转移,县域工业向县城、中心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2000 年以来,郑州拖车厂、一钢、郑荣、油漆厂、锅炉厂、轴承厂、拖拉机厂等企业实施土地置换、进行易地改造。16 个县城周边工业聚集区和 28 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初具特色和6规模,成为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载体,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 40%。 4.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规模经济的相关理论,利用郑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数据,对铁路货物运输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和进一步分析如下: 4.1 铁路运输与工业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但铁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对工业产值的增长和效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正如
12、本文所用数据显示,2004 年前,交通运输对铁路货物运输行业的贡献度变化并不大,只是在2004 年后,工业产值的增加速度明显快于铁路货物运输及货物周转的增加速度。在铁路线路规模不变时,随着铁路货运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越老来越显著。 4.2 铁路运输对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制造业影响较大,对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影响小。根据2011 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的相关资料,郑州市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2590.3 亿元,其中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308.1 亿元,占工业总增加值的 88.11%。而根据行业完成情况来看,交通运输制造业完成增加值所占份额最大。制造业在郑州
13、市和工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工业行业内部,交通运输对工业的贡献最大。 4.3 铁路运输对城市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铁路建设会形成巨大的人流和物流,刺激和带动了仓储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商业、服务业和餐饮业也快速发展。商贸的发展使得铁路所在城市成为同周围7地区社会经济联系的纽带,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市场网络。同时,铁路的发展使得城市对钢铁的需求量激增,从而带动了钢铁、建材和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2, (2):37-47 2 龙开元.铁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影响的研究以洛湛铁路建设对益阳经济的预
14、期影响为例J.经济地理,2002, (1):82-86 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37-185 4 武伟,宋迎昌.论铁路干线对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J.经济理,1997,17(1):92-96 5 丁以中.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7, (2): 54-60 6 汪传旭.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8, (4):26-31 7 武旭.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 (2):10-14 8 吕铁.交通运输与制造业发展的联系效应J.经济研究参考,2002(13):17-25 作者简介: 施念(1992-) ,女,汉族,湖北宜昌人,本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