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势科学探究作者简介:丁月华(1978-) ,男,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武杰(1950-) ,男,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系统科学哲学。 摘要: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势科学理论为研究这一复杂问题开辟了一条科学化的路径。从势科学理论来看,企业竞争优势=生产要素之间的差别联系,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方面要实施对称化管理促进生产要素的差异化,以形成“差别最大,联系最紧”的对称性结构,其“作用量最小,信息势最大” ;另一方面要营造情感势,以此把千差万别的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企业的情感势越大,要素之
2、间的联系就越紧,竞争优势也就越强。 关键词:企业管理;竞争优势;对称性原理;势科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势”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词汇,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渴望把握它,利用它。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1。数学中有所谓集合势、势函数,物理学中有所谓重力势、电动势等概念。从中国汉字的结构来看, “势”可分解为“执”字和“力”字,它寓意着有“势”才有“执行力” ,或者说在力的支撑下执行才有“势” 。于是有了“审时度势” 、 “因势利导” 、 “蓄势待发” 、 “势不可挡”等成语。可见,在中国古老的汉字结构中早已隐含了势理论的力学解读。西安交2通大学李德昌副教
3、授把势的概念进一步引申,提出了势科学理论,对势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特别是把自然科学中势的形成机制扩展到社会科学,揭示人才成长、组织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按照势科学理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造势;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也要造势。这种势就是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如何构建企业竞争优势?这些问题,势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势科学视域下的企业竞争优势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企业竞争优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理论体系。波特(M.Porte
4、r)的竞争位势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的产业、在产业中的合理位势及其在价值链上的活动;企业集群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得益于企业由于在实体空间中的各种信息、知识、资金、渠道等方面的共享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学习与创新效应;生态位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生态位的差异;组织生态学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合作;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的异质性的、非常难以模仿的、效率高的专有资源;能力基础理论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培育和积累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三个特征:延展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动力能力理论强调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取
5、得、整合、再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能力;知识基础理论认为知识尤其是一些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默会知识是企业3竞争优势的根源。 上述理论都把企业的竞争优势归结为某几种要素。事实上,一个企业的成功和一个人的成功一样,往往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内外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复杂因素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势科学理论运用系统哲学的方法研究了势的产生和运行机制,为我们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按照势科学理论,势概念的逻辑定义是: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显然,势即梯度,在几何学中是斜率,在微积分理论中是导数,本质上都是比例。所以,势的本质是:“差别中的联系”或“联系
6、中的差别”2。一般在自然科学中,人们通常用“距离”来表示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在社会科学中通常是用“联系”来表示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 “差别距离”是自然导数,“差别联系”是社会导数。因为“距离=1/联系” ,可将“距离”转换为“联系” ,就使势的概念具有了极大的普遍性。所以,无论是除还是乘,都包含着势(导数)的内在逻辑,从而通过势科学的普适性论证,从根本上获得了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起来的机理,为研究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条逻辑通道,也为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原则。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素质。 “素质”一词狭义上讲,本来是生理学的概念,是指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广
7、义上讲,素质是指研究对象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序程度。空调和电炉同消耗一度电,发热量却差距很大,是由于它们内部零部件的结构功能的有序程度不一样;人的工作效率有高有低,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有序程度不一样,即人的4素质不同;同一个行业内的企业,生产效率却差距很大,是由于生产要素的有序程度不同。企业素质指的是人、财、物、管理、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序程度。而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质量、产出规模、组织结构、劳动效率、信誉度、新产品开发以及管理和营销等方面高胜一筹的素质和能力。生产要素的有序是企业素质,企业素质的有序是企业竞争优势。按照势科学理论,有序即梯度、即斜
8、率、即导数,因此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素质的一阶导数、企业生产要素的二阶导数,其大小等于生产要素之间的差别乘以它们之间的联系,即企业竞争优势=生产要素之间的差别联系。也就是说,差别和联系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差别越大,联系越紧密,企业素质就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差别和联系只要其中一项为零,企业竞争优势就会为零。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总是把差别很大的资源通过管理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难以模仿的素质或能力。 二、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势科学解读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是自组织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其一,系统状态是远离平衡态
9、,即指系统的开放和流动;其二,系统结构为非平衡有序结构,即指对称性破缺的结构。因此,我们可以将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表述为开放和流动是有序之源”3。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每一种“活”的有序结构都是在某种“势”或“流”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成的。植物生长的有序结构,是在“生物势”和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流”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成的;社会运行的5有序结构,是在“制度势”和社会“信息流”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成的;市场运行的有序结构,是在“法律势”和市场“信息流”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成的。同样,企业作为一种开放系统,其运行的有序结构也是在“管理势”和企业“生产要素流”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成的。根据流和力的
10、关系,非平衡态可分两种情况:对于离平衡态不远的近平衡区,流与力成线性关系,所以近平衡区也称为线性非平衡区;对于远离平衡态的情形,流与力成非线性关系,所以称为非线性非平衡区。为了使系统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就必须推动它越过近平衡态的线性区,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这需要有强大的管理势,因为系统处于近平衡态时,管理势和生产要素流是一种线性关系:管理势增强一点,生产要素流就会加快一点,不会产生质的飞跃。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他们只愿意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任务,干也行,不干行,干好也行,干不好也行。这时系统不会有超力和超流产生,也就没有超熵的产生,企业就形不成新的有序结构,更谈不上创新。 普里戈金指出:“这里
11、我们得到一个对称破缺的耗散结构” 。 “功能-结构-涨落”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包括通过涨落达到有序,就成为理解社会结构及其进化的基础4。同样,这一机理也是我们理解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当管理势很大时,企业在强大的管理作用推动下,因势利导,子系统内部以及与环境之间以非线性的方式相互耦合、相互作用,使系统原有生产要素中存在的微涨落,在非线性作用下形成巨涨落,这时企业就会产生新的更加有序的结构。也就是说,当管理势越来越大时,要素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而达到非6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的临界点,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企业的新思想不断产生,新技术不断涌现
12、,新产品不断上市,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发展,这也就是竞争优势的形成。 李德昌认为, “势在一定层次上的增长极限产生对称,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 。群是一种优美和谐的代数结构,是保持物体形态或规律不变的变换的集合,其中任何两个变换的复合仍在此集合内,并且每个变换的逆变换也如此。也正因为多种相互作用都可以通过“势”来刻画,因此对称性(变换下的不变性)的要求就成为一个决定相互作用形式的强有力的原理。所以,势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对称性原理” 。有关对称性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性,在自然科学中已经有过广泛的论证。杨振宁曾把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为一个基本原理:“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 。1957 年,他
13、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演讲中指出:“当我们默默考虑一下这中间所包含的数学推理的优美性和它的美丽的完整性,并以此对比它的复杂的、深入的物理成果,我们就不能不深深感到对对称性定律的力量的钦佩”5。 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上,就是在强大管理势的推动下,企业在运行中使各种要素形成对称。对称性越高,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就越好。程世清在对称化管理一书中也认为,有没有做到对称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6。对称管理要求系统地把握社会、企业、个人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对称关系,促进员工雇佣和民主之间的对称、下属控制和激励之间的对称、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对称、创新和放弃之间的对称
14、、组织利益和社会利益7之间的对称、内部职工和外部顾客之间的对称、集权和授权之间的对称、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的对称、责任和权力之间的对称、目标和发展之间的对称等,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有张有弛,物尽其流、人尽其用,信息通畅、资源共享,企业诚信、团队精神,机会平等、良性竞争,这样才能使企业有序运作、稳定发展、形成不同数学结构的群。 由此可见,对称性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对称性发展观就是和谐发展观。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提升竞争力,牺牲员工、顾客和公众的利益,造成企业内外的不和谐、不健康,甚至殃及人类自身。富士康十连跳,三鹿奶粉事件,就是这些企业为了获得暂时的利润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没有了和谐,干部精
15、神懈怠,员工牢骚满腹,顾客产生抱怨,企业失去了正确的目标,失去了平衡的心态,失去了良好的关系,失去了协调的行为,失去了友好的环境,也就失去了共赢的结果。在这种内部沟通不畅、外部关系恶化的环境中,企业生存都困难,何谈发展呢!所以,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健康和谐,是增强竞争力的源泉。源泉枯竭了,面临的只能是死亡! 综上所述,可以把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路径简单描述如下(图 1): 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对称性策略 势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最后达到差别最大即相反,联系最紧即相同,既相反又相
16、同,就叫“相反相成” ,这种关系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叫做对称。对称性结构具有“最小作用量”和“最大信息势” ,显示出优美和谐的数学8群结构,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应对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所以,势科学的可操作性概念是对称性,应对复杂系统的根本战略就是对称化管理7。管理中的对称性,是指两个管理对象存在某种共同属性,并在某个有价值的管理变换下的共同属性保持不变。企业要增强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注意整理自己已有的战略要素,促进战略要素的对称化。 (一)内部能力、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对称和谐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能力、资源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企业与外界环境隔绝的情况下,核心能力和异质资源对
17、竞争优势的贡献是效益递减的,并且由于企业对其内部传统习惯的过分遵循或者受到企业家行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具有明显路径依赖性的影响而产生刚性僵化。在环境开放的条件下,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异质资源很难抵御竞争者的模仿,其价值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竭,或者被创新所削减。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 2000 中国企业峰会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都提到“企业要长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盯住企业内部员工,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最大化;第二只眼睛盯住企业的外部市场,盯住用户,使海尔的用户对海尔的满意度最大化;第三只眼睛盯住企业的外部机遇,盯住国外市场,使海尔融入全球一体化8。为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
18、发展,企业必须提高网络能力,把国家政府、社会公众、产品客户、商业伙伴等外部主体手中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进来,达到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对称和谐。企业应该在发现环境机会和规避环境威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寻找出增值业务,因此企业从事的核心业务应该是企业环境与企业9内部资源竞争、协同的结果。同样,作为企业核心资源的企业家能力也应该是对称和谐的:一方面企业家必须具有组织、学习、决策、创新、识人用人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企业家还必须具有对外在信息的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家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某些熟悉的行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并将
19、资源投向新的行业或市场。 (二)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对称和谐 企业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具有可触性和可视性,如厂房、设备、存货等,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物质保障。传统观点比较重视有形资产,许多人都认为,企业总资产规模越大,企业的实力就越强。但是有形资产的合理使用,只能产生互补效应,即实现 1+1=2 的效果。实际上,只有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即 1+12的效果。邱国栋、白景坤从协同学的视角进一步指出,隐性资产的共享能够导致互补效果的升级,因此在合作双方共享隐形资源以前的互补效果是资源互补产生的初级协同效应(1+1=2) ,而在共享隐形资源以后的互补
20、效果是资源互补产生的高级协同效应(1+12)9,如图 2 所示。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外购品牌、异质型人力资产、关系资产、客户关系等,它们贯穿于整个价值链。技术诀窍可以提高有形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决定一个企业在成本方面或奇异性方面相对竞争能力的高低。但是知识产权、技术诀窍、素质能力等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不同,它们具有难以复制、不可买卖的特点,本身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有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载体,而有形资产的有效利用10要靠无形资产去实现,两者的互补和对称是企业发展的资源保障。 (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对称和谐 近年来,在关于企业竞争优势问题的研究中,制度学派的思想日益成为
21、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视角。所谓制度是人们设计的约束自身交往活动的游戏规则,一般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契约、法律法规等,非正式制度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正式制度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保障,好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还可以保障土地、资本、信息和技术这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在正式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作为正式制度的补充、拓展、修正和支持,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着工作效果。而非正式制度中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等,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们能够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创造出巨大的凝聚力、驱动力,使员工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的发展而竭尽全力,这也是正式制度无法替代的。因此,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必定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对称和谐。 (四)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称和谐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为社会创造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许多企业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自身利益,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威胁。也有不少品牌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已经消失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此,有学者指出:“品牌的作用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