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2286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摘要:已有的三次技术革命,在解放人的体力和脑力、带来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人类正急迫等待和呼唤以提高人的生命力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绿色技术是提高人的生命力的技术统称。绿色发展以绿色技术为基础,聚焦于提高人的生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人类在物质财富达到一定丰裕程度时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就是要寻找一种既增加物质财富,又不损害生态环境质量的模式和发展路径。从这个角度看,绿色发展就是循环经济模式、低碳技术应用、生态建设和创造保持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总称。以物质高效、安全、循环利用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现代循环经济模式,具有促进绿色

2、发展的协同效应,与中国应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可持续供给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客观需求高度契合,已经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途径。 关键词:绿色技术;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1-0043-11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2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3、。 ”并且全面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任务。党的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4、”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遵循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世界发展秩序和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全世界都在探讨未来人类发展的优化路径。从经济周期与技术创新周期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来看,2008 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强烈冲击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全面缓解。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并进入新的增长长周期,需要等待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出现,以此把人类社会引入新的发展模式。 一、人类呼唤提升生命力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实现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实质是动力技术革命。其

5、主要内涵是通过机械力代替人类的体力,用机械强壮了人的四肢和肌肉,把人类从改造自然的力量困境中解放出来,3使人类能够克服体力不足的缺陷,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运输和加工利用。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本质是能源技术革命。其核心内涵是通过电力技术、内燃机技术、化学能与人工合成技术等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的力量进一步增大,速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生产走向规模化和高速化。但这一次的技术革命并没有带来人类自然属性需求的革命性变革,只是通过能源技术的运用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大、速度更快。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本质是信息技术革命。其核心内涵是通过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加工处理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用信息技术的

6、逻辑计算力代替人类的脑力,把人类从处理海量信息的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脑力的扩张、智能的飞跃。在力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基础上,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工作更加精准化,并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和远程控制化。 前三次技术革命均得益于材料技术、人工合成技术等基础技术革命的成果。每一次技术革命都集成融合了前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使得技术体系日益集成化。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经过前三次技术革命,虽然在物质生活层面上人们已经实现了丰衣足食、舒适的居住、快速方便的旅行,等等,但由于自然资源的持续大量开采和加工利用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破坏,使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各种对人类健康有害

7、的废弃物排放日益上升,各种给人类肉体和精神带来痛苦的器质性疾病和精神压力都在增加。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数以百年计的经济增长对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做出的贡献远远低于人类的预期。在商品经济制度框架内,如果没有全面发生新的技术革4命,并在弘扬前三次技术革命成果给人类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带来贡献的基础上消除其负面影响,使人类能够抵抗甚至消除肌体和精神的疾患,使人类真正变得健康长寿而且幸福,人类就无法从体力被解放、脑力被解放,而生命力却没有相应提升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因此,人类正急迫等待和呼唤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以便提高人类的生命力,实现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是

8、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扭曲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表面原因 在经历 20 世纪 90 年代的持续快速增长的新经济繁荣之后,2001 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增长出现滑坡。为了继续推进经济快速增长,2001 年以后,美国发动了传统房地产业的增长高潮。得益于第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网络信息技术,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发展,导致经济杠杆化程度急升,财富效应四溢,货币流动性激增,国家和国民负债持续大幅攀升。但金融体系的监管严重缺失,担保债务凭证(简称 CDO)肆意流行。直到 2006 年房地产价格在经过多年过热发展后跳水,发行和持有大量CDO 的投资公司和银行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次贷危机,金融投资公司巨

9、头接二连三的破产倒闭,最终波及到实体经济,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国家除德国以外,几乎都长期面临日益沉重的债务问题,所以普遍借债过度。美国的经济衰退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向欧洲扩散后,导致欧洲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财政进入窘迫状态,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失去正常还债能力,最终酿成从希腊开始的欧债危机风潮。 (二)技术创新周期进入低谷阶段,为发达国家爆发危机提供了前提条5件 从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到第三次技术革命,技术发明和应用的源头都在发达国家。长期处于世界技术经济前沿,使发达国家在近两百年内持续处于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和高端产品制造中心的地位。发达国家持续在全球配置资源,形成了全球化、技术租金和高端产品生

10、产的超额利润三位一体的剩余价值汲取能力,收入预期长期向好,导致其养成了过度消费、借债消费的文化偏好。同时,发达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形成福利化过度的社会制度安排,也助推了过度消费文化偏好的形成。这种偏好在技术发明活跃期,有足够的收入来源支撑,但到了技术发明的稳定期,即技术创新的扩散期,其外围市场的技术学习能力日益提高,技术创新核心国家对外围国家的剩余价值汲取能力就会下降,使其借债偿还能力相应降低,并形成日益增长的债务压力,使得即期消费能力不足,经济增长进入低谷期,甚至进入萧条。这种因技术创新周期而产生的经济周期性繁荣,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史上可以找到验证。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有新的国家加入到发达国家行列

11、,并成为新的技术创新核心国家,而原来的技术创新核心国的国际竞争地位就会下降。英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在国际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变迁与前三次世界技术革命的关系十分密切。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国家是英国。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国转移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都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直接参与者,较早地分享了技术革命带来的技术租金和高端产品生产的超额利润,并因此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然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国没有发生变化,美6国仍然是主导国家。参与发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国家远比发动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国家多,特别是日本曾经在 20 世纪 80 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初期发展咄咄逼人。北欧的一些小国紧跟美国的技术革命步伐,在

12、市场上与美国共进退,分取了一份技术革命租金,如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曾经在世界电子技术市场,特别是移动通讯技术市场上获取了不菲的收获。韩国是典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受益者。借助于第三次技术革命,韩国成为世界级先进国家,其电子技术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后仍然向技术集成扩散应用领域深入领先发展的国家之一。 对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由于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起的连锁反应使发达经济体接连陷入金融危机,并波及全世界。但真实原因则是技术创新周期进入了低谷阶段,发达国家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由于工资成本过高而失去竞争能力,传统技术租金和生产的超额利润消失,新技术领域的技术租金和高端产品生产的超额利润下降,

13、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都已无力支付过去超前消费而举借的债务,从而导致债务危机,最终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世界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对偶扭曲是危机爆发的实质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世界经济正在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技术关联日益紧密。客观上,第三次技术革命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分工中形成紧密对偶的稳定经济结构(见图 1) 。欧美发达国家由于长期处于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地位,其依靠技术和知识服务出口获得超额利润,劳动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结果是发7达国家技术产品、知识服务和高端高附加价值制造

14、业成为出口的主导产业,而传统制造业产品需求则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来满足,导致传统制造业日益萎缩。 与此对偶的发展中国家,因技术落后,必须靠大量进口发达国家的技术产品和知识服务,以满足其工业化的需要。而大量进口技术产品和知识服务需要大量支付外汇,所以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传统制造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低工资成本为竞争优势,大量生产发达国家需求的传统制造业产品以换取外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正好形成对偶扭曲的经济结构。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体化的经济整体来看,供需平衡,分工清晰,结构合理。但将两部分打开来看,每一方面的经济结构都是扭曲的。发达国家不生产传统制造业的产

15、品,却是世界上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发展中国家没有自己的先进技术,却在用这些技术进行生产,并消费着用很高的代价(含有相当高的知识产权租金)换取的高技术产品。与发达国家享受进口的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廉价消费品相对偶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忍受高昂的代价消费从发达国家直接进口或通过高价进口技术而自己生产的高技术产品。 这种对偶扭曲的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偶扭曲的经济发展模式(见图 2) 。发达国家依靠技术租金和高端产品带来的超额利润,形成了高消费、高进口、低储蓄、低投资率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则对偶形成了低消费、高出口、高储蓄和高投资率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双扭曲模式组成的世界经济格

16、局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8显然,这种对偶扭曲模式对于发达国家是一种“优化”模式,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一种阶段性的不可能持续接受的模式。正是这种双扭曲模式的不断强化与发展,最终导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目前的双扭曲模式是世界经济亟待转变的发展模式。 (四)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世界经济的对偶扭曲结构 国际竞争的基本规律是,发展中国家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进行技术经济追赶。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过程中,会因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知识外溢,使其拥有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用较少的时间缩短技术差距。这种状况首先发生于传统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发展传统制造业,一方

17、面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干中学”实现自己的创新,使发达国家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逐渐丧失,从而导致发达国家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技术租金逐步丧失。一旦发展中国家在传统领域形成制造业竞争优势,他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新技术、新产业领域复制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 在技术革命初期,由于技术差距较大,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模仿战略,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尽可能在少支付技术租金的情况下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自主生产,以减少进口。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技术发明速度较快,发达国家可以始终保持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优势并获取技术租金。当技术革命发展到后期,技术发明的速

18、度明显降低,新技术进入快速扩散阶段。技术扩散将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和被学习、被模仿,也会加速技术租金由发明者独占到普及的过9程。技术普及导致技术租金向消费者剩余转变,最终导致技术租金彻底丧失。 目前,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进入原创技术发明的低谷期。发明高峰期出现的新技术,已经在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国家扩散应用。而目前世界的科学技术总体发展水平与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情况已经大相径庭。具备较强学习能力、较完善的研究与开发基础设施和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国家日益增多,任何先进技术被模仿和扩散的速度都很快,发达国家获得垄断技术租金和高端产品生产的超额利润日益困难。经济全球化导致跨国公司兴起并在全球配置资

19、源。但是,初级加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获得初级制造业技术租金的能力基本丧失;而在新技术、新产业领域,发达国家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日益分散化的同时,不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发达国家获得新技术的技术租金的能力也在下降。 正是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要求打破原来世界经济扭曲结构的努力,严重冲击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领域对发达国家垄断地位的冲击,导致发达国家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丧失,新技术租金获取能力削弱,最终导致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聚敛剩余价值的综合能力减弱。但是,在超前高消费的收入来源被削弱以后,发达国家的高消费、高进口、低储蓄、低

20、投资率的经济文化却没有随之改变,导致当期财政收入水平降低后,偿还历史借债的能力急剧缩减,债务危机也便应运而生。 三、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需要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出现 2008 年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不同的解决10措施。美国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是大量印发货币,对美元进行大量注水;通过货币贬值对债务进行“稀释” ,降低美国债务的实际“含金量” 。大量美元投放市场和降低美联储利率等举措,极大地增加了美元的流动性。美国试图以此促进经济的复苏。美国这种做法的本质是在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向全球持有美元的所有人强行征收惩罚

21、性税收。从本质上讲,美国是在充分利用其技术领导地位,通过强迫方式收取技术租金。但这样的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如果利用过头,会极大地削弱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美国不同,欧盟国家的欧元并没有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那样的强势地位。特别是欧盟由诸多具有独立财政体系的国家组成,如果过度发行欧元,会使欧盟核心国家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欧盟对于发生严重债务危机的国家,是迫使他们实施更加紧缩的财政政策,首先使其国内债务贬值,降低政府内债的压力,然后再由欧盟对债务危机国进行债务救助。 然而,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其实体经济走向复苏的努力都不仅仅涉及自身的调整他们都面对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追赶压力。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大了对发达国家产品和技术的需求;发展中国家旅游和奢侈品需求的高速增长,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起到一种拉动作用,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但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提高以后,又极大地刺激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逐步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传统产业领域成为发达国家消费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