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综合医院医院街的构成与流线设计【摘要】是以“人性化”为主题,通过合理组织门诊流线,以“医院街”营造空间, 形成崭新的医院设计模式。医院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概念,通过广场(共享中庭) 、街道(门诊街、医技街) 、巷(医生通道、患者通道)将复杂的各功能空间组织起来,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树状交通体系。 【关键字】医院街;构成要素;门诊流线;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医院建筑是一种专业技术含量大,技能复杂的建筑类型。不但设计的难度与深度较大,所牵涉到的领域亦相当的广泛。我国的现代医疗建设开始于 70 年代末期,尤其进入 90 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社会
2、对医疗服务在“质”和“量”的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的功能结构和组成要素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医院专业分科越来越细,组成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功能流线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复杂的流线清晰表达出来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有数据统计,除工作人员外,平均每一门诊患者有 2.98 人陪伴家属,若再加上内部人员,门诊次数为 4500 人的门诊每天将有近 20000 人出入门诊部。如果人流组织不当,必然会造成极其拥挤的现象,给病人增加心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交叉感染的2机会。因此,人流组织及相应的空间变化,在医院的设计中极为重要。 一、医院街的形成 我国的
3、医疗建筑一直保持着底层水平发展的整体形态,大多数存在着总体布局松散的状况,而且由于缺乏整体组织而产生洁污交叉、人流物流交错、流线迁回等众多问题。诊疗功能体多分栋建造。比如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分设在不同的建筑物中.还有的医技部门和后勤部门被分散在多栋小型建筑里,而这些分散的建筑物之间的交流路线极为混乱。这些不仅给当前的医院更新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大大罪响了当前更新改造后的医院建筑形态。 随着社会对医院建筑“质”和“量”的方面要求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了分散无序的布局状态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功能的发挥和运营效率。不能适应现代医院建筑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理筑师通过向国外学习借鉴井通过自己的探索
4、与创新,根据不同医院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设计模式,使我国医院建筑形态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比较一下近年来国内建设的一些新医院,可以发现医院在总体布置上已与从前医院的格局大不相同,分散式布局已经逐渐被密集型集中式或半集中式布局所代替. 这些医院总体布局形态各异, 但无论是水平展开半集中式发展或密集型坚向组成发展,这些新建医院都有明显的交通网络,井以此为骨架将整个医院的各个功能部分有机地组合成相互关联的群体。 英国医院建筑设计专家约翰维克斯曾经把医院建筑的规划世计比喻为一个小城镇的规划。他论述说,如城镇规划中设计一道主要交通干道一样,医院中也应当设计一条医院主街. 通过这条主街可以把医院的3门诊、医
5、技科室,以及住院部相互串连起来。多层主街内不仅可以通过不同层次去合理组织分导人流、物流,也还可以合理组织布置各类公用专业的系统管道。 这一概念后来发展成了一种医院建筑设计的模式即医院街模式。 二、医院街的构成要素 1、医院街的定义 医院街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地解决医院复杂交通的组织方式。这样的主街在医院中不仅限一条,有时医院内还有两三条次要的廊道形成的次要街道与主街相连共同解决整个医院的变通和物流。 医院街初期的概念和直观印象是医院内部中的商业街,为病人、医生等提供便利服务。但由于人流集中,空气不流通,空间不便于划分感染区和非感染区而在使用上受到一定制约。结合分散式医院的总体布局方式特点,将医
6、院街设计为半开敞式的室外空间,增加自然通风及采光,可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的建筑形式。这种空间组合模式是以广大人民群众“走街串巷”的空间认识经验为依据而设计的。因而识别性强,便于辨认。 2、医院街的构成要素 由于医院功能分区多,流线复杂,功能科室分布范围广,与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有相应的相似之处,借此也可将一座综合医院理解为“医院城” 。相应的医院内部的走道及公共空间也可理解为一座城市的“广场、街、巷” 。并由此来分主、次来组织医院内部的各功能分区,以使医院内部的患者有个清晰、明确的流线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医院街的概念。41)广场 即共享中庭空间。 “共享空间”主要指建筑中局部空间通高几层或垂直贯
7、穿全部建筑高度的科技空间,它也称中庭,也就是建筑物内有顶的庭院。按照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对中庭的释义,它是一个流通能够和到达的集中点。 多年以前,天才的约翰.波特曼便以他对建筑的独特思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共享空间”的超凡理念。人们在共享中庭空间中,建筑的各个部分可以一目了然,还可以了解到如何到各处去的交通路线,而且在其它空间中人们只要看到中庭,就可以很容易辨析自己的方位。 自从在亚特兰大的海特.摄政旅馆里首次出现现代建筑的共享空间之后,这种空间形式迅速传布世界各地,纷纷为各种建筑公共建筑所效仿。这种带有共享空间的中庭建筑“由于能满足这样多的梦求,它很快地表现出来把未来的惊奇与过去城市的娱乐结合起来
8、了,它为现代建筑带来了符号的内含,使之成为可进行交流的和大众化的建筑。 ” 2)街 围绕共享中庭设计了两条主要的医院街,分别为门诊街、医技街。其次还有物流枢纽通道物流街。通过高效、便捷、宽敞、明亮的“医院街”联系各部空间,有效缩短病人就诊路线和流程,也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 、门诊街 门诊街与各功能门诊单元通过候诊空间相连通,并通过门诊单元内5部的医生通道及患者通道将各诊室等串联为一整体。门诊街为医院门诊的枢纽交通,通过宽敞的水平交通空间、共享中庭的垂直交通枢纽及街两侧鲜明的医疗标识,将医、患等人流引导到各个诊区。在各门诊单元的尽端专设了一条医生通道,形成医生自己的工作、休息空间。体现了医生、患
9、者处于同等关怀的设计原则。门诊街内的各个服务点诊区可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做不同的建筑布局。如儿科门诊,在候诊空间里可专门开辟一独立空间作为儿童活动天地,同时儿科护士站也可根据儿童的特点在色彩及造型上做些独特的设计,使儿童有家的感觉,便于儿童放松心态,提高诊疗的效果。各科室个性化的设计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标识导向的作用。 、医技街 医技街将各类医疗技术诊断用房按不同用途布置在街道的一侧,通过宽敞明亮的候诊空间与街道连通。诊断检查用房后为医生专用区域。街道与巷通过候诊空间联系,形成五指交叉的交通模式,医生、患者通道的分离也便于医院的管理。 心脑电、B 超一条“街” 把有关生理机能和内窥镜诊断的彩
10、色 B 超、扇超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胃镜、肠镜等电子设备集中沿街布置,医患分区,候诊区和诊断区布置相互独立,通过色彩的淡雅与凝重变化对空间加以区别,以形成安静舒适的诊断环境。 检验、化验、病理一条“街” 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需要全天候电脑控制的诊断设6备、摄录像及计算机中心、实验研究室集中呈街区状布置,集中使用毒气柜、单独排风直放外界。可使研究人员、标本运送人员、物流系统、管线系统高效工作,环境洁净、舒适、安全。 放射治疗“街” 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等大型、贵重、精密的医疗设备对恒温、恒湿、防潮、防霉的要求特别高,人流进出频繁,可集中设于地下室或底层,这样对病房楼和门急诊楼病人的就诊都
11、较方便。对其“成行成市”排布,管线系统简明、空调机房可以共用,对维修、保养、节约能源和投资都有利。作为“街道”的公共走道可以达到 3 米宽,同时满足了人流和设备安装通道的要求。 核医学“街” 核医学、巨检、同位素等要有专用的防护通风设施,厕所有专用的防护排污管道,直通室外的衰减池,要防止有害、有毒气体的排放和污染。 康复理疗“街” 把各类康复理疗功能用房集中布置,自成一区。 物流街 物流枢纽通道。设立“清洁街”和“污染街” ,把中心消毒供应室、营养厨房、洗衣中心、制剂中心、太平间、动物房、动力设备房等医疗后勤保障用房布置在该“街道”旁,形成物流供应一条街,既便于交通组织易于识别又便于统一管理,
12、实现了辅助用房空间资源共享。 3)巷 7医生通道、患者通道。各科室的内部道路则为巷的概念,并相应的加宽以作为二次候诊的空间。 三、医院街的门诊流线设计 整个医院通过广场(共享中庭) 、街道(门诊街、医技街) 、巷(医生通道、患者通道)将复杂的各功能空间组织起来,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树状交通体系。 1、使用功能的横与纵 医疗流程的执行过程应是立体的,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甚至是交叉的。这个过程是维系整个医院从局部(某个科室)到全局(整个医院)的中枢。确切地说,这个中枢包括了竖向及水平交通,人流及物流的组织,也包括了图像传输、信息交互、智能化管理、自动化物流系统,甚至包括了能源供应、综合管线
13、的敷设。然而,这个中枢形态是可变的,它取决于医院的功能设置、设施的标准控制以及功能的使用频率等因素,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医院形态。 2 、横向交通系统连接多个尽端 在高层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横向交通系统连接着多个竖向的交通核,这一形式构建了医院的基本交通模式。随着实际医疗功能的展开,横向交通系统又连接着由若干个诊室单元或医技单元或护理单元组成的区域,这些区域成为医院功能的目标,也是病人就诊的理想尽端。创造尽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目标明确;领域不被穿越;为医患分流作准备;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服务环境。 四、医院街设计实例 8在唐山市丰南区医院的设计中,就尝试利用医院街的概念组织医院的复杂交通
14、体系,同时将医院街设计为半开敞的立体生态型公共空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唐山市丰南区医院的医院街概念倾向于室外空间的理解,类似于露天的商业街,其最大的优点是把商业功能排斥在医疗空间之外拥有独立的空间,不与就诊治疗空间公用空调系统,而利用自然通风设施,既减少了医院街对诊疗区的干扰,便于独立管理,减少运营费用,同时利用医院街在医院内部形成清晰的交通体系,内部各功能分区均靠次要的道路“巷”来与医院街相连通,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交通体系,从而增加医院的导向性。 宽敞的室外通道(灰空间)与室内通道(较长的纵向大厅)贯穿整个建筑,形成“医院街”把各个分区和部门串联起来,建立了各部门紧密的相互联系,既可
15、使患者能够方便地找到所需要去的目的地,完成相应的检验、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就医过程。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医护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同时“街”的两侧还安排人流不太集中的公用服务空间和专科门诊候诊厅出入口,在空间形式上采取酒店惯用的“共享大厅”概念(贯通四层、设回廊及天桥) 。从而在空间尺度上改变了传统医院的拥挤、狭窄、低矮与嘈杂现象,换之以宽松、开阔、高大、明亮,使人们的就医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和舒适。这反映了在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医院建筑硬件与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医院所负担的功能与定位所产生的微妙变化,以及新的健康医疗概念的普及与深入人心。 9从门诊大厅到各科室候诊厅之间通过医院街
16、来联系,各科室的内部道路则为巷的概念,并相应的加宽以作为二次候诊的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模式是以广大人民群众“走街串巷”的空间认识经验为依据而设计的。因而识别性强,便于辨认。其特点是: 1、医院街向医院的各个单体建筑开放,而不向城市街道空间开放,外观整洁,安全便捷。 2、医院街由一层向二、三层延伸,同时服务于各个功能单体和不同的楼层,最大限度的满足医院内部人性化的要求,同时在医院街的周围布置庭院绿化,共享中庭,商业空间等,丰富医院街的内涵。不仅给患者以视觉的变化,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3、通过医院街将各单体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串联为一体,将复杂的医疗流线简单化。 4、利用室外空间自然通风,减
17、少日常运营成本,同时也避免了集中式大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相互交叉感染的问题。 这种形式的医院街兼顾了分散式医院和集中式医院的优点,既简化了复杂流线,增加了导向作用,同时也有效的节约了用地,创造了舒适的院区的整体环境,舒缓了各单体之间的间距感。 结合医院街,在门诊的主入口处设计了三层通高的共享中庭,作为人流主要集散地,在共享中庭附近设计了楼层服务台,为病人提供挂号、付费、诊疗、导医等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真正起到了城市广场的作用。便于人群的迅速分流。 结语 10全球性绿色和平运动的兴起,反映出人类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热切愿望。天然药物、自然疗法、绿色医院已逐渐为世界瞩目和向往。绿色医院除应采用天然
18、药物、自然疗法外,还应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要求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更重视自然采光、通风和天然材料的利用。自然界中的山、石、林、泉、阳光、雨露能使万物欣荣、生机和畅,是养生健体的珍贵资源。结合广场、街道及巷的设计必然会创造一个脉络清晰同时也赋予人情味的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编写组.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2鲍家声,杜顺宝.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刘芳,苗阳编著.建筑空间设计.2001 年 4 月 4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1964 年 8 月 5(日本)小泉健比子.病院建筑.1959 年 6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7天津大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