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当代青壮年养老观分析研究【摘 要】时代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养老观念的不断变迁,尤其70、80、90 年代出生的当今社会青壮年群体,其社会养老观念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及搜索、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当代青壮年养老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变化养老方式建议思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当代社会;青壮年;养老观念;建议思路 一、导言 (1)选题的背景、目的及其意义。目前,我国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大陆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1.78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 2011年年底,全国60
2、岁以上老人有 1.85亿,占总人口的 13.7%,部分大中城市空巢家庭高达 70%。当下, “4+2+1”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公共养老保障体系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世界银行数今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我国养老金缺口逐年拉大,预计 2001年到 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 9.15万亿元。此外,在实际的老龄人口中,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目前我国大约有 3000多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但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可见,老龄人数逐年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
3、养老金缺口大、养老机构的不足、服务老年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些让人窒息的断裂,作为当代青壮年的我们不得不思考:有朝一日,当我们垂垂老矣,谁来为我们养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未富先老、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等诸多现实问题日益凸显的摆到全社会每个家庭每个公众面前。时代的发展影响社会养老观念不断变迁,尤其 70、80、90 年代出生的当今社会青壮年群体,其社会养老观念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对当代青壮年的养老观的分析研究对把握养老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向及其对策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今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利于为未来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建议思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4、 (2)相关观念的界定、研究内容及其方法。时代背景影响了社会变化,造就了社会百态。当代青壮年主要是指生活在当代中国的青壮年,其主要的年龄层是 1840 岁,也即是大部分70、80、90 年代出生的当今社会青壮年群体;养老观主要是指对达到法定的年龄退出劳动领域的劳动者如何渡过自己的老年生活的一种观点。青壮年的养老观主要是指青壮年对“养老”的一种观点,可以是对现代社会中养老的一种态度观点,也可以是他们青壮年对未来自我养老的一种想法。本论文立足于社会学视角,通过文献阅读及搜索、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分析当代青壮年养老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变化养老
5、方式建议思路,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本文拟解决关键的问题是:当代青壮年的主要养老观念有哪些类型,有什么特点;影响青壮年对养老观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根据了解的青壮年的养老观的大体情况,为完善养老方式的建议有哪些。 二、青壮年养老观 1.对目前养老方式的看法。在中国,养老是件大事。谁都想老了以后能“颐养天年” ,而不是“老无所依” 。然而, 生命时报近日联合 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你对中国养老现状满意吗?”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 14883人中,高达九成多人对目前的“中国式”养老现状并不满意(如图 1所示) 。 图 1 对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的满意度 2.选择养老的主要方式。目
6、前, “居家养老”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养老方式。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老人还是子女,传统的养老观念都在更新更新。在当代的青壮年群体中, “居家养老”仍然是最多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有些人认为,现在中国城市家庭大多是双职工家庭,老人进养老院才能免去孤独并得到更好的照顾;而社区养老及其机构养老也是较大部分人的选择;此外,新兴的以房养老、消费养老在青壮年的养老方式选择中也占有一席位置(如图 2所示) 。 图 2 养老方式的选择 三、青壮年养老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传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养育子女不仅是一份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自己年龄大了以后
7、能有个依靠,指望子女照料来安享晚年。家庭养老模式是儒家文化的“孝”的强调,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的义务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这在广大农村表现更为突出,而且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因此,目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青壮年考虑养老的最主要方式。 2.西方养老观念的影响。随着西方思想的不断冲击与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认为,如果国家、社会和社区所属单位以及家庭共同负担,修建和开办社区养老院或者托老所,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社区离家较近,便于联系与
8、照顾,离亲人较近,老人也不会产生失落感,另外一个社区共同生活几十年,大家也互相熟悉,交流起来亲切方便。有紧急事件家属在跟前也及时方便。社区服务费用也应该相对较低。但是社区养老的实施范围比较窄,往往受制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西方的养老方式不以孩子为主,比较适合越来越发展的中国社会,这也是青壮年考虑其的重要原因。 3.时代背景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日益加快,结构性的大调整使得空巢老人快速增加,老人们自己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在社会上已较为普遍。而且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着四位或者更多老人的养老问题,困难重重,负担沉重的现实矛盾也日益凸显。然而,随着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规模在逐渐缩小。目前,
9、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 4位老人、1 对夫妻和 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在中国当代的时代背景下,青壮年的养老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虽然我国的养老金从 2005年2011 年一直都在上调,整体上程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现在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居住包括水电、房租、煤气等方面的涨幅远远超过 CPI。20052008 年,四年中食品的上涨幅度在 30%以上,居住的上涨幅度在 20%以上。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前很多不是生活必需品的变成生活必需品了。所以有这两点在,老百姓要靠个人存钱去养老的话,不太可能。 对青壮年的群体调查中,养老的费用也是一笔
10、不小的费用,对部分人来说更是一笔巨款(如图 3所示) 。 图 3 养老金额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消费养老、以房养老是新近崛起的一种养老模式。但是区别于传统的养老方式,尤其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以贷款养老,折射出的是中低收入群体深深的无奈。 四、对完善养老方式的建议思路 (1)国家加大社区养老投资力度。由于社区养老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投入,按公益性项目的有关规定进行投资,并拨专用款项用于维修和维护基金,给社区养老进行适当的补偿。社区养老院成功创办后,既解决了国家面临的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企业社区的难题,同时也减轻和解决了所有家庭的负担,使老人们真正老有所依、老
11、有所养、老有所乐,可以自由自在的高高兴兴的欢度晚年。 (2)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养老金。建设公共基础是老年人丰富生活的物质基础,完善社会的公共服务,如公园设施,社区基础建设都有利于老年人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为方便、舒服的娱乐、休闲场所;提高养老金,为老人提供了一种物质保障。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3)全社会加大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关怀老人,关注老年人,尊重老人,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参 考
12、文 献 1高建新,李树茁.农村家庭子女养老行为的示范作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2-01-01 2张秀芬,曹顺仙.我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12-25 3沈志江.“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精算模型构建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10-30 4刘飞燕.“居家养老”新型养老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7-12-20 5常凤华.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社会养老保健对策J.护理研究.2007-08-11 6许照红.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J.特区经济.2007-06-25 7李松柏.我国旅游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7-
13、07-25 8王梁.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基于南京等四城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06-01-30 9徐国亮.底线公平:农村养老社会保障的框架及其意义J.生产力研究.2006-09-15 10方秀云.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9-24 11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04-01 12唐美玲.城市家庭子女对父辈的养老支持分析苏南四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J.南方人口.2005-09-25 13柴效武.一种以房养老的贷款方式:住房反抵押贷款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06-25 14彭雪梅.对企业年金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中定位的再认识J.财经科学.2004-03-28 15李辉.论建立现代养老体系与弘扬传统养老文化J.人口学刊.20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