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浅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2748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浅析摘要分析了河南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设实施途径,以期待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 F552.3 文献标识码: A 一、新型农村社区概念 1、社区的提出 社区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首先在西方出现的一个概念 ,相对于城市社区来说,农村社区是有广阔地域,居民聚集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状态。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2、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2、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了原有的农户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进行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 ) ,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意义 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

3、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 农业人口比重大、 “三农问题”较为突出, 这也意味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较大。随着经济 社会的发展变化, 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显著;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 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 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 新型农村社

4、区建设作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河南省各市都在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勇于创新, 积极探索,亮点纷呈。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是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有利于产业集聚。四是可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模式 河南在国内首创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不是将各地风格各异的民居变成清一色的钢筋水泥,更不是“一刀切”推掉老房子。建设要注意保护传统历史风貌、传统古村落等特色古民居,并将

5、特色传统民居的风格、传统的古典元素融入新社区设计。河南省各市采用试点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率先启动试点社区建设,给予重点扶持,集中创建,因地制宜,培育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典型。总结而来有以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这几种发展模式为其他农村地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1、服务完善型机制完善、创新实践的典范 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将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农村社区。在社区内选择 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的村庄,作为社区中心,将各类公共设施向中心村集 中设置,形成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 公里以内,出行时 间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

6、,涵盖 5 个村、1500 户左右。农村布局既满足了农村居民的耕作半径,又能让居民便捷的享用公共服务。政府并制定相关政策,调整现有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控制中心村以外的村庄建设,减少村庄数量,壮大村庄规模,推动农村向社区中心集聚。社区的集聚化发展,避免了投资分散性、重复性,起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也为节省土地、减少资源浪费打下基础。 2、企业参与型 企业支撑、村企共赢的样板 企业支撑、村企共赢型是比较有典型代表性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需要积极动员有实力、有需求、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把解决企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需求结合起来。企业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社区腾出土地,支持企业

7、发展,村企共赢,互惠互利。 在南阳市方城县赵河镇农业改革试验区,赵河大桥飞架东西,让米河滩变通途;绿地游园、文化广场的开辟,为赵河群众提供了一个愉悦身心的良好场所高标准、高品位打造的万华锦社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160 户赵河农民率先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该镇万华锦社区建设由政府主导社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本地企业积极参与。通过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一部分由方城县德源农综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果蔬加工基地和养殖基地,其余复耕为基本农田。万华锦社区是我们全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初步探索。该模式适用于一些专业园区以及有大型企业的地区。 3、产业带动型。 以旅游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板块为基础,

8、规划建设核心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走“依托产业建社区,建好社区强经济”的良性发展之路。王屋愚公新社区依托“愚公移山”精神资源,在通往王屋山景区的沿线,发展“农家乐” ,实现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齐头并进、互动双赢。如魏庄镇参木社区以参木产业聚集区为依托,将 7个行政村整合为一个社区,节约土地 2000 亩,为企业入驻提供了用地保障,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4、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型,依托旧城改造,综合运用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及其他经济要素,靠市场机制推动拆迁、促进改造,探索形成了“统筹规划、功能配套,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因地制宜、成片推进”社区建设之路,有效整合了城市资

9、源,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推进了社区建设。濮阳市长垣县先后投资 9 亿元,建成了长城、兴文、文苑、友谊、黉学、龙山、亿隆等 10 个社区,拆除各类房屋 7 万平方米,拆迁安置600 多户,完成建筑面积 120 万平方米,社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1015 平方米提高到了 2540 平方米。 5、回乡反哺型, 如佘家乡东黄找村在天津搞建筑企业的四位老板,从 2009 年 9 月份开始,无偿捐建了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在旧村基础上翻建新村,然后按成本价出售给群众,有力推动了社区建设步伐。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该县始终坚持尊重群众愿意,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居住习惯等因素,规划设计多种不同造价的

10、户型供群众选择,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先购,不搞行政强迫,不搞“一刀切”和“一窝蜂” ,确保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总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有各地的特殊情况,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理清思路,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建设模式。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途径 1、科学的规划布局,积极动员群众。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将全县所有行政村撤并整合成若干个新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平均整合几个行政村。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前期,调动各村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让广大干部群众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村庄改造整合

11、的美好前景,逐步使大拆迁、大建设观念深入人心,使群众自觉成为村庄合并的组织者、倡导者、实施者。制定规划过程中,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在村庄道路显要位置展示规划效果图,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群众知情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2、坚持因地制宜,分期建设 进行先行先试,建立示范样板。同时,遵循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远近结合,村庄规划要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同时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采取多元投入,聚合资金。 在资金投入方面,应积极开拓创新,采取

12、“整合上级资金,县级奖补资金,乡镇补贴资金,民企捐助资金,协调金融贷款”等多种渠道,力求打破资金瓶颈,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制定出相应的农村建设用地专项整治奖补实施办法 、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财政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在建设资金、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重点环节,为社区建设提供大力支持。 4、用足用活政策,助推社区建设。 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优化整合城乡土地、文教、卫生、社保、交通等各项资源,做到设施的高效利用和政策的衔接统一,消除城乡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不平等待遇,重点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倾斜,推进城乡公共资源整合。积极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把土地“三项整治”

13、指标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使用相结合,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即解决了社区用地缺乏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为城镇发展提供了用地指标,实现了多赢发展。 5、建立健全机制,政策驱动实施。 健全的机制和政策,是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政策机制,以推进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了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社区管理、拆迁复垦、政策兑现、体制创新、创业就业、督察考核等“八项”重点工作。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制度,建立和完善了规划审批程序。 五、结语 新农村社区的规划是一个长期而任重的道路,非一朝一夕能促成。新型

14、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模式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建设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此外,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向更高层次演进。因此,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切不可机械仿效,或者追求超越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 试行) S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04. 2崔伟华.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 1) :58-60 3周晨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 过渡型社区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4张颖举.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河南省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200-204 基金项目 河南省政府 2012 年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发展模式研究” (20 1 2 B4 8 0) 作者简介 刘素芳(1980-) ,女,讲师,工学硕士,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相关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