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1830661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稿今天,我们召开 2018 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听取了纲要办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的报告,传达了国务院关于2018 年纲要实施工作的部署要求,并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福建省科协、四川省科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杭州市科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腾讯公司的 8 位同志,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特点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案例和经验,我们要深入研究、提升推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得到了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在政策、干部培养及宣传等方面不断给予支撑、推动科学普及发展

2、,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生态。在此,我代表中国科协,向各兄弟部门、各地方及有关单位表示真诚的感谢!中国科协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兄弟部门一道,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事业中再创佳绩!下面,我分享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全面

3、部署,为包括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内的我国未来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水平及其发展后劲,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一百多年前,在那个内忧外患、风雨如晦的时代,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深刻激发和影响了中华儿女特别是中华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科普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新中国成立伊始,“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就写入了我国宪法,科普事业在党的有力领导下,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广

4、阔舞台。1958 年中国科协成立之初,就承担起了我国科普事业的重任。2006 年 2 月,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明确中国科协作为纲要实施工作牵头部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学会围绕纲要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积极开展科普日、科技周、“三下乡”等品牌活动,在主流媒体推出科普栏目,各领域行业科普富有成效,全社会科学理性、积极向上的氛围日渐浓厚。二是打造新品牌,提升新能力,生产汇聚海量优质科普资源。今年年初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应对广西一氧化碳中毒等突

5、发事件,社会思想舆论引领作用突显,打造品牌中的品牌“科普中国”,汇聚各方资源服务社会。三是建立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了流动科普服务全覆盖,138 家科技馆免费开放,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世界领先。四是不断加大政策、组织、投入等保障力度,8 个省份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各方支持参与的强大合力不断凝聚。十年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1.6%提高到 2015 年的 x%,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期增速居于世界前列,并在努力实现到 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 10%的目标。同时,科协在各方支持、协同努力下,探索了一条“党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广泛参与、

6、坚持与时俱进”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之路,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实现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级学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科普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牵头部门,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各地区各部门各学会和广大科普工作者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党的十九大确立了面向新时代的各项目标任务,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在与世界创新强国竞争合作中抢占源头创新和思想引领的制高点,对国家长远竞争力塑造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引发的社会组织力创新前所未有,在全球

7、范围内争夺高端人才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对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生态,进一步夯实我国综合国力竞争基础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直面不足,才能更好地实现突破、获得进步,我们也必须看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面的不足。一是体制机制和组织方式尚不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机制建设、资源配置、工作手段与现实需求不够适应,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市场活力没有被充分调动。科普组织效能还不符合时代需求,开发科技工作者“富矿”资源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推动科普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截至2015 年,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 9.72%,农村居民只有 2

8、.43%;东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 8.01%,西部地区只有 4.33%。信息鸿沟、知识鸿沟依然约束地区发展,老少边穷地区科普基础条件亟待改善,农村留守人群、城镇新居民等特殊群体的科学素质仍然较低。三是优质科普资源的供给不充分。科普队伍建设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参与度不高,科普产品从学习型到参与型、创新型转型不够,科普产业发展滞后,科普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尚未有效结合。科普创作缺乏想象力,科幻创作匮乏,科幻发展有待大幅提高。四是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待深化。有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学传播的机制、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科普内容缺乏吸引力,传播方式互动性不强,科普国际交流合

9、作尚未深入开展。五是科学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仍需加强。弘扬科学家精神,是今年科协的重点工作。正是源于精神力量和价值观的引领,我国在走向强国之路的征程中才能汇聚不竭动力。当前科学精神的宣传弘扬力度不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元素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弘扬,用科学精神加铸向现代化强国进军的强大精神力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6 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就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10、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性、思想性、包容性作用,自觉在新时代战略部署中找位置、做文章,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创新发展科普之翼”重要使命与责任。 深刻认识发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的涌现源于深厚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和创新文化积淀,创新发展更需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和弘扬,成为民众自觉追求的价值风尚。在百舸争流竞创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建设创新文化,成为国家面向未来的战略优先和基础工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审视,

11、在国民科学素养、人才质量、创新文化等方面形成强大软实力,厚植创新发展土壤,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深刻认识发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思想性作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科学素质折射出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品味。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肩负着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人民思想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力量。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丰富包括科学文化在内的精神食粮供给。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让公众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注重

12、思想引领,提升社会效益,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迸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是激励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 深刻认识发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包容性作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精神更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共识和共鸣。在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推进的大趋势下,应对各种危机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好发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包容性作用,基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人文交流,在互利共赢中求取最大公约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为促进全球公民科

13、学素质提升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二、强化引领、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展现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作为 当今世界,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潮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交汇、交替向前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着当今世界的战略格局,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全面渗透经济社会的时代特征,善于识变、应变、求变,在新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释放科学普及对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的支撑作用,推动“富矿”有效开发,推动国际合作有效交流,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 一要提高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14、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加强党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领导。完善党领导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强化“顾客”思维,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中找差距、找问题、找办法,“摆进去”与“跳出来”相结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普工作理念由偏重科学知识传播向科学精神、科学知识传播并重转变,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的重要作用,把科学普及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支撑创新发展的有利氛围。要充分利用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日等品牌,精心打造百姓群众喜闻乐见的亮点活动,厚植创新创业的民众基础。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

15、学化水平,深化理论探索和创新。 二要高质量,以“三化”联动实现工作方式方法重塑,汇聚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强大合力。 以协同化形成强大合力。在战略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平台搭建等方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落实,形成战略合力。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积极构建党政支持、市场和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科普工作的联合协同格局。推进产学研协同,在内容创作、传播方面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环节合力作用,使各社会力量在科普服务中获得价值回报。加强平台协同,统筹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进科学与文艺的融合,打造引人入胜的科普动漫和游戏、网络视频、电视广播节目、图书等科普精品。以信息化重构服务流程。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16、的快速迭代创新,持续引发企业、组织和社会的治理结构和方式的深刻变革。要以信息化推进科普服务流程再造,深刻洞察“顾客”需求,实现科普产品服务的定制化、场景化和精准化。要让信息追着用户跑,在流动中塑造科普产品的竞争优势。要实施好“互联网+科普”工程,构建层次丰富、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科普生态,推动科普工作由单一渠道向融合传播转变,由偏重主观评价向用户评价转变。持续打造科学权威的“科普中国”品牌,形成汇聚海量资源、开放融合、互动共享的服务平台。 以国际化实现开放提升。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日益走近世界科学舞台中央。发展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必须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工作。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有益经验,同时总结发挥自身所长,提炼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方案。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发起建立相关国际组织,搭建科普领域全球性、综合性、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倡导和参与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加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为世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中国经验、凝聚最大共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要突出重点,聚焦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针对“四大人群”科学发力、精准施策。 要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