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34512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摘要】主要对余秋雨的散文文化态度取向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其散文中的魅力所在,并宣扬余秋雨散文中积极进步的一种文化态度,发现其散文的真正价值,为今后余秋雨散文研究提供可用的素材。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态度;取向 1 前言 余秋雨的散文具有别具一格的味道,是在经历了上世纪中期动乱和狂热后,用恬然淡雅的态度体味人生的佳作,因此,余秋雨的散文广受读者欢迎。另外,余秋雨散文中有许多值得赞赏的文化态度取向,如以人类历史为价值坐标分析各种文化现象、以诚实和理性实现历史文化的逻辑推演、对中国群体文化人格的关注、对隐秘状态下的文化现象深入研究等,思维独特,散文结构也新颖,为

2、20 世纪中后期的文坛带来别样的精彩。 2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态度取向分析 2.1 以人类历史为价值坐标分析各种文化现象 余秋雨用散文昭示出自身的文化态度以人类历史为价值坐标分析各种文化现象。 一个王朝的背影中他就采取这个文化坐标,深刻而有力对姓氏正统论及民族正统论进行了批判。中国姓氏正统论体现在同族同姓者继承王位,外族人觊觎,即使能力在继承者的百倍以上,也是会受到批判的;民族正统论则将异族掌权划为逆端。但是余秋雨指出清朝满族统治中国的时候,其中康熙皇帝和唐太宗站在同样的位置,都让中国人感到骄傲。余秋雨“以人类历史为价值坐标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文化态度形成的过程在于作者文化革命三年后的苦读,期间

3、研究了人类几千年的各种思想流派,自古希腊开始,一直到近现代,作者研究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以及一个又一个的文化巨人,最终在这场文化洗礼中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此种文化态度。余秋雨这个文化态度的出现,为中国与世界对话构筑了一个平台。 2.2 以诚实和理性实现历史文化的逻辑推演 诚实指的是凭着客观事实依据,极力公正地评判复杂多变的事物;理性是指站在历史和理论的的高度,使判断包含历史和人生这两大逻辑性,定性恰当,不拔高,也不贬损。 “以诚实和理性实现历史文化的逻辑推演”的文化态度,不仅需要一种文人特有的文化气度,也需要一份真诚的心灵。面对历史人物,特别是历史的反面人物。余秋雨提倡自多个角度去

4、思考,改变以前从大历史背景走向进行推理的观点,从小环境恶化去理解。如道士塔中他对王道士的多角度分析,最后为其辩证,王道士只是小角色,真正出卖敦煌文物的是朝中大小官员。余秋雨倡导诚实和理性放入文化态度的原因有:在生活中,容易出现谣言传播,这是由于理性未得到普及导致的;在文化界不够重视理性,部分命题,前期极具理性, ,但中后期推进时出现失度,缺乏理性高度。余秋雨保持“以诚实和理性实现历史文化的逻辑推演”的文化态度,冲击了国内长久存在的情绪式评判的方式。 2.3 对中国群体文化人格的关注 余秋雨对中国现实中人格的结构和层次不赞同,因此,他就对中国群体人格比较关注,具体体现为:对地域群落生存情况的关注

5、:余秋雨十分关注由历史文化诸多因素导致的居住群体之间的差异。如在上海人 、 江南小镇 、 抱愧山西等散文中,描述了地域文化的景观从而表现了每个群落具有的人格特征和价值取向;揭示出文化史上高贵又苦闷的文人灵魂,鞭笞历史舞台上的阴险小人,达到探测群体人格上、下限的状态。余秋雨散文中出现的高贵又苦闷的文人灵魂有陶渊明、李白、苏轼和王国维等,在柳侯祠中对柳宗元的描写最多,也最突出。他笔下的文人灵魂都是在恶劣屈辱环境中具有铮铮铁骨的文化良知。余秋雨的散文中,描写了与上限人格相反的下限人格的阴险小人的形象,如舒直、李定和王圭等。专门剖析阴险小人的人格丑恶,给予人们警醒;关注科举制影响民族心态和知识分子的人

6、格取向。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全面批判和审视了科举制兴衰利弊和对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的巨大影响。余秋雨将科举制视为比先秦诸子的学说更能影响和决定知识分子的人格形成,知识分子及第后仕途通达后,大部分都丢失了文化本位;而落第和遭贬后的诗人会出现诗情豪迈、诗名远扬。 余秋雨“对中国群体文化人格的关注”的文化态度扭转了现今的散文走向,余秋雨的散文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让散文创作自文人小院走向历史文化。由于我国的文化人格的等级比较模糊,文痞与文学大师之间都是以同种形态存在,影响高层文化的人格塑造。余秋雨关注群体人格,有利于调整民族人格的结构,塑造全面的民族形象。 2.4 对隐秘状态下的文化现象深入研究 隐秘

7、文化和显性文化是相对的,指的是主流的文化,但目前,由于文化的不断演变,隐秘文化已经被挤到文化边缘地带,因此很少有人提及。余秋雨考察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已成废墟的文化遗址,并开始了十年的文化苦旅,就是对隐秘文化的挖掘。如他的散文白莲洞 、 抱愧山西 、 这里真安静等,均体现了隐秘文化的内涵。21 世纪以后,余秋雨逐渐将隐秘文化挖掘的视野放宽放远,逐渐走向世界古代文明中现代形态的考察,如千年一叹的散文集内,对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印度、尼泊尔等文明古国进行考察。 探究隐秘状态下的文化实质,就是采取实证精神,考察并研究本土及域外的各类文化现象,余秋雨十年的文化苦旅,探讨了中

8、西文化深层意义时,也掀起了一阵文化高潮。考察散落于各处的本土文化,是对文化素材的另类挖掘。余秋雨关注中西深层的文化,此种文化情怀比较具有开创意义。 3 结束语 余秋雨的散文中所表现的文化态度及对文化的关怀都是一种比较前进的思想,他通过散文这种感染力强、穿透力深的文化载体,达到与读者的沟通,其中最大的闪光点是其十年文化苦旅生活中,对隐秘文学的挖掘,并将这种文化态度从中国走向世界,沟通雅俗之间的距离美学。但是他的文化态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它散文并不具备传统的知识分子对自我的解剖精神以及抨击时弊的犀利笔锋。 参考文献: 1闫彬彬,黄佳琪.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元素J.文化纵横谈,2011, (3):36 2郑艳.试析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再读文化苦旅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4):44-48 3周静.论余秋雨散文文体意识J.时代文学(下)2009, (07):002 作者简介: 闫芳芳(1984-) ,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助教,工作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