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农业局 2018 年工作总结及 2019 年工作计划区农业局 2018 年工作总结及 2019 年工作计划 根据区政府办公室通知要求,现将我局 2018 年工作情况及 2019 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18 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围绕产能建设,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顺利完成粮食绿色高产平台项目建设并通过省厅验收,在常庄、沙沟、周营等镇示范推广了宽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喷三防、测土配方等一批绿色高效技术,举办全区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 4 期、600 余人次,为
2、提升我区粮食种植水平奠定了基础。全力抓好三夏三秋生产,制发了生产技术意见,通过科技下乡活动,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全年粮食总产达 20.58 万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 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7%以上。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先后完成了数据收集、实地核查、底图制作、外业勘查、公示公告和上图入库等工作,进入总结验收阶段。 二是围绕乡村振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以蟠龙河为核心、覆盖面积达 5.5 万亩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获省厅批复,第一期项目资金 3000 万元已到位,正在组织实施;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健袖现代农业示范园、盈亮农业生态园、银牛面业三期扩建工
3、程等 3 个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组织编制薛城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了 6 大项、20 小项重点工作、51 个重点项目,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基础;深入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周营镇被列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龙塘蔬菜合作社被列为上海市 24 家外延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周营“菜园子”与上海“菜篮子”密切合作,为我区蔬菜产业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三是围绕科技兴农,强化人才引进培育。3 月 21 日,组织召开了 20 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加的人才需求座谈会,深入了解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短板。8 月 21 日,举办了“泰山学者”专家乡村振兴枣庄行暨山东省农
4、科院与薛城区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活动。区政府与省农科院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健袖农业、鲁南种猪等企业分别与相关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引进“万人计划”专家 1 名、“泰山学者”4 名。同时,积极组织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市局及区直部门举办的农村创业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等各类培训班 7 期,参训 2200 余人次,为我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四是围绕绿色发展,深化农业提质导向。以蔬菜、食用菌等产业为重点,印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手册 200本,编制主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14 个,并分发到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手中。组织开展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成盛农、三秋、
5、建园等 4 家种植基地申报,正在等待省厅验收批复。扎实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以质量追溯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重点,建成区级农产品监测中心和监管追溯中心各 1 处,镇街检测室 7 处,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和农资经营店监管追溯主体 34 家。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为农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共计检查农资经销店 380 家次,种植基地、家庭农场 120 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 6 起,罚款 2 万余元。 五是围绕提升效能,推进审批事项改革。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重点,梳理行政权力事项 69 项、公共服务事项 11 项、“只跑一次”事项 6项,同时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
6、制度,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以农药经营许可证办理为契机,完善了许可项目服务指南、审批流程,确保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截至目前,共受理农药经营许可申请 120 件,办结85 件。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今年以来,我局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从乡村产业振兴的要求来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力度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机制不健全,小生产和大市场脱节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有待提速。农业“新六产”发展缺乏有力推进措施和指
7、导支持力度,新产业新业态数量少、水平低;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缺乏亮点,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覆盖面不宽、层次较浅。 三是农业产业集聚区培育进程缓慢。除周营镇蔬菜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外,全区的粮食、果蔬等产业及现代农业标准园、生态园的建设缺乏规划引领,自主发展,分布零散,未形成区域性产业集聚优势,“园区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三、2019 年工作打算 2019 年,我局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在巩固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8、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优做强。围绕粮油、畜禽、果蔬、食用菌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建立重点龙头企业登记目录,明确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重点项目。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土地流转、财政扶持、金融信贷、项目建设、智力支持等方面积极培植银牛面业、健袖农业、丰康生物、夫宇食品、鲁南种猪等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到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同时利用与省农科院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的机遇,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仓储及冷链物流设施,推动产品链、服务链、要素链、利益链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标准
9、化基地建设。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陶庄、常庄、沙沟等地建设一批优质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强化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在周营镇果蔬主产区,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预冷库、保鲜库、烘干房、贮藏窖等初加工设施,延长农产品贮藏期、加工期,实现加工原料均衡供应;强化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有效对接,引导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着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围绕
10、小麦、蔬菜等主导产业,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益机制为目标,着力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枣庄市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发挥绿色生态的环境优势、山水河湖相伴的资源优势,依托银牛面业、健袖农业、龙润生态园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拓展、供应链融合,扶持培育一批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健袖农业、盈亮农业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智慧农业、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 (四)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品牌化建
11、设之路,深入推进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有底蕴的薛城农业品牌;积极组织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级举办的农交会、绿博会、林交会等农产品展览交易会,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增强品牌影响力;依托品牌建设基础,切实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品牌企业与知名电商的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入平台活动,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五)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利用与省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的机遇,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促进一批高科技项目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嫁接,开展
12、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围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农产品加工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等“五类”人才,着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我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六)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利用“三品一标”奖补资金,引导鼓励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标准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力争全区认证总数达到 65 个。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为抓手,依托质量追溯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信息化监管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