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设计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发展背景、影响因素及趋势,结合笔者实践的方案案例,试论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的设计策略。 关键字:高层建筑标准层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发展背景 我国近代办公建筑产生于 20 世纪上半页,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使城市土地越发紧张。高层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使人口集中,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空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高层建筑按竖向空间积层的相同楼层即构成建筑意义上的标准层。标准层是贯穿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直接影响着高
2、层建筑的经济效益。 2.高层建筑设计影响因素 进入 21 世纪以来,由于城市化和都市化的推进,高层建筑作为一种基本的建筑构成单元,达到了解决城市人口就业、展示城市形象及扩大国内外影响力的目的。高层建筑设计的制约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场地因素 场地条件、地域性特点及气候特征,都从物理条件上对办公标准层设计提出了内在要求; 2.法规因素 现有法律、规范及条文的要求,从而对项目的策划、设计及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3.经济因素 工程投资与产出、市场租金水平、入驻率情况以及后期维护费用都从经济层面对办公标准层规模及形态提出限制; 4.技术因素 材料、结构、设备、施工和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3、技术水平的高低为办公标准层设计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5.美学因素 对高度及完美形态的渴求是影响办公标准层设计的一种重要准则; 6.其它因素 发展商、使用者及建筑师的观念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是办公标准层设计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标准层设计策略 3.1 平面布局 高层建筑办公标准层平面一般采用集中式布局, “核体”居于中心,办公使用空间沿周边布置。影响标准层平面布置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办公单元、采光、心理因素。 (1).办公单元 结合办公单元的尺寸和使用中的摆放方式来确定,布局紧凑,提高建筑利用率和使用的舒适度。 (2)采光 研究发现,办公室合理的自然采光进深大约 810m 之间,如果考虑设计内侧通
4、道,单侧最佳进深限度约为 1012m 左右。为了更大限度地收集自然光,可通过加大开窗面积、提高透光率、增加层高来解决。而高层建筑由于标准层面积和平面有效使用率等原因,外墙到核心筒的距离一般为 12m 左右。 (3)心理因素 在现代办公空间中,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12m 进深,30m 面宽,建筑面积大约为 400的空间较为理想化。在提供基本办公功能的前提下,满足使用者心理与生理要求,提升办公空间品质、提高使用舒适性将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所必须要考虑的。 3.2 层高 高层建筑办公标准层净高主要由三方面决定:办公使用功能所需净高空间尺寸、吊顶所需空间尺寸。 (1)净高尺寸 使
5、用者的要求和办公设备需求的高度是确定办公标准层层高尺寸的第一原则。高层建筑办公标准层设计的层高一般为 2.42.6m 之间,实际工程多取 2.6m。当然,净高的确定还要考虑办公室的楼面面积,面积越大,考虑环境心理因素,净高也应适当提高。 由于大空间办公室的理想面积为 400左右,结合家具尺寸、设备高度、造价、采光等因素,大多数办公室的净高尺寸取 2.6m 左右;会议室的层高一般不低于 2.6m,如设置投影仪等大型设备时,净高应结合设备尺寸;走廊净高不低于 2.1m,一般可将截面较大的干线、干管设于走廊吊顶内,充分利用空间尺寸 (2)吊顶尺寸 建筑设备包括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照明及自控系统等都安
6、排在吊顶内,应通过合理地统筹设计才能有效地控制吊顶高度。空调管的截面尺寸由单位换气量来决定,一般不能随意改变,但在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增大宽度、减上少高度的做法。由于空调一般是不能穿梁的,所以对于较高的空调干管将其置于走廊的吊顶内,充分利用走廊净高低的特点;在非走廊的办公大空间内,采用局部降低吊顶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目前,高层建筑办公标准层的实际工程做法,因为梁高的高度,吊顶高度一般 1.1m1.6m,随着各种建筑设备及配件的发展,相信吊顶高度会逐渐减小。 4.空间营造 办公建筑由于信息汇集量大,使用频率高、强度大。因此空间的要求需满足日常使用要求、人群心理要求,同时,
7、在空间设计上需满足空间的灵活置换,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及使用模式的需要。在有可能的条件下,空间上还应该提供趣味空间及休闲功能,满足办公人群的不同的信息交流需求。 标准层空间的营造可归纳为办公空间的营造及共享空间的营造两大类。 办公空间由于办公空间主要满足人群在空间内的不同办公模式的需求,主要由四类空间模式组成。 1 大空间办公模式:办公空间主要由自由的大空间组成,办公人群可根据需要自由布置 2.小空间办公模式:主要由小面积的隔间组成,独立私密,适合由小人群组成的办公模式。 3.组合式空间模式:有上述两种模式组合而成的空间模式,可适应多种办公需要,在实际的案例中,组合式空间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
8、 共享空间办公建筑中,信息交换是其不可缺失的功能之一,因此,在标准层设计中,需设置一定的共享空间,满足办公人群信息交换的需要。 共享中庭:高层建筑内部局部设置的中庭空间,提供一定的核心交往空间, 改善高层建筑内部千篇一律的空间模式。激发人群的交往需求。 休憩空间:休憩空间是提高标准层内部空间质量的一种途径,一般靠标准 层外侧设置,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为人群的信息交换提供良 好的空间载体。 5.案例介绍海南移动指挥调度中心工程投标方案 以笔者亲身在海南移动指挥调度中心方案投标中设计的标准层为例,试探高层建筑标准层设计的策略。 指挥调度中心是中国移动海南有限公司的重要通信枢纽,集移动通信全网运行、
9、资源调度、业务管理、应急、指挥等重要功能于一体,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创建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以满足海南经济发展的需求。基于对项目的整体分析,方案立足于表达企业沟通文化,以无限沟通作为设计目标,通过对建筑各体量的分解、连通,形成带有特定功能空间的信息容器,隐喻建筑就是一座的“沟通的容器” 。 建筑单体设计充分考虑海南热带气候特征,策略上尽量采用主动式节能方式,通过塔楼形态的局部变化,形成风向引导,组织通风采光。 不同于一般办公楼紧凑集中的大平面模式,塔楼平面面向东侧中央留出凹口,平面被分割为两个板块,从而把东南风引导入空间内部,每块使用空间也获得了不同以往的三面自然采光。两板块形成办公大空间,每个大
10、空间进深 12 米,灵活分合,适应不同部分的办公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办公人群的空间中舒适性心理要求。在适当的季节中,由于标准层独特的设计增加了通风面积,办公空间可直接利用自然通风,减低空调的使用时间,彰显了绿色办公的新精神。 平面凹口设置空中的休闲共享平台,平台不仅是人们工作之余休闲、散心的场所,而且还替代了传统办公的走廊、门厅、会客区及交流区等功能,层层设置、无处不在,成为建筑内部沟通的核心。同时将公共空间室外化,激发员工间的信息交流,利用自然通风减低能耗。整个建筑更象是一个有着园林属性的空间组群,内与外的界限不再清晰,人与自然相遇在若即若离之间。同时若干层数之间的庭院空间设置景观楼梯,提倡员工上下楼层间的步行交通,减少电梯使用频率,建筑内部倡导了一种健康轻松的办公方式,表达出人与人沟通的热情及人与自然沟通的和谐融洽,传达出企业沟通的一种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刘建荣,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翁如璧, 现代办公楼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覃力, 日本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向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 雷春浓编著, 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