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摘要:本文通过当代城市建筑设计所面临的历史拷问和美学思考并结合作者近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作者认为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和设计理念,另外论述了设计与生活的相互关系,最后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设计理念;建筑观;关系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历史进入 21 世纪以来,时间快车的轮轨仿佛突然加快了速度。日新月异的渐变,沧海桑田的巨变在这个时代越来越让人不以为异。变化,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在万物的变化中生活让人们变得忙碌,人们在变化中吃饭、开车、工作、娱乐、学习、睡觉,没有变化反倒让得人惊异了。 1.设计理
2、念 设计=科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科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艺术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品质,但永远都要围绕人性化来服务,每个人,每个家庭,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对于设计的理解偏差,设计师就是一个引领人们生活的职业,会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设计是生活的需要,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创造出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 设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设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设计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设计也是丰富多彩的。 2.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
3、从从属的角度看,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只不过从数量到功能上,建筑都比城市细小很多。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做建筑设计首先要搞清楚建筑物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一般来说,建筑设计对于城市只能有两种结果:令这个城市的环境更好或是更糟: (1)绿化。建筑物的存在必然侵占原有的植被或是绿地。好的设计可以改善绿化、植被被破坏的程度,甚至通过立体的绿化措施创造出更富趣味的绿化场所。 (2)交通。人、车流线和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人车争道的机会,汽车的增加占用空间且污染环境。好的设计会竭力避免流线的交叉并增
4、加人流通行的机会。同时减少汽车占用行人道路。 (3)能源。新建筑的加入增加了城市供水、电、气、暖的数量。同时加剧了城市城市处理污水的压力。好的设计应把节能措施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减轻能源的消耗。 (4)城市功能。无用或有害的功能破坏了城市的效率和秩序。好的建筑设计应增加居民独活动空间,和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5)文脉。一个优秀的建筑外观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而恶俗的设计让城市失去或消减了原有的特色。 (6)空间。有趣或是适当的空间吸引人们在其内驻足、休憩。这种空间应该是有活力的、动人的场所。 “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空间必须不仅容纳人群的活动,而且还应该更好地促进公众的活动,因此应该促使这些空间
5、转变为我们所能接受的有意义的、值得改变的空间。 ” 除以上六条原则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可以作为我们建筑师评价建筑优劣的标准。但这六条也许是最基本的准则。特也是建筑设计存在意义的基础。 3.建筑设计与文明的关系 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建筑的构筑本身就集合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同时也凝结无数的人类智慧和人类劳动。在文明史上,许多的文化现象都同时伴随着大量标志性建筑的营造。 建筑的构筑因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往往滞后于同期科学文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在思想上,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凝结了这个时代最辉煌的量标志性建筑的营造。 建筑的构筑因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往往滞后于
6、同期科学文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在思想上,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凝结了这个时代最辉煌的科学艺术文化成就。最后它甚至会超越它的形象本身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而穿越千年,世世代代的影响后人。这时的建筑所代表的意义也已超越了一般建筑师所讨论的范畴。 上述问题同时揭示了建筑物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同时会为相应的阶级服务的。因此在学习建筑史时就不难明白建筑物中形制、形象所反映的森严的等级、阶级思想。虽然建筑不会成为社会进步、建筑变化的先锋,但它会随着设计人或是使用者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形成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而代表这个时代的成就和没落。 虽然在物质上建筑不是速朽的,但它们都改变不了最终湮灭的结果。但其在精神
7、及文明上的传承和影响却是长久存在的。所以建筑设计在文化和哲学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4.建筑设计与人的关系 这里要说的是建筑和个人,即和生物及社会意义上的个体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大学里老师上课说过建筑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空间,创造环境” 。其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渐渐明白了其逻辑关系其实是“人创造了空间,空间反过来又影响了人” 。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功能。功能是什么?功能就是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各种要求,包括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年轻的建筑师往往将其片面的理解为平面功能,但平面功能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方法是国内僵化建筑教育方法的产物。有机的,三维的思考建筑功能
8、往往能创造出有趣、灵活的空间环境。 (例如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做品) 人类大量的活动要在建筑中进行,所有与人生理有关的问题都应得到解决。如呼吸、行走、坐、卧、进食、排泄、取暖、避寒等等。这是建筑设计要解决的第一步。也是人为自己创造的空间基本要求。 其次,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有比其它生物更高的需求。如:羞耻感(隐秘性) 、光线、适宜的高度、声音。 最后,应满足人们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如总经理办公室的设置;特殊人群对空间的独特要求;休息室及吸烟室的设置;火车站中母婴候车室和军人候车室的设置等等。 5.建筑设计方法 5.1 亲身体验基地环境 细心地观察每一个事物的形式、形态,和它内在的潜能,更
9、好地利用土地和环境,而不是试图强行地改变它们。如同石墙一文所描述的那样,在石匠的手下,每一块石头都被打磨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的纹理排列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借用了石匠的手表现出来。大自然本身是存在美的,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 大自然蕴含了无穷的力量。作为好的建筑师、规划师,要在无形中规避地理环境的劣势,发挥其优势,这就需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 训风记中的木匠,就是运用了他对于风的知识,用智慧来建造房屋。他没有照抄照搬相同气候的其他地区的房子,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要做到驯服和引导风向,用风来清扫积雪,就得不断实践和总结,建造出最适合此地的建筑。 5.2 不需要刻意的装
10、饰,外形是功能的直接体现。 “真正的艺术品、真正高明的作品并不复杂,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花样都是内敛、直观和毫不做作的。 ”波哥大的门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书中将它们描述成了天堂之门,可见是有多么美好,浑然天成,宛自天开。那些雕刻出的流畅线条用静态的方式展示了力的美,和主人的尊贵地位。 形式追随功能,这两者没有先后之分,因为美,也是功能之一。设计者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体验一个场所。只有置身其间,改变角色,把思考起点从设计者主导转到使用者主导,才能明白使用者们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所。 完美的设计就是生活本身。存在即是合理的。很多建筑的形式都是当地生活方式所赋予的,是设计师无法超越的完美设计。只有使用这些建筑、了解这儿的生活方式,才知道应该怎样建造它,才能造出令人称心满意的建筑。 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所要学习的不仅仅只是设计方法,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像初学者那样,抱着谦虚的心态去学习。观察那里的一草一木,观察那里的人怎样生活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6.结语 设计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从事设计最好的老师。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抱着学习的心态,仔细观察当地的人、物、环境。久而久之,就会有不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