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六抓六力”正能量激发国企企业文化新活力.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757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六抓六力”正能量激发国企企业文化新活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突出“六抓六力”正能量激发国企企业文化新活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突出“六抓六力”正能量激发国企企业文化新活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突出“六抓六力”正能量激发国企企业文化新活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突出“六抓六力”正能量激发国企企业文化新活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突出“六抓六力”正能量激发国企企业文化新活力摘要: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基础、有条件,也有挑战。本文从分析国企文化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抓好理念铸魂、战略驱动、行为立制、视觉塑形、素质固本、关怀暖心六个方面,阐述了激发文化要素作用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探索从党建引领向战略导向型、从情感鞭策向目标驱动型转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正能量 活力 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规模化、布局集约化、管理科学化、角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国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企业之间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如何形成有利于企业成长发展的氛围,以启迪员工的创造性,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并借助卓有成

2、效的形象推广手段,打造出深入人心的品牌。通过运用企业文化中蕴藏的正能量,用时代的新要求去彰显先进文化、用发展的新亮点去锻造特色文化、用改革的新思路去提升文化实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1.当前国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观念、方法、载体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在国有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进程中,引起了观念滞后、手段单一、易被忽视等问题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在观念上,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存在着误区。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务虚而不求实,既没有固定的实现手段,也没有硬性的考量标准,抓企业文化工作“得过且过” ;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从建立、巩固到发

3、展变革需要长期的培植和经营,见效慢,企业文化的功能可以“忽略漠视” ;有的人认为企业就是要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文化建设“可有可无” 。这些认识的偏差,制约了企业文化工作的实施。二是在内容上,受到外企、民企以及社会思想多元文化碰撞、交锋。特别是合资、联营、股份制企业,既有效率优先、注重效益等正面影响,也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利己主义和贪图享受的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渗透。三是在方法上,由于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和美国,移植到中国企业落地,不能有效地与国企传统的政工手段相融合,找不到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政治优势的结合点、着力点。四是在机构上,缺少专门的部门、专职人员去研究、推动、落实,对企业文化建

4、设工作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去部署考量。五是在均衡性上,地区间、企业间、上下级间发展不平衡,不同的企业类型甚至同一企业系统之间呈现显著差异。 2.“六抓六力”入手,发挥文化要素影响力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基础、有条件,也有挑战。只有在思想上全员重视、树立风尚,在行动上主动有为、务求实效,在方法上纲举目张、大胆创新,才能汇聚来自于多方的向上正能量,使企业文化的“源头活水”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抓理念铸魂,发挥企业领导的主导力。 面对同行、面对客户、面对社会,企业采取的哲学、动机与精神,关乎企业的信仰和方向。企业理念的形成不单纯是员工分散、自发的价值取向,需要自上而下的精心组织与有效推动。

5、而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作为企业文化的“规划师”与“整合者” ,参与、指导企业文化科学定位和系统规划的过程,将企业家精神与员工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员工的个人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确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整合多方角度的价值观和经营观念。二是作为企业文化的“支持者”和“耕耘者” ,重视企业文化所需的人、财、物资源配置,并推动、督促、检查企业文化实施与宣贯情况。三是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教士”和“布道者” ,一方面以会议、授课、谈话、培训等,说服员工接受遵守企业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通过率先垂范践行理念,带动良好的团队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示范效应。 (2)抓战略驱

6、动,发挥愿景目标的带动力。 华为公司多年前只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然而“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格局”的目标使他迈向成功。众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企业发展轨迹说明:明确的目标追求,能够将组织里的成员凝结成团结一致的精神状态,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国有企业要想屹立在世界企业角逐的大舞台,企业文化建设应以目标为“引航灯” ,以战略为“航向仪” ,逐步探索从党建引领型向战略导向型转化,从情感鞭策型向目标驱动型转化,不断加大市场化手段的运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和模式的转变。这里所指的目标是指广义的,不仅特指企业短期的经营指标、安全指标、利润指标以及长期的战略任务;也包含企业在

7、员工保障、社会责任、团体合作、员工素质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具体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突出目标需求。在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部署下,将企业文化纳入战略规划的层面去统筹考量、同步部署、扎实推进,并围绕战略目标,制定出阶段性的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细化支撑目标。根据企业制定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发展理念、营销理念、安全理念、人才理念、经营理念等具体文化体系的结构组成,并配合到相辅相成的品牌、市场、产品、成本控制等活动策划中。 强调效率优先。目标管理与效率密不可分,过去国企在企业文化塑造中更多关注的是情感目标,而注重效率将使企业文化的关注点向有利于企业有效进行资源分配、促成理性目标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渡。

8、(3)抓行为立制,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 企业文化的一切理念都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执行、体现和落实。通过制度这面“看不到的围墙” ,对行为活动进行预先干预和刚性约束,为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自觉遵守理念提供了有章可依的保证。 一是注重有效性,以运行高效为准则,厘清组织制度。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班子三驾马车,要各自形成界限清晰的分工,制定工作规定与办法,明确管理职责。 二是注重一致性,以呼应理念为准则,建立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文化基本理念,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反之,科学的管理制度又为企业文化的执行提供了保证。 三是注重可行性,以奖罚分明为准则,规范行为手段。制定员工手册、行为

9、准则等,将员工的服务礼仪、客户管理、职业态度等行为模式固化下来;对执行行为准则的典型选树表彰,对违反规范制度的人员予以处罚,以此提升员工对行为的警觉和自觉,并作出符合企业基本要求的行为选择。 (4)抓视觉塑形,发挥品牌形象的塑造力。 感染力强、影响力广,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品牌形象,能够为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是适度宣传国企形象。要善于从企业重点工作、转型举措、市场开拓、管理创新、节能环保等丰富的传播资源中确定主题,正面引导,立体宣传、综合协调,塑造国有企业健康阳光、进取活力、参与竞争、回馈社会的新形象。二是利用多种传播平台。办好内部刊物、宣传简页、文化材料等基础平台,定期、主动向社

10、会发布责任报告、公司年报等企业信息,利用公众开放日、产品展览、竞赛活动等多元载体,赢得广泛的尊重和理解。三是采用专业视觉识别。将企业理念要素转化为直观标识,着力组织整体形象塑造,以规范、合理、有效的形式体现在企业文化内外环境建设中,构成创意独特的“符号” 。 (5)抓素质固本,发挥全体员工的主体力。 文化的主角是员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热情,听取生产经营一线的员工代表就经营、服务、管理等充分表达看法,抒发见解,将员工自发的文化诉求纳入企业文化的规划、定位、内容。把人才培育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员工再教育和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

11、各项规定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岗位倡导执行企业文化和制度风气;崇尚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方式,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6)抓关怀暖心,发挥润物无声的凝聚力。 人文关怀是国有企业的文化优势之一,它是唤起员工对企业的向心情感、提升心理归属的一把“金钥匙” 。要让员工对企业感到满意、对团队感到忠诚、对工作感到幸福,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一是真诚激励,唤起热忱。激发员工主动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为绿色环保、节约成本、技术创新等企业发展的问题献计献策;二是善于倾听,畅通沟通。做到“时时能沟通信息” 、 “人人能表达看法” ;三是点滴关怀,温暖人心。如:在周年庆典邀请老员工“回家看看” ,在退休之际向老员工表示“由衷感谢” ,在节日、集会等对劳模先进“喧寒问暖”等;四是办实事好事,保障权益。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保障员工合理诉求;五是帮扶济困,化解矛盾。坚持开展困难、患病职工慰问活动,以工会、互助济困会等平台,尽可能解决员工的“思想包袱”和“后顾之忧” ,营造出“用心创造、安心立业、舒心工作、诚心相待”的环境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