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779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对社会信息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感兴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心理特点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已成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新课题。 一、网络文化概述 首先应该弄清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迄今为止,对网络文化的概念尚无一个科学的、权威的界定。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实质还是文化,只不过它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所引发的信息革命,把人类带到一个崭新时代亦即所谓网络时代才产生的文化概念。从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2、以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作为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则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一)容量巨大。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将人类的大量信息一“网”打尽。有关资料表明,1983 年全球数据库总量为 3.1 亿条,1984 年达到 10亿条,1995 年达到 81.6 亿条,2000 年达到 100 亿条以上,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科技、体育、金融、卫生等,应有尽有。大量可利用的信息为人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时效性强。网络的时效性优势是网络

3、文化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铺设面向全球各地的网络,使经济信息、政治信息、舆论信息、思想教育信息和其他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在瞬间生成、瞬间传播。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 (三)开放包容。网络上汇集了全世界人类文明的精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放的、自由的网络世界,打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界限,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当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网民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时,增进了相互了解,突破了各种界限,赋予了人们更大的包容性与网络资源共享的价值观。 (四)难以监

4、控。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文化传播媒介,它跨越了地域界线的同时,也跨越了不同民族、宗教、地域所特有的心理背景、义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存体中,人们自由地、甚至可以不负责地制造、传播、交流和利用各种文化内容。网上无需登记,完全匿名,网络传播是双向交流,自由度高,任何国家都难以对跨国界的网络进行有效的超国界监控。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对教育对象的挑战。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对高校学生来说,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1、价值观念冲突。网络文化是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各种思潮、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互联网的特点,又使

5、学生理解信息更加主动,带有很高的自主性,传统价值观念的权威地位不再坚不可摧,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他们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又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外界的影响,不少人有偏激盲从的弱点。因而大学生很容易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价值取向紊乱。 2、文化霸权主义。网络产生于美国,网络语言也来自美国;在网络世界里,英语文化处于明显的“霸主地位” ,互联网上的英语信息占 95%以上,中文信息所占数量微乎其微。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在全球有3,000 个,70%以上来自美国,名列世界前茅的站点大都在美国。信息时代的斗争已经从武力较量逐渐转变为信息的交锋,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受传者

6、头脑就会成为网络的霸主。不仅社会主义国家感受到了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强烈挑战,就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也对这种现象表示担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争夺下一代年轻人尤其是高层次的大学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3、道德意识薄弱。网络的使用具有匿名性,每个人都能上网,且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其真实身份,因而也导致许多青年学生忽视道德规范的约束,很少考虑其网上行为的后果,甚至利用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例如,在网络上随意漫骂和攻击屡见不鲜,假话、欺骗习惯成自然,惟我所用的意识空前放纵。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必然造成人们人格的分裂,也必然渗透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网络黑客、网络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等等。这反映

7、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认识的错误性。 (二)对教学人员的挑战。网络时代,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来源。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教师头脑中的知识多得多。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选择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过去那种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地位不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受到挑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学人员除了具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还必须学习、运用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术,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洞察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并适时地对其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对教学活动的挑战。从教学内容上讲,网络文化的兴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除了传统的世界

8、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还要对新出现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网络道德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从教学方式上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日益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技术的普及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具有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还是形式单一,缺乏变化,势必收效甚微,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模式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网络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

9、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 ”网络文化已成为思想意识形态交锋的重要战场,必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或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还要在校园网络主页以及聊天室中和其他栏目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21 世纪是一个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高度交融的世纪,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正在勃然兴起。它为人类提供了新世界文化生活空间,建构起新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 总之,信息网络无疑已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者务必要顺应潮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不断研究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矛盾,寻找新载体,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青年研究,1999. 2引导学生上网需要心的沟通.中国教育报,2004.8.16. 3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200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