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调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827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调查摘要:综合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理论领域的文献研究,通过对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历史文化村镇的实地调研,使用问卷统计的方法,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西南地区历史古文化村镇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困境,分析区域经济欠发达以及旅游开发基础薄弱导致的保护资金短缺、 ,为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古文化村镇历史建筑保护提供准确的调研报告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实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古文化村镇在祖国大地上星罗棋布。在我国当今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古文化村镇遭到建设性的破坏。这些不可复制

2、的文化遗产迫切地需要有序保护,以保留我国各地的文化载体、村镇空间与建筑。历史古文化村镇是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科技研究的资料,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 1 历史建筑的保护资金匮乏 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大发展,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西南地区历史古文化村镇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很有限。1.1 区域经济较不发达 地缘经济格局变化导致村镇经济衰退 西南大多数历史古文化镇的财政收入都是在 200400 万元之间,有些镇的财政收入还不足 100 万,如重庆的宁厂、丰盛、罗田,贵州的大同等古镇;仅有少数紧靠中心城市的历史文化村镇,依靠良好的地缘优势和交通可达性,文化资源的旅游得到深入开

3、发。其财政收入依托良好的旅游开发远高于其它历史文化村镇,形成良性的财政循环,带动古镇保护事业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重庆的磁器口镇、成都的黄龙溪镇、贵阳的青岩镇等。 因此,地方政府能够投入到遗产保护中的资金就相当有限,而企业的投资程序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能够获得保护资金的城镇是凤毛麟角,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能够吸收民间资本的机会很少。这种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对于历史文化村镇的全面保护来说就显得严重不足。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居民贫困现象加剧 居民本身的贫困更加剧了居民修缮自己住宅的困难,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的居民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修旧如旧”的理念,访谈中居民对保护的态度冷淡。大多数的居民更表示

4、不希望继续保护残破的建筑,希望政府开发工业区摆脱贫困。 1.2、年龄结构及居住年限: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居民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 40 岁以上,居住年限主要是居住 20 年以上的居民,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村镇的年龄老化问题,以及年轻人口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1.3、居民收入:通过对村镇居民家庭月收入的调查可以看出,村镇居民的收入偏低,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低保和基本农业收入,侧面可以反映出历史文化村镇经济衰退、原住民逐渐流失的现状。居民无力自行改善已严重劣化的旧房居住环境和条件,导致旧城社区居民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不断降低,甚至形成新的“贫民区”或“遗弃社区” 。 2旅游开发基础薄弱 西南地区只有极少数

5、在空间形态上特色突出的古村、古镇经过修整装扮,变成了固化的落日余晖,以观光产业的形式生存下来。而大多数文化村镇虽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但外在观光资源有限,这些村镇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夷平重建搞项目开发,也难以形成旅游产业获得经济上的平衡。 资源丰富度不足导致旅游产品单一 按照旅游六要素,供给的旅游产品类型分为交通旅游产品、住宿旅游产品、饮食旅游产品、游览旅游产品、购物旅游产品和娱乐旅游产品。对比游客响应度较高且与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乡村旅游”能够供给的产品类型,单纯的“古镇旅游”能够供给的产品类型就相对较少,多数局限在民居类、文化遗产类观光型产品和通过民居实现的住宿旅游产品

6、等浅度、单一旅游产品上,游客参与性强的购物和娱乐型产品供给不足。 2.2 类型化分布导致同质化问题难解决 通常规划学者在研究历史文化村镇时,以类型学的方式对村镇进行各种分类,如基于地理环境的背山临水型、山间平坝型、平原型等,基于综合特色的环境景观型、建筑遗产型等,基于非物质文化的民俗文化型和红色文化型。 而在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能够归类,50 个村镇能有 50 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是旅游学者最愿意看到的情况。以巴蜀古镇地区古镇而言,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现象极其突出。可根据地域特色分为成都周边片区、川北片区、川南片区、重庆周边片区、渝东南片区和渝东北片区,它们建筑风貌相似,布局特色雷

7、同。 狭小地域内分布的雷同旅游资源很不利于各自的旅游开发。 地域性因素导致交通可达性需完善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李白的蜀道难在感性层面道蜀道之难尽山川之险。 交通可达性一直是地理学、交通运输经济学和城市规划等许多专业的研究热点。在本文中,可达性是指在一定的交通系统中,到达某一地点的难易程度。也就是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因此,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 通过对接受交通时间的 117 名游客的调查,对于交通时间可接受度的分析,能接受 1 小时以内旅游时间的游客有 35 人,占 3

8、0%;2 小时以内有 82 人,占 70%,因此有 70%的游客能够接受 2 小时以内的历史文化村镇旅游。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一是大部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交通时间游客不会接受,常规的休闲旅游开发模式并不适宜西南地区大部分历史文化村镇;二是交通可达性与财政收入呈反向变化,大部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财政收入很低,靠当地政府拨出财政收入作为保护资金的可行性极小。 4 结语 历史文化村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古文化村镇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近年

9、来,我国古文化村镇经历了。加快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的多重挑战和冲击, “千镇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正成为共性问题。加之存在保护机制上的缺陷,保护资金上的欠缺以及建筑性能的老化等三个方面的原因,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面临诸多困境。在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使得古文化村镇得到更好的保护。希望政府职能部门主导,期望寄此找到古文化村镇破坏的原因,得到解决的途径,以求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 周卫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年 10 月 2.建筑归来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精品案例集 陈宇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年 11 月 3.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车震宇 科学出版社 2008 年 01 月 4.古城、古镇与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 邹统钎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5.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潘顺安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06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