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评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874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评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评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评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评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评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评述摘 要 新刑事诉讼法已于 2013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其中对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出了较大修改,现通过对于相关规定的简单梳理,评析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变革,并预测制度变革带来的各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 刑事法律援助 机遇 挑战 作者简介:黄頔,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 2010 级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5-029-02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 2012 年 3 月 14 日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援助对象、阶

2、段以及承担通知义务主体,新刑事诉讼法已于今年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为了给各地公检法司机关开展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指导,确保修改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有效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对 2005 年印发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进行修订,细化、完善原规定中比较原则的条款,增强其可操作性,修订后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于 2013 年 3 月 1 日开始施行。这些既给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多方面的挑战。 一、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修改评析 (一)扩大援助对象 在指定辩护方面,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 34 条及规定第 11条规定,新

3、的刑事法律援助中指定辩护的对象在原规定“盲、聋、哑、未成年人、可能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基础之上,增加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以及“强制医疗案件中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 。如果上述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没有委托辩护人,公、检、法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他们指派辩护律师。这种援助对象的适度扩大,既符合保障人权的需要,也充分考虑了现阶段司法资源紧张的国情。 在申请援助方面,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中“其他原因”在实务中的模糊性问题, 规定第 2 条第二款特别明确了“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

4、于一级或者二级智力残疾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这四种情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这四种情形申请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无须进行经济状况审查。这样既较好地解决了受援范围过窄的问题,又符合我国司法资源紧缺的现实国情,具有进步性和现实性。 (二)延长援助阶段 刑事审前程序因承载着为法庭正式审理提供裁判对象和裁判依据的功能而具有重要地位,在审前活动中,程序的进行直接关系着普通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等诸多宪法性权利,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宪法性权利。因此,对审前程序进行必要的司法控制已经得到了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共识,不少学者通过不同方

5、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计出相应的司法控制模式,其中对审前程序诉讼化的律师介入问题也作为重要内容被设计在内,审前程序诉讼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通过构建控辩审三方参与的模式来代替现行的两方格局,律师的参与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审前程序中人权保障越来越得到重视,新刑事诉讼法提前了援助律师的介入时间,将援助对象从之前的被告人改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增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作为通知法律援助指派援助律师的义务主体,也就是将原来局限于审判阶段的法律援助扩大到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 ,被追诉人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并符合援助条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也要依法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为

6、督促公检法司机关及时、准确履行法定的法律援助职责,保障律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庭审前的调查、会见等工作, 规定明确规定了公检法机关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方式和时间、通知或转交申请的时间,以及法律援助机构收到通知后审查并指派援助律师的时间。这是很大的进步,提前援助律师的介入时间,有助于援助律师尽早保护援助对象的诉讼权利、完整地了解案情、收集证据,提高辩护质量。 (三)建立了申请法律援助制度 此外,根据 1996 年刑事诉讼法规定,指定辩护以外的被告人如果由于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根据律师资源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为他们指定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援助律师,但是,因为法律规定

7、的是“可以”而不是“必须” ,又由于律师资源紧缺,实践中此类被告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情况非常有限。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 34 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对于指定辩护以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未委托辩护人,本人及近亲属都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就使得指定辩护以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要符合申请条件,无论处于侦查、起诉、审判哪个诉讼阶段,都可以向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而法律援助机构对他们的申请应当受理,经审查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都应当指派律师为其辩护。同时, 规定第 5 条明确了公、检、法三机关在不同诉讼阶

8、段告知委托辩护人和申请法律援助的义务,第 7 条、第 8 条明确规定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申请的,公、检、法应 24 小时内转交其申请,法律援助机构收到申请后,应立即审查并于 7 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上述规定正式构成了了申请法律援助制度,将使那些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更容易获得刑事法律援助。 (四)完善相关救济程序 规定第 16 条、第 23 条、第 24 条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了刑事法律援助的救济途径:第一,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认为犯罪嫌疑人具有应当通知辩护的情形而公安机关没有通知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及时将检察机关纠正情况。

9、第二,规定了申诉控告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强制医疗案件中的被申请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而没有告知,或者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或者诉讼代理而没有通知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申诉或者控告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第三,明确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援助决定和终止援助决定的异议程序,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相关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主管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

10、维持或者撤销的决定。 二、新法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 (一)经费上的挑战 如前所述,新法背景下,刑事法律援助的对象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提供法律援助的诉讼阶段也从审判阶段延伸到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以往在前两个诉讼阶段即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况很少,这也意味着按照新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仅就法律规定“必须”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数量至少要增加三倍以上。此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而依法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辩护律师的案件,在新制度施行后也会有明显的增多,有理由预测,随着申请法律援助制度的正式确立,今后此类案件还会不断增长。 综合以上因素保守估计,理论上新法实施后全国的

11、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将增加 4 倍左右,按照全国 2011 年刑事法律援助案件 113717件的数量,预计 2013 年全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总量为 55 万件左右,按照全国 2009 平均办案补贴标准 630 元,仅就刑事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将达到 3.47 亿元,已接近 2011 年全年 3.7 亿元的办案支出。 (二)办案人员上的挑战 按照上文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增长的分析预测,不仅需要加大经费投入,也要加强办理刑事法律援助的人力资源。只有已取得律师执业证的人员才有资格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 2007、2008、2009 三年中,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分别为 12519 人、1277

12、8 人和 13081 人。其中,已注册的律师人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 4349 人,占 34.7%;4237 人,占 33.2%和 4185 人,占 32%。根据前述预测,2013 年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增加 4 倍左右,相应要求增加援助律师办案数量或是援助律师数量,而法律援助机构的援助律师往往身兼两职,既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又要处理法律援助机构日常事务,这给办案人力资源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显然,短期内法律援助机构内部不可能增加多少人,重点应当放在如何组织、动员更多的社会律师投入到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中。同时,还应当在制度上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把近年来刚从法学院毕业,且已通过司法资格的青年法律人

13、才吸收到这项事业中。 (三)援助案件办案质量上的挑战 对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的质量保障是整个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得以真正存续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刑事法律援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向符合条件的人提供无偿的律师辩护,帮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达到促进控辩平衡、维护司法公正的目的。因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无偿的辩护律师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质上提升援助律师的服务能力与办案质量,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真正的法律帮助。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大幅增长的新形势下,如何能在援助人数、援助案件数量的同时细化对办案过程及重点环节的管理、考核,确保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真正做到“保质保量” ,也将

14、是我国各个法律援助机构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法援机构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衔接机制上的挑战 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协调,法律援助机构在办理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时与法院针之间相互衔接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有效地工作机制,新法实施后,援助阶段提前到侦查以及审查起诉阶段,这给并无相关工作机制、经验的法律援助机构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全国范围来看,个别地方近年陆续展开一些将援助阶段提前到侦查、起诉阶段的探索,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由于破案率、批捕率等考核导向的存在,公安机关的反响较小,在侦查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情况并不多见。从职权配置上看,法律援助机构并没有要求公检法机关必须配合工作的强制力,如何加强法律援助机构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之间的衔接,使援助律师尽快介入诉讼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还需要各方深入研究、探索,加强合作理解、互相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卫东主编.刑事审前程序与人权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年版. 2叶青.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中律师介入问题之思考.法学.2008(7). 3宫晓冰主编.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