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878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条件下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化条件下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化条件下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化条件下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化条件下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信息化条件下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摘 要】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反过来又能极大地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发后国家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必须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信息化;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 一、信息化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信息化的趋向。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现进展,也可以说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 信息化由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化和信息的智能化

2、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信息的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它主要是就信息的结构方式而言的,在计算机出现并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和传播后,绝大部分信息可以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息形式。人类使用的信息通过数字化成为机器可以处理的形式,这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信息的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就信息交流的形式而言的。计算机系统的出现为多对多方式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特征的信息交流和组织是迄今为止信息网络化的最高水平,它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信息的智能化是信息化的发展特征和产物,它主要是就信息的加工处理而言的。计算机的出现大大延伸了人脑的信息功能,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存储,

3、更重要的是智能化加工。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使其成为人类大脑的延伸。 信息化对于推动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跳跃”的机遇。从时间上看,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距不远,因而追赶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在某些领域甚至有大致相同的机会。信息技术具有跨越式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后发国家有跨越式发展技术的机会。如二十多年来,PC 机的核心技术经历了 286、386、486、586、奔 l、奔、奔、奔等不同的技术阶段。先进国家在每一个技术发展阶段上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后发国家没有必要也不

4、可能沿袭先进国家的技术道路,而是可以直接从技术水平较低的阶段进入到技术水平较高的阶段。二是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能够覆盖已有技术。这也为后发国家在技术上的跨越带来了机遇。以微软操作系统为例,Windows 基本上是 23 年就推出一个新的技术版本,从Windows95、Windows98 到 Win dows2000、Windows XP 再到 Windows 7 、Windows 8 等。再如,智能手机 3G 尚未完全覆盖,而 4G 的曙光已开始灵现。新技术不是让已有技术完全丧失作用,而是具有技术上的连续性,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后来者。 第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

5、发展,信息技术日益向传统产业渗透,造就了一批依靠信息技术支持而素质不断提高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导致各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实现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收益的外溢,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成电路产业、个人电脑、各种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光纤通信、卫星通信、软件及数据库、各种信息服务产业等迅速发展,在各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出现了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新特征。信息化还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美国的经验表明,l9901997 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领域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4%,而对信息技术利用不够积极的产业

6、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年均仅增长l.1%。又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美国全部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19851994 年间年均增长 l.4%,l9951999 年间年均增长 2.5%,这四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明显加快。 第三,缓解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大增加。而与物质产品相比,信息产品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要少得多。同时,生产物质产品的传统工业本身也可通过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减少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如由于使用计算机控制钢铁生产过程,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在过去 50 年间,钢铁生产实际成本降低了 90%。到 2007 年,由于设施的集中化

7、和管理费用的减少,全世界一年大致可节约 530 亿千瓦小时的能源和大约 l9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日本 NEC 公司通过对 33 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系统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导人信息系统减少人和物的移动,可产生“减少浪费”和“脱物质化”的效果,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 l0%85%。信息化正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带来显著的节能和环保效果。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显然比传统工业化模式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反过来又能极大地推动工业化的进程。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工业

8、化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农业社会进人工业社会以后,人类认识、利用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品生产中的知识、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相对下降。尤其是 20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快速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蓬勃兴起,使产业结构由“硬”变“软” ,生产特征由以物质生产为主转为以信息生产为主。目前,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网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已主导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说,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9、的。 其次,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内在动力。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使世界各国的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协同和一体化。同时,工业化中后期的市场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要求企业必须保持相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工业化后期出现的新变化要求企业能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快捷地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企业的全球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因而,进行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可见,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再次,信息

10、化能极大地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在工业化完成以后才能去搞信息化。应当看到,信息化能够带动和推进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影响个人、组织等的基本工作过程或程序,以及为更有效地完成这些任务而进行更有效率的安排,从而产生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增强和拓展工业生产能力,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其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使工业生产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生产方式越来越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面发展,传统产业知识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具有

11、强大的扩展性、渗透性,能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知识和技术,从而对工业化的发展起倍增和催化作用,提高工业的整体水平。其三,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支撑了信息化的发展,又能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产业本身成为一个成长快、规模大、影响面宽的产业部门。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依次而行,前后衔接的。发达国家是在完成了工业化后才步入信息化阶段的。而当今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信息化的冲击,而且还要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即同时要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培育支撑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后发国家的新型工

12、业化道路 目前,后发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之中,不少国家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甚至初期阶段。而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已给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样,后发国家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必须重视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和适应时代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之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发达工业化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即由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等一步步走过来。而在当今社会,信息化能对工业

13、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后发国家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走的是“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应吸取教训,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第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失业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后发国家要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技术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在信息化的条件

14、下走出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已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还不具备全面推进信息化的条件,当前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实现工业化。同时,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化浪潮,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之时,迎来了信息革命的机遇。因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同时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已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进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参 考 文 献 1席丹.信息化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在经济发展史中的内在关系J.经济学家. 2001(1) 3郭熙保,周军.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余永泽.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的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12(6) 5苗文龙,万杰.经济运行中的技术进步与选择J.经济评论.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