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兖州市夏粮“十连增”的经验及发展思路摘 要 兖州市是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实现夏粮“十连增” ,总结其生产经验,提出以后发展思路,对指导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夏粮;十连增;经验;发展思路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淮海平原优质强筋小麦优势产业带内,全市耕地面积 60 万亩, “六五”以来一直是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投入,以及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兖州市的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多次承担实施了农业部、省市各级农业项目,完善了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了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农民的科技素质、
2、粮食产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自 2003 年起,兖州市已连续十年实现夏粮持续增产,连续四年全市小麦亩产整建制过千斤。 一、夏粮生产基本情况 1.优越的自然条件 兖州市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土地肥沃,灌排便利,有丰富的水资源,地下水储量约 20 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利用地区,水质较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兖州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2.目前的生产情况 兖州市小麦常年播种面积 45 万亩,其中良种面积 18 万亩。主要品种济麦 22、济南 17,达到总面积的 90%以上,实行了区域化、规模化种植。2003 年,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我市开始
3、实施,带动了小麦产量的持续提高,2008 年,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在我市开展,小麦生产水平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当年全市小麦平均单产 505Kg /亩,此后连续四年实现全市小麦整建制过千斤,2012 年平均单产达到 550.4 Kg/亩。生产中重点推广了秸秆双还田、配方施肥、小麦“双宽”种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氮肥后移、后期“一喷三防”等技术,这些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为小麦夺取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1.选择适宜品种 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优质、高产、抗逆的品种,是挖掘增产潜力的关键。生产中,我们严格按照我市的农业生产水平及市场需求,先后推广了一大批优质小麦品种,如济南 1
4、7、缁麦 12、济麦 20、济麦 22等;试验储备了一批高产小麦新品种,如泰农 18、山农 15、洲元 9369、鲁源 502 等。每年秋种时,依据土壤和水肥条件,科学确定小麦品种,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达到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实现丰产丰收的目的。 2.实施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1)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重点推广了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和土壤深耕技术,达到用养结合、培肥地力的目的。前茬玉米收获后田间直接进行秸秆还田,为调节 CN 比,结合秋耕每亩增施纯氮 23 Kg;田间尽可能增施有机肥,土杂肥数量少的地块施用商品有机肥每亩 150 Kg。土壤耕深达到 25cm 以上,打破犁底层。整地质量达到“
5、细、透、平、实、足”的标准。 (2)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是在全市建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制度,明确测土化验工作程序,责任人。二是实行定点观测,取土化验。全市设立了 340 个土壤养分定位观测点,1 个平衡施肥技术核心示范区,每年取土样 2000 份,完成化验项次 10000 个,对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三是专家会商,制定施肥配方。根据化验结果,综合所取土样地块产量水平、农民种植习惯、作物品种等,专家会商科学拟定配比合理、针对性强的施肥配方。先后共制定小麦施肥配方 12 个,发放施肥建议卡 20万份,全市化肥利用率平均高了 35 个百分点,节本增效 10%。 (3)改革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6、大力推广小麦“双宽”种植技术。一是增加畦宽,播幅均为 2.6 m,畦背 0.4 m,畦内等行距种植 9行小麦;二是增加小麦苗带宽度,由原来的 35cm 增加到 810cm,小麦种子分布均匀,杜绝了缺苗断垅和疙瘩苗现象,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 (4)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小麦群体发展动态特点,在一系列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基础上,确定兖州市小麦适宜播期为 10 月 515 日,最佳播期 812 日。播种时,大力推行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确定适宜的播量,济麦 22、济南 17 等分蘖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品种,基本苗确定在 1012万/亩。 (5)推广
7、无公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一是加强病虫草发生动态监测,准确掌握病虫草发生动态,及时组织防治。二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小麦害虫。三是大力推行分期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技术。全面推广小麦种子包衣,冬前化除化控、后期“一喷三防” 、机械化统防统治等。 (6)合理调控肥水,提高品质.重点推广了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由传统的 70%减少到 50%,追肥比例由30%增加到 50%;春季追肥时间由传统的返青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挑旗期。采用该技术,较传统施肥增产 1015%,改善了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 10%,减轻氮素对环境的污染
8、。 (7)科学管理,节本增效. 一是冬前管理。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浇好越冬水;旺长麦田采取镇压和喷施生长调节剂等进行控制。二是春季管理。返青起身期及时划锄,增温保墒;起身期化控防后期倒伏;拔节期适时进行肥水管理;预防早春霜冻危害。三是后期管理。浇好灌浆水;综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小麦后期“一喷三防” ,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目的。四是蜡熟末期适时收获。 3.充分发挥农业项目带动作用 近年来,兖州市先后实施了 20 余个农业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兖州市的农业灌溉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目前全市共有机电井8915 眼,地下管道灌溉面积 35.8 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轮灌
9、周期 57 天。农业生产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灌溉保证率100%。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施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部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小麦项目等,新技术、新品种在项目区示范方及高产攻关田先进行推广应用,全市小麦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4.全方位进行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我们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 “四个一”农民培训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中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村创业人才培训等农业项目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同时不断拓宽农民接
10、受信息渠道,开办了农业服务热线、 “农民科技书屋” ,创建了兖州农业信息网 ,在电视台开辟“农技专栏“节目。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1.推进土地流转,加快规模化生产进程 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 、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实行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促使人口持续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实施规模化生产。 2.发展优质种粮生产基地 目前兖州小麦良种生产面积已达到 18 万亩,不仅满足本市需求,还调运到周边县市区,深受欢迎。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继续发展扩大良种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实行“五统一”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3.加大科技投入和农民培训力度 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优质小麦良种和技术,结合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开展高产优质技术培训和示范,实施高产创建,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的步伐。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下乡活动和农民培训项目,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农民粮食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4.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要按照“建基地、强龙头、连农户、闯市场”的原则和“把龙头企业建到田间地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华龙、白象、今麦郎、益海等省市级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加工转化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