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进而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美、英、欧盟等一度“去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纷纷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制造业的地位再次受到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动向将可能对我国工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国深入研究,积极应对。 【关键词】再工业化;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 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纷纷将视角转向“再工业化” 。 “再工业化”既是一个国家缓解金融危机困境,抚平经济失衡,加紧推动经济复苏,保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也是其
2、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寻求继续掌控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战略谋划。 一、 “再工业化”对我国经济影响 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拿美国来说,一方面,从经济结构看,制造业产值占其 GDP 比重只有 11%左右,还不及金融服务业的一半,制造业弱势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回归”走的是高端路线,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是其投资的重点,这也就意昧着美国在意图打造先进制造业,而不是真的想重现“美国制造”时代。可以说,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给我国
3、的经济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1)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2010 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居世界之首。劳动力成本低廉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有相当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中美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此涨彼消的变化。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就成为企业重要的选择,而我国制造业如果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中国制造”的唯一选择。 (2)我国出口遭受巨大冲击。我国出口可能会受到巨大冲击,加工贸易有可能衰落。过去发达国家“去工业化” ,大量的制造生产环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今天则不一样了,一些新
4、的制造生产方式对土地等要素的占用很少,不需要很大的厂房,可以实行“销地产” ,大大超越了传统的“产地销”模式。这样的新技术革命可以使新兴制造业重新流回发达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对我国的出口制造业形成巨大冲击。 二、 “再工业化”下我国经济的应对策略 (1)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西方“再工业化”的兴起,再一次警示我们应正确认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制造业是基础,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因素,服务业不可能完全替代制造业;制造业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 2010 年工业对
5、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9.3%,比上年提高 9.3%;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一直保持在 1/3 左右,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 95%左右。但中国工业大而不强:据统计,当前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值占总产值比例)仅为 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则超过了 40%;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增加值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甚至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发展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我们这样一个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更没有理由忽视和放慢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
6、经济的核心,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工业生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主要发达国家对制造业价值的重新认识表明:我国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工业化路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更是经济发展观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5 月 3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三大战略性新
7、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一是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坏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泰岩.国外经济热点前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王强.美国 5 月工业产值创 63 年来最大年度降幅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