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134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摘 要:“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保山市农民收入能否实现倍增,关系到全省农民倍增目标的实现。保山位于滇西横断山八州市的中心,建议保山市要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应好好念念山字经:一是产业布局上“山地、高原”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种生态资源的最大优势;二是为了确保广大农民倍增目标实现,关键是要优化种植结构;三是根据保山市不同生态区域特点建设五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最终实现不同生态区都有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作支撑。 关键词:横断山地;滇东高原;立体农业;特色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2、-291X(2016)01-0029-0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0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5 919 元。”也就是说,到 2020 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后应为 11 838元、年递增 7.18%,扣除价格因素,必须保证在 13 000 左右,年递增8.19%。云南省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农民纯收入翻一番,就必须从 2010 年的 3 952 元增加到 2020 年 11 838 元、年递增 11.6%,如果达到 13 000元,年递增 12.65%。例如位于横断山区的保山市 201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626 元,如果 2020 年到 11 838 元、年递增 12.5

3、6%,如果达到 13 000元,年递增 13.62%,仅从递增数字上就可以看出,保山市倍增任务相当艰巨。 一、云南省的地貌特征 云南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的 84%是山地(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69%) ,约 10%是高原,坝子(盆地、河谷)仅占 6%。全省地貌特征是“山地为主,高原为辅,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大致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仅地貌类型各不相同,而且自然条件也有很大差异。 (一)横断山地 云南省西部的地貌区叫横断山地,属于横断山系南段(北段在川、藏境内) ,山地的总面积有 25 万多平方公里(3.75 亿亩)

4、,占全省总面积的 63%以上(不包括山原与破碎高原面积) ,山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地峡谷区,如果把高原边缘受河流的切割,成为具有残存高原面的山地也计算上,山地的总面积多达 33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84%。 (二)滇东高原 云南省东部是云贵高原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称为云南高原或滇东高原,高原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10%左右,若把边缘切割破碎部分统计在内,可达 10 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 25%左右。我国有四大高原,其中,青藏高原(240 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40 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高原(34 万平方公里)和云贵高原(30 万平方公里) ,云贵高原是

5、我国面积最小的高原,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贵州省国土总面积 17.62 万平方公里) ,广西西北部和川、湘、鄂边境,其相关延伸部份包括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和泰国北部。 二、云南省横断山地与滇东高原的主要区别 (一)横断山地 山地一般海拔高度在 3 0004 000 米以上,不少山峰高于 5 000 米。由于河流深切,谷地一般都很低,海拔约在 1 000 2 000 米,相对高差普遍在 1 000 米以上,最大者可达 3 000 米以上。云南省滇西横断山地峡谷区,因河流与构造线方向均为南北向,山地也为南北方向,它大致以保山、永平和下关一线为界,北

6、部为高山峡谷区,南部为中山宽谷区。云南省横断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 84%,但坝子数量较少、占全省总数的 34%,多数坝子面积较小、占全省坝子总面积的 25%。 (二)滇东高原 高原一般是指海拔高度在 1 000 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地面相对比较平坦、起伏不大的地区,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高原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高原地区易受河流和冰川的侵蚀和切割,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云南省滇东高原面积占全省面积 10%,但坝子数量较多、占全省坝子总数的 66%,坝子面积较大、占全省坝子总面积的 75%。 三、云南省横断山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地形地势 (

7、一)云南省横断山起伏不平的地形地貌特征 云南省西部横断山地的高黎贡山、怒山(也称碧罗雪山) 、云岭(北部叫大雪山)等高大山脉和龙川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江相间排列,奔驰南下,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山地和河流的间距由上而下逐步加大,形成了上紧下疏的形状,很像一把扫帚,故称为帚形山系或帚形水系。这块山地的北段属于深切的高、中山峡谷类型,特征是山高谷深,河谷多为“V”型峡谷,有的还切成嶂谷,山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很大,海拔一般都在 2 500 米以上,越往北越高,不少山峰的高度在 5 000 米以上。山地的南段属于中山宽谷和中山盆地类型,为横断山的余脉,主要山脉有哀牢山、无量山、临

8、沧大雪山和邦马山等,南部的山地的地势已显著降低,一般海拔在 1 5002 500 米之间,最高山峰在 3 0003 500 米之间,南段山地与河谷的间距较为开阔,多为宽谷与峡谷相间存在,山地的坡度也比北部的缓和一些。 (二)云南省横断山高差巨大的地势特点 云南省横断山地的地势总体上是北高南低,其中西北最高,东南最低,整个地势倾斜为不均匀的阶梯状,由北向南逐级降低,大体可分为六个层次:最上层为滇西北 5 000 米以上的山地,它处于横断山地中上段,山势高耸,山川紧密相间排列,最高点在德钦县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簿峰,海拔高度为 6 740 米,这也是云南省的最高点;第二层为 4 000米左右的一层平

9、坦地面,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第三层为 3 0003 500 米的一层较平坦地面,分布面积较广;第四层为 2 0002 500 米的一级平台,它分布宽广;第五部分为 1 3001 400 米的一级平坦台状地面;最下层为大河南部的河谷底部与其中的河谷平原,最低点在河口县的南溪河注入元江的河口部分,海拔只有 76.4 米,也是云南省的最低点。云南省横断山从南到北相距 910 公里,海拔在 76.46 740 米之间,高低相差 6 663.4 米,从南到北平均每公里海拔升高 6 米,为全国少见。 四、云南省横断山地地形地貌与立体农业 (一)立体农业的概念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

10、、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横断山地形地貌的差异形成立体农业 云南省横断山从南部最低点到北部最高点年均温按理论计算至少相差 40,超过了我国南北纬度所造成的温度差异。由于河流深切的结果,横断山大部分地区山川相间,山高谷深,即使是同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就可以把它分出“四个季节”来,例如,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的金沙江虎跳峡谷底海拔 1 800 米左右,峡谷两则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分别为

11、5 596 米和 5 340 米,高差竟达 3 500 米,通常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谷地是属亚热带气候,随海拔升高,依次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到山顶是高山苔原带和雪山冰漠带,形成了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另据气象资料显示,在横断山区,发源于大理巍山延伸至中越边境的哀牢山是一条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在同纬度同海拔的东西两个地方相比,东部冷、西部暖,西部比东部平均气温高 1左右,最低月均温高23,10积温高 700,东西部降温性质也不同,西部以辐射降温为主,东部以平流辐射混合型为主,在实际生产中,西部种双季稻可以种到海拔 1 500 米左右,而东部就只能种到海拔 1 300 米左右;西部种橡胶

12、能种到海拔 9001 100 米,东部只能种到海拔 400 米左右。由此可见,横断山的地形地貌是形成立体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横断山地势的差异形成立体农业 云南省横断山大多数山脉呈南北走向或偏南北走向,这样西南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西坡或西南坡、东南暖湿气流在山脉的东南或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反之,在背风坡造成雨影地区,降水稀少。南北向山川的分布,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阻挡或削弱冷空气向南和向西南入侵,但当强度很大的冷空气过境时,冷气流一旦越过南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山地进入河谷时,它就可长驱直入顺河而下,影响低纬度的某些地区。另外,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冷空气也可沿谷地南下,影响横断山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作物

13、。例如,南北方向排列的高黎贡山对滇西南的德宏州一带影响也很突出,一般东部来的冷空气较难入侵,西南来的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可形成丰沛的降水,所以德宏州等地虽然纬度已超过北纬 24 度,但它却有发展热带作物的特殊条件。由于地势是东部与东北部高,西部与西南部低,地势变化也就影响高黎贡山以西的气候,使其具有降水由西向东增加,气温由东向西增加的特征。 五、云南省横断山地特色农业生产的优势 自古以来,几乎“山”和“贫穷”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例如,2012年 12 月 6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新闻发布会。 纲要第 10 条明确指出:国家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

14、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农民人均纯收入 2 676 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国综合排名最低的 600 个县中,有 521 个在片区内,占 86.8%。其中,滇西边境山区榜上有名(滇西边境片区国土面积 20.9 万平方公里、人口 1 751 万,分别占云南全省的 53%和 38%) ,明朝初年有一位能掐会算、辅佐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军师刘伯温曾经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六百多年过去,刘伯温的预言

15、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说明“云贵”比江南落后很多,落后的原因在于“万重山” ;二是五百年后云贵“赛”江南的条件同样是“万重山”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困难在“山” 、问题在“山”和希望在“山” 。笔者认为,云南省横断山与高原、平原或草原相比有以下三大显著优势。 (一)山地系统有独特的生态优势 云南省横断山地如果从大众化的粮食生产方面看,由于地貌起伏不平,地势高差太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区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再加上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干湿季节分明,虽然年均降雨量不少,但季节分配不匀,几十年的生产实践早已证明,一个好的农作物品种或一套好的栽培技术,在横断山区一季最多能推广几十万亩,而在高原或平原一

16、季少则推广几百万亩、多者可达几千万亩,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年间的“以粮为纲”年代。漫山遍野都是“大字报地” (农民把在山半腰开挖的零散耕地,戏称为像“文化大革命”时候贴在墙上的大字报一样) ,农民说“种了几山坡,只收几箩箩” ,农民们种粮的结果是越种越穷。简而言之,山地种粮的优势绝对不有高原和平原好;上帝对横断山的子民虽然关了一道门,但又开启了一扇窗,在横断山地种粮虽然不如高原或平原,但横断山地气候多样,物种丰富,在高原、平原和沿海一带生产不出来的农产品,横断山地几乎都能生产,这就是云南省横断山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绝对优势。要确保山地系统独特的生态优势持续发展,首先要因地制宜,研究山地农业发展

17、战略;第二是从生态文明方面入手,告别穷山恶水,打造青山绿水;第三是要让青山“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叫青山不仅可以生产“物质性产品” ,而且还要能生产“生态性产品”和“精神性产品” ,最终让山里人靠“山”致富。 (二)林下经济优势 林下经济是指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它使林地既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能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林下经济发展较多的是“林经、林粮、林牧”复合系统,主要表现形式为林下种植经济作物、林下种植粮食作物和林下发展养殖业(它包括林畜养殖、林禽养殖以及林下特种养

18、殖等)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循环经济模式,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新路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反季作物优势 自古以来,横断山区每年 10 月中、下旬至来年 5 月中、下旬年年天干地晴,风高物燥,当地老百姓直截了当地把这种气候现象叫做“干冬季节”或者叫“旱季、干季” ,正常年景“旱季”管着一年四季中的“冬、春”两个季节,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碰到反常年景, “旱季”的时间还会往前推到上年的“暮秋”和往后延到来年的“初夏” 、甚至“仲夏” , “旱季”的时间超过半年,例如,大家记忆犹新的 2

19、010 年“秋、冬、春、夏”连旱,时间超过 200 多天,大约占去 2/3 年;“干冬季节”这种气候现象气象学上叫作“冬半年” ,出现“干冬季节、冬半年”这种气候现象是由于横断山的地理位置特殊, “旱季、干季”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每年进入冬季,横断山上空大气就受“西风南支气流”控制, “西风南支气流”把“印度半岛北部大陆干燥、暖和的空气引导到横断山上空来” ,再加上横断山的层层高山的阻挡作用,这样在横断山区就形成晴天多,日照充足,气温高,空气干燥的“干季” ,气象学上又把这种气候现象叫作“季风气候”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横断山出现“干、湿”分明的气候现象(“湿季、雨季”又

20、是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 ,也才出现冬春干旱的气候现象,所以说“横断山冬春干旱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冬春不干旱才是不正常的气候现象” ,横断山区人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冬半年“西风南支气流”从印度半岛北部大陆引导到横断山上空的“干燥、暖和的空气”来发展反季作物,横断山区的反季作物(例如蔬菜、水果等)质量好、上市早、生产成本低,在国内有独特市场优势。 六、今后指望通过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 保山市 2014 年统计上报粮食播种面积 393.47 万亩、平均单产 358.8公斤,其中,稻谷 101.57 万亩、平均单产 513.1 公斤,19522014 年六十二年间,全市粮食单产由 103

21、.1 公斤提高到 358.8 公斤、递增率2.03%,其中,水稻单产由 191 公斤提高到 513.1 公斤、年递增 1.61%。据有关专家分析,到“十三五”结束的 2020 年,保山市粮食单产大约达到 390400 公斤,其中,水稻单产大约 550560 公斤,也就是说,今后五年,保山市粮食单产初步估计还有 50 公斤左右的增产空间,若按每公斤 2.5 元计算,大约每亩能够增加产值 125 元左右。由此可见,今后指望通过粮食增产来实现农民增收空间不大。 七、在保山市建设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具体建议 在保山市 1.96 万平方公里(2 940 万亩)的国土上,海拔从 535 米的万马河口到 3

22、 780.9 米的高黎贡山大脑子,从气候类型方面看,包括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山地气候;从光热资源方面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寒冷凉气候资源;从降雨数量方面看,不仅有年降雨不到 800 毫米的低热河谷生态区、而且有年降雨量超过 2 000 毫米的多雨区。保山市被科学界称为“动植物东西过渡的纽带和南北交汇的桥梁” ,高黎贡山被称为“动植物物种基因库” ,市内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立体农业现象突出,我国种植的农作物大多数在保山市几乎都能找到适宜种植的生态区域,保山市具有发展多种特色农作物的自然优势。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横断山地的持续发展,一是要吃透山情,摸清民情;二是要保护山,敬畏山;三是顺应山、发挥山的优势。 (一)保山市泡核桃产业完全可以打造成农民增收的航空母舰 云南泡核桃起源于滇西横断山区,受祖国西南横断山特殊地形地貌及多变气候影响,而形成适应该气候特征的独特性状,虽然品质优良而栽培分布地域十分有限。云南核桃是国际学术界、商界公认品质最优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