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1 章 职业道德 第 1 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1、 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教育、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 职业道德 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3、 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 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 4、 为人民服务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 核心 , 集体主义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 基本原则 ,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 义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
2、基本要求 。 5、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 鲜明的职业性 2) 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3) 较强的适用性 :职业道德总是同一种专门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因此,职业道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容易为本行业从业人员理解、接受、掌握和践行,这充分显示了其较强的适用性。 4) 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 1)执行法律、法规,注重政策落实 2)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能力水平: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 钻研业 务 3)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 4)增强全局意识、做到团队协作 5)廉洁奉公守法、抵制不正
3、之风 7、 劳动保障协理员文明用语和忌语: 我无法回答你。 第 2 章 劳动就业 1、 就业 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 劳动报酬 或 经营收入 的 社会经济活动 。 2、 就业按劳动关系不同分: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 3、 就业按劳动时间不同分:全日制就业和非全日制就业。 4、 就业按组织和管理形式不同分:灵活就业、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和境外就业。 5、 就业结构:就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的城乡结构、就业的地区结构。 6、 我国的失业人员指的 是登记失业人员。即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有就业要求 、处于无业状态进行了失业登记的 城镇常住人员 (初次失业人员
4、、就业转失业人员)。 7、 失业的主要类型:非自愿失业和自愿失业。 8、 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9、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者的 技能结构 与现有的就业岗位 技能结构 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2 10、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 11、按照提供服务主体的不同,就业服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 公益性就业服务 ;另 一类是 由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 经营性为主 的就业服务。 12、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拓展就业领域、鼓励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支持青年见习、加强就业服务。 13、帮
5、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意义: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实现公平就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需要。 14、 就业方针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第 3 章 社会保险 1、 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险的主体是 国家 ,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对象是 全体劳动者 ,以劳动权利为基础;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其基本生活;采用的方 式主要是 经济手段 ,提供物质帮助。 2、 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强制性、预防性、补偿性、 福利性 、共济性、责任分担。 3、 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4、 社会保障划分:经济保障
6、、服务保障、精神保障。 5、 社会保障是各种 社会保险 、 社会救助 、 社会福利 、 优抚安置 等社会措施的总称。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 核心和主体 。 6、 养老保险的特征: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积累、管理复杂。 7、 养老保险的种类: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 8、 养老保险按性质和功能分:基本养老 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9、 失业保险的特征: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 社会化 、水平适度、适当积累、专款专用。 10、工伤保险的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 个人不缴费原则 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 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工伤原则 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
7、原则 11、医疗保险特征: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费用补偿 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 涉及关系复杂 待遇支出的不确定性 第 4 章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1、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 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 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2、 人口老龄化问题:规模大 速度快 底子薄 负担重 3、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开展党组织活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4、 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础工作: 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 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
8、化管理服务联系卡 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自助服务组织 开 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每年至少一次认证) 3 第 5 章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1、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劳动法的特征: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保护法益的倾斜性、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 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在劳动管理中突出劳动合同的作用,通过劳动合同来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双方平等协商所订立的合同老进行调整。 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劳动执法的规范会 4、 劳动法基本体 系: 劳动关系协调法:劳
9、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劳动基准法:工时法、工资发、劳动保护法 劳动保障法:就业促进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察法 5、 就业促进法立法宗旨: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 就业促进法主要内容: 116510,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项责任,五个制度和十大政策。 7、 公平就业的内容:妇女平等就业权、民族劳动者平等就业权、残疾人平等就业权、传染病原携带者平等就业权、农村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8、 就业服务于就业管理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方面: 强化职业指导工作 组织开展专项服务 加强服务场所建设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10、 完善信息化建设 9、 社会保险法的功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0、社会保险法的原则: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 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原则 11、 社会保险法的主体:国家或政府、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用人单位、劳动者及其家庭( 没有工会 ) 12、 订立劳动合同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13、 劳动合同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完成一定工作任
11、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4、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15、 劳动争议处理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着重调解的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的原则。 16、 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 强制性。 17、 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登记立案、调查取证、处理、制作处理决定书、送达。 第 6 章 社区工作与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 1、 社区的构成要素:人口要素、地域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文化心理要素、公共服务设施。 2、 社区按时间线索和历史发展纵向考察: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3、 社区按空间取向横向考察:法定社区和自然社区。 4、 社区按功能特征考察
12、:专能社区、综合社区和边缘型社区。 5、 社区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教育功能 、卫生功能、福利和服务功能、娱乐功能、保障功能、管理功能 4 6、 社区的本质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 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互助功能。 7、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文本、服务居民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权责统一、管理有序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8、 社区建设的内容:拓展社区服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工作、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9、 社区组织依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划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0、按照功
13、能和目标的不同划分: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和综合组织。 11、按照性质不同划分:地域性社区组织和功能性社区组织。 12、我国社区的主要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组织、文化体育兴趣组织。 13、探索社区背景方法: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访问法和社区普查法。 14、社区服务的原则: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 坚持社会化的原则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15、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公共服务、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 16、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流动 人口管理和服务,安全服务。
14、 17、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 公共就业服务 :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第 7章 统计与社会调查 1、 统计过程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2、 统计调查方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3、 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访问法、文献法(文字、数字、图像、声音)、问卷法。 4、 统计整理步骤:设计方案、统计审核(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图标。 5、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 。 6、 统计汇总的技术: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7、 设计方案和资料
15、审核是统计数据整理的 前提 ;统计分组是统计数据整理的 关键 ;统计汇总是统计数据的 中心 ;统计表、统计图是统计数据整理的 成果 。 8、 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9、 统计表的种类按作用不同分为: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按分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10、社会调查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1、 准备阶段 :选择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 实施阶段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研究资料。 总结阶段 :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的评估、调查结果的应用。 12、社会调查具体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分析资料的方法
16、。 收集资料的方法 :问卷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 整理资料的方法 :资料审核、资料分组、资料汇总。 分析资料的方法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13、调查报告的特点:选题的针对性、内容的客观性、表述的叙议性。 5 14、调查报告的结构:标题 署名 正文:序言、主体、结尾 第 8 章 公务礼仪与人际沟通 1、 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礼貌是礼仪的 基础 、礼节是礼仪的 基本组成部分 。 2、 礼仪的原则:遵守 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沟通原则。 3、 礼仪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 4、 个人礼仪:仪容、发型、面部修饰、服饰礼仪
17、修饰、举止表情礼仪。 5、 着装的基本原则: TPO 原则、三色原则。 6、 人际交往中举止的功能:表露功能、替代功能、辅助功能、适应功能、调节功能。 7、 站姿的基本要领:头正、双目平视;双肩放松、稍向下沉;挺胸、收腹。 8、 坐姿的基本要领:入座时要轻、稳、缓,上身应保持端正。 9、 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 反馈 等。 10、按沟通的方式分:口头沟通、书面沟 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11、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12、按沟通方向可逆性分: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13、按信息传播方向分: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14、按沟通对象
18、分: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企业沟通、跨文化沟通。 15、沟通的目标:传递、理解、接受和行动。 16、沟通的原则:清晰、简明、准确、完整、有建设性、礼貌。 17、沟通的基本内容:为什么、何人、何地、何时、何事、如何。 18、人际沟通的特点: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沟通过程会使 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沟通双方要有相互的沟通能力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19、人际沟通动机:归属动机、实用动机、探索动机。 20、人际沟通的倾听策略:倾听、专注、跟随、公正。 21、人际沟通的说话策略:分析听话者、选择话题、专注场合和说话对象、把握时机、控制语言、美
19、化声音、运用非语言暗示。 22、人际沟通的交谈策略:了解将要进行的交谈、了解交谈方式(并列式交谈、主辅式交谈、调查式交谈、说服式交谈、倾泄式交谈、论辩性交谈、商讨式交谈、闲谈式交谈)、营造良好氛围。 23、人际沟通的 演讲策略:演讲概述、演讲的概念、演讲与私人对话的区别、听众的特点及构成、演讲构思、演讲技巧。 第 9 章 计算机及信息网络应用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由 硬件系统 和 软件系统 两大部分组成。 2、软件系统主要包括 系统软件 和 应用软件 。 3、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 洁净度 温度和湿度( 1045 、 30 80 ) 供电电源 电磁干扰 正确开、关机 保持设备稳6 定 动手必
20、知 4、 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维护:清理垃圾文件、卸载无用文件、扫描磁盘、整理磁盘。 5、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隐蔽性、破坏性、潜伏性、 不可预见性。 6、 金保工程 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 中央、省、市 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一个工程、两大系统、三级结构、四项功能) 7 第 1 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 第 1 节 信息采集 1、 信息采集 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方法,把大量的、零散的、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进行 收取和集中 ,使之成为加工整理 的素材。 2、 信息采
21、集的原则:针对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易用性原则、经济型 原则。 3、 信息采集的方法:询问法、报告法和登记法、观察和实验法。 4、 询问法分为:访问调查法、电话调查法、邮寄调查法、计算机网络调查法。 5、 观察和实验法分为:直接观察法、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实验法。 6、 采集信息的主要渠道: 常规渠道 通过行政渠道、业务渠道、团体渠道、网络渠道采集信息 非常规渠道 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组织座谈会、讨论会、洽谈会、咨询会等方式采集 零次情报 7、 通过信息检索获取信息主要分为 五个步骤 :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 信息浏览 信息筛选 信息阅读 记录信息 8、 实地
22、观察获取信息包括 四个步骤 :确定观察内容 选 择观察位置 进行实地观察 整理观察资料。 9、 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10、 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物性、时代性、能动性、商品性、时效性、连续性、再生性 11、 从业人员 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 合法劳动报酬 或 经营收入 的人员。 12、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 充分就业 。 13、 按 组织机构类型划分: 可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机构。 14、企业按 经济类 型划
23、分: 可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国外投资企业和其他。 15、内资企业包括:国有全资、集体全资、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股份有限、私有和其他内资。 16、按 就业去向划分 ,可分为单位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劳务输出就业、公益岗位就业等从业人员。 17、 城镇就业人员总数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 +私营、个体企业就业人员数 +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数 +民办非企业 单位的就业人员数 净增城镇就业人数 =本期末城镇就业人员总数 -期初城镇就业人员总数 净增城镇就业人员数 =净增城镇就业人数 +自然 减员人数 18、 公益岗位 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协助政府行使公务公共管理职能所必需的就业岗
24、位。如劳动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理、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 二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投入相关基础设施的就业岗位。如车辆看管、书报亭、电话亭等。 三是政府补贴、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的、维护社区正常运转的岗位。如社区保洁、社区保安、社区绿化等。 四是一些地方还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用工岗位也英作为政府投资开发的岗位。 19、 失业人员 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其中,虽然从事一 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20、 失业人员按就业经历划分:就业转失业人员、没有就业经历的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按
25、城乡划分: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按是否进行失业登记划分:登记失业人员和未登记失业人员。 8 失业人员按是否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划分:享受社保失业人员和未享受社保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按年龄划分:大龄失业人员和小龄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按困难程度划分:一家多人失业人员、单亲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失业人员。 21、就业信息监测数据的采集,包括 12 个数据组: 劳动者身份识别信息组、基本信息组、 学历信息组 、职业资格信息组、专业技术职务信息组、户籍住址信息组、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组、 就业登记信息组 、失业登记信息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状态信息组、 就业援助对象认定情况信息组 、 就业扶
26、持政策享受情况信息组 :享受政策类型、政策享受开始日期、政策享受终止日期、 经办日期 、经办机构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5 个指标。 22、抽样调查包括: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重点抽样和分层抽样。 23、新成立的社区,人力资源信息采集的程序: 绘制平面图 :按楼层、单位、门牌号顺序编号 ,以便采集一户,标注一户,防止有漏访或重复入户情况的发生。 确定采集项目 :主要是确定信息采集的项目、内容、途径,准备好要填写的表卡、问卷等资料。 入户采集信息 :可采取包楼包片的方法,入户进行信息采集。 整理采集信息 :收回信息采集的表卡、问卷,做好信息采集原始记录,为信息整理做好准备工作。 24、 非新成立社区
27、,对于已经掌握大量居民基本情况的社区,可通过现有的公安部门户籍管理档案资料,身份证办理档案资料、人口普查档案资料、失业人员登记档案资料、人力资源调查档案资料、失业人员普查资料等,对社区内人力资源情况 进行分类采集、调查核实。 25、 农村人力资源信息采集的程序:确定农村人力资源信息采集方案、行政村入户调查、数据录入、信息汇总 26、 社区就业情况统计程序 :了解内容要求、进行信息采集、统计相关数据、上报统计报表 27、根据企业的 从业人数 、 销售额 、 资产总额 ( 不含纳税总额 )等为指标,制定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28、 采集用人单位信息的基本内容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劳动
28、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采集辖区内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主要信息应包括七大类的内容:用人单位基本信息、用 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信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信息、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信息、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 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信息 、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信息。 29、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统计步骤: 制定方案 :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时点、调查期限、 调查步骤 、调查项目、调查要求等。 熟悉要求 :熟悉要求主要是指熟悉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明确统计任务和要求。 获取信息 :具体采集的流程如下:
29、 1) 采集人员向用人单位说明调查的目的和 内容。 2) 要求用人单位出示提供相关证件和资料。 3) 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依次逐栏核实填写信息采集登记表。 4) 用人单位经办人员审阅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 5) 由采集人员签字确认。 做好记录 整理信息 填报报表 整理归档 9 第 2 节 信息处理 1、 信息整理 是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校核、分类和汇总,使信息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2、 信息校核的原则: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3、 信息分类的原则:科学性、完备性、不相容性(相容性是错的)。 4、 信息汇总的形式分: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 按技术手段
30、分: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制表打印、建立数据库) 5、 信息校核的程序:完备性检查、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检查后订正。 6、 信息管理:就是组织对这些有用信息进行有序化 交流 和 利用 的活动。 7、 人员信息动态管理的基本方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的 动态管理 主要是通过 原始记录 、 台账管理 和 统计报表 等方法来交流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8、 资料管理 就是对大量信息资料按一定方式进行归档保存,以备分析使用的一项工作。 9、 档案管理 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把零散的档案进行 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 ,使其系统化。 档案分类 是按全宗档案的 来源、时间、内容和形
31、式 的异同,进行科学归档。 10、动态管理基础情况档案:失业人员就业情况变化、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情况变化、企业退休人员情况变化。 11、 动态管理人力资源和用人单位基本信息的程序为 :收集 整理 存储 利用 反馈。 12、 统计指标 是反应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 概念 和 数值 。一般由 指标名称 和 指标数值 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统计指标具有 综合性 、 数量性 和 具体性 。 13、 统计指标种类按反应现象的内容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 和 质量指标 。 统计指标种类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绝对数指标 、 相对数指标 和 平均数指标 。 14、 统计报表的结构:报表目录、报表表式、填表说明(不是填表分析)
32、 填表目录包括统计报表的表号、名称、报告期别、填报单位、统计范围、报送日期、报送方式等项目。 填表表示是报表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表名、主栏项目、宾栏指标、补充资料、填报单位签章、填报人签名和报送日期等。 填表说明一般包括指标解释、注意事项、平衡公式、调查方案。 15、 统计报表的种类: 按调查范围不同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按报表报送周期不同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表报送方式不同分为:电子报表、电讯报表和邮寄报表。 按填 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6、 只读、填写基础台账的程序:了解台账项目内容 了解台账填表说明 对应栏目、填写原始记录 只读、填写
33、统计报表的程序: 了解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 了解统计报表的栏目关系 准确填报统计报表的内容 17、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的建立: 登记个人编号:按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编码规则,确定企业退休人员个人编号。 登记具体内容:登记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社会保障情况和家庭情况。 10 拟订台账目录、 确定检索方式、 报告情况 18、 一般来讲,可根据企业退 休人员 居住情况 分片划定若干小组,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一般以 30-50 人组成一个小组为宜。 19、 退休人员分布情况的了解:登记联系方式、上门走访、情况变更、居住地划分。 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的建立:确定平均人数、初步分组、进行
34、公告、确定分组名单、确定组长候选人、选举组长、日常调整、改选组长、定期报告 20、 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要根据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上的家庭地址,以居民楼为单位,或按 就近的原则 进行分类。 2) 确定每个小组人数时,既要考虑 均衡性 ,每个小组人数不要相差太多 ;也要考虑 方便性 ,方便每个小组组织活动,还要考虑 拓展性 ,将来可能会有其他企业退休人员加入进来。 3)当按照企业退休人员 居住情况 分组时,若某个小组人数过多,可考虑 分拆 或者按照企业退休人员自己的意愿进行调整。 21、 联系卡的发放程序:发放卡片、建立台账、补办注销、情况汇总 22、 动态联系制
35、度的建立:设置联系电话、建立联系台账、处理及反馈、汇总报告、主动公式。 23、退休人员的接收:接收资料:接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街道、社区逐级移交的退休人员有关资料。 接待人员 发放联系卡 建立信息 编入自管组织 建立 有关台账 报告情况 24、退休人员的转入:接收申请 接待人员:包括转出社区开具的 转移证明、退休证 等。 发放联系卡 变更信息 编入自管组织 建立有关台账 反馈接收结果 报告情况 25、退休人员的转出:发出申请 封存信息 调整自管组织 调整台账 注销信息 报告情况 26、 退休人员的注销 :核实情况:上门核实 注销信息 调整自管组织 调整台账 报告情况 第 3 节 信息分析与反馈
36、 1、 信息反馈 就是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 生影响,以达到预定目的。 2、 信息反馈的特点 :针对性、及时性、连续性、滞后性。 3、 信息反馈常用的方法: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纵向反馈和横向反馈。 4、 信息反馈的要求 :一是反馈的信息要准确真实,二是要尽量缩短反馈时间,三是信息反馈要广泛全面,多信息、多渠道反馈。(真、短、全) 5、 人力资源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一般程序主要分为 三个步骤 :信息接收者或使用者反馈接收到的信息情况 信息发出者根据反馈情况作出调整 信息发出者把调整后的信息再反馈给信息接收者或使用者 6、 上报统计报表的要求 :填报人员要写出简要的报表说明和分析(一般包括 基本 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等, 无报表分析 )。 7、 汇总上报各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程序:收集报表 校核报表 过录表汇总 填写综合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