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者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摘 要 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者,受所患疾病的影响,案发时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严重受损,应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关键词 精神病 精神病性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作者简介:贾涌,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小关执法队。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6-070-02 摘 要 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者,受所患疾病的影响,案发时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严重受损,应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关键词 精神病 精神病性障碍
2、 刑事责任能力 作者简介:贾涌,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小关执法队。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6-070-02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 A 某,男,经骨龄鉴定年龄为 19.8 周岁左右(??0 个月) ,聋哑人,其他信息不详,无前科劣迹。2014 年 2 月 15 日,A 某窜至某公司男装经营店内,趁无人之机,将该公司款台抽屉内的现金人民币 3300元盗走。2014 年 2 月 18 日,A 某在某麦当劳餐厅内被抓获。被告人 A 某于 2014 年 2 月 18 日被公安机关传唤,次日转刑事拘留,2014 年 3 月 26
3、日经检察机关批准后被公安机关逮捕。2014 年 5 月 12 日,公安机关以被告人 A 某涉嫌犯盗窃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在审查起诉期间,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二次,延长审查期限一次。2014 年 8 月 22 日检察机关以 A 某涉嫌犯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受法院委托,某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于 2014 年 10 月 20 日出具鉴定意见:被鉴定人 A 某的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2014 年 10 月 24 日经检察机关研究决定,对无名男子 1 号作法定不起诉。 二、主要问题 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的 A 某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三、评析意见 (一)分
4、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A 某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由于没有确定是何种具体的精神病,因此判断其无刑事责任能力太过绝对。结合案件情况,被告人在作案时精神正常,故应评定为有刑事责任能力。 第二种意见认为,A 某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受所患疾病的影响,案发时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严重受损,故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二)分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第一,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根据全国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标准 ,精神障碍旧称精神疾病,指存在 CCMD-3 或ICD-10 规定的精神或认知的异常,可以达到或不达到精神病的程度,前者称为“精神病性障碍” ,后者称
5、为“非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一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和心理学用语,指的就是精神异常导致认识能力或者控制能力出现障碍,临床表现为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紧张综合症、意识障碍、思维形式障碍等。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即 CCMD-3) ,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为有精神病性障碍,但不符合 0-8 编码的各类特定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其诊断标准是:(1)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表现;(2)因病史不详,或无法直接进行精神状况检查,或其临床表现不符合任何特定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由此可知,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在 CCMD-3 中是存在诊断编码的,是一种“待分类”的精神病,其“作为过渡性或暂时性诊断
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使用” 。根据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标准 ,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首先要判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及患有何种精神障碍。在本案中,由于一方面被鉴定人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另一方面被鉴定人病史不详,因无法提供姓名、住址及家庭成员信息等而无法获得所需的具体鉴定材料,因此,将其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符合 CCMD-3 的标准。 第二,被告人在案发前、案发时及案发后的精神表现均符合精神病性症状。湖泽卿、刘协和在调研报告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资料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精神病性症状对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最大。精神病性症状是指患者由于丧失了现实检验能力而明显地不能正常处理
7、某些现实问题的表现,例如持久的幻觉和幻想,相当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书册中 psychotic,后者还包括思维不连贯、重复的思维脱轨或联想松弛、明显的思维贫乏、明显的逻辑推理障碍、明显的言行混乱或紧张症行为。 通过分析被告人的行为表现可知,其在案发前、案发时及案发后的精神状况均符合精神病性症状。 首先,案发前被告人精神表现异常。虽然无法找到被告人家属,被告人没有明确的精神疾病发展史,但根据民警到现场周边进行走访的情况,现场周围的群众反映称,案发前半年左右被告人一直滞留在附近的麦当劳店周围,经常在商业街一带活动,人显得傻,平时说话不清,常被人欺负。可见,被告人平时精神不正常。 其次,案发时被告人
8、的行为有悖常理。男装店的店长将 4450 元放在了款台抽屉里,但在作案过程中,被告人却只偷了其中的 3300 元(都是百元面值) 。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钱都偷走呢?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人作案,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把所有前钱偷走,但被告人只偷走了“红票子”而把其他零钱留给了主人,这样的作案方式显然有悖常理。 最后,案发后被告人有精神行为反常表现。其反常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案后三天,被告人在作案现场所在的商业街活动时被事主发现并被民警抓获。一般人作案后都会选择逃逸或者隐藏起来,但被告人非但没有逃跑,反而在作案仅三天后还敢跑到案发现场附近活动,试想,一个正常人会这么做吗?二是,案发后在看守所羁押期间,被
9、告人曾出现焦虑、烦躁、时常尖叫、哭闹等精神异常表现,并伴有伤人毁物行为,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兴奋症状才得到控制。显然,如果没有精神疾病,那么抗精神病药物对其兴奋症状应该是没有控制作用的。三是,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讯问时,先后对被告人发问数次,内容涉及其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户籍地、住址、文化、民族、家庭情况以及案发过程等,但被告人均表现为“不语”或虽口出声但听不懂,偶尔点点头或用手比划,也看不懂为其聘请的聋哑老师的手语。可见,被告人虽系聋哑人,但并非只是简单的生理缺陷,而且还伴着精神上的缺陷。四是,在鉴定研究所对被告人进行精神检查过程中,其表情幼稚、呆滞,口舌不停地不自主活动,不停地回头张
10、望,对简单问题虽然理解力大致正常,但动作呆板笨拙,言语不清,对大多数问题摇头不答或答“不知道” ,无法交流。 第三,被告人所患的精神障碍影响了其作案时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应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标准 ,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的标准有两个要件: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医学要件为存在某种精神障碍;法学要件为该精神障碍是否影响其作案行为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及影响程度。在本案中,被告人 A 某在案发前精神不正常,案发时犯罪动机单纯,作案行为有悖常理,案发后精神行为有反常表现,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精神状况均表现出病性症状。根据 ICD-10 的诊断标准,被告人 A 某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
11、神病性障碍。在被撤销起诉后,被告人 A 某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该诊断与被告人 A 某平时的精神异常表现是相契合的。叶秀红、谢丽亚在对 123 例精神发育迟滞者的司法精神鉴定分析中指出,“精神发育迟滞者,因智力水平低下,其控制和辨认能力丧失或削弱,而造成违法行为的,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并不少见。犯罪动机简单、笨拙,对犯罪实质无充分认识,自我控制能力削弱。 ”在本案中,被告人 A 某在几次讯问中,均是口出声,但听不懂,手不动,偶尔点头。被告人曾在讯问中简单承认自己偷钱,用手比划 3 表示偷了 3000 多,并乐着说用来买东西了。可见其犯罪动机简单、笨拙,对犯罪本身并无充分的认识。 在有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向障碍型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中显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向障碍型患者的认知功能较正常组存在缺陷。 结合被告人 A 某的作案动机、作案前先兆、作案的诱因、作案后有无逃避责任、检查时有无对犯罪事实掩盖及检查时有无伪装等方面来综合判断,被告人 A 某所患的精神障碍影响了其作案时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认知功能缺损,控制能力严重受损,故应将其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