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背景家庭对当代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摘 要:本文通过解析大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从家庭环境和教养模式两个方面阐述大学生不同背景家庭对当代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背景;家庭;大学生性格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时期,高等学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十年前提高了很多,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考录取率连年提高。山东省 2008-2012 年的本专科录取率分别是 72.5%、74.2%、79.72%、87%、88.7%(见图)1。高校在校生的数量也逐年攀升,高校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激烈,这也催生出高校越来越多因为学生心理问题所引发的突发事件。笔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经
2、验发现,学生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看似由于心理问题引发,其实背后折射出学生自身的性格缺陷。因此,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对其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发现,不同背景家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性格是迥然不同的。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在我国,大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独立生活学习的开端,在此背景下,很多学生从小形成的性格就完全暴露了出来。进入大学后,具有良好性格的学生在这座“象牙塔”里游刃有余,很快就融入大学生
3、活,开启完全不同于高中时代的轻松快乐学习生活;但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则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导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 。 一、不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一)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我国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其父母大部分以务农为主,也有少部分学生父母靠打工为生。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特点是经济上不宽裕,收入不稳定,有些学生家庭甚至很贫困;非独生子女家庭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朴实忠厚,情感上比较热情、平易,愿意与人友好相处,因为成长环境比较艰苦,精神层面普遍比较坚韧,学习态度和目的比较明确,做事比较积极。但是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
4、不佳,会表现出不自信的心态,极少的同学会有自卑自闭的情绪产生,这些情绪长期累积得不到释放,就容易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典型的事例。另一种家庭环境背景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父母一般都有固定工作,家庭收入较稳定,基本为独生子女家庭。在这种家庭背景下,大部分城市大学生自信、热情、阳光,有理想和抱负,但是从小生活在比较安逸的环境中,父母比较疼爱,这部分学生耐受力较弱,虽有理想但碰到挫折时心理脆弱甚至懦弱,少部分城市大学生还表现出自私、不合群、对集体活动不热心等不良倾向。 (二)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在我国大学生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国家通过出台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制度在
5、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经济压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来自贫困家庭的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自卑、敏感的不良心理,这是家庭相对比较贫困的同学比较明显的性格特征。相比而言,家庭比较富裕的大学生普通表现为待人比较热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做事目的性比较强,敢于规划自己的未来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来自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人数并不多,这个群体中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使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某些关爱,他们与完整家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个性较强,性格上敏感坚韧,行为处事较消极,给人感觉比较冷漠,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对人或事会有比较极端的看法。 二、不同家庭
6、教养模式对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一)专制型教养模式。专制型教养是一种约束惩罚式的教养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父母要求孩子要遵守他们的指令,严格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行事,不允许有商量的余地,这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 ,如出一辙。这种教养方式出现在很多种家庭环境中,在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往往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比较低,有些学生还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处事方式比较消极。 (二)权威型教养模式。权威型教养的父母鼓励孩子独立,他们允许孩子与他们进行广泛而平等的交流,对待孩子的方式温和而又细心,但是他们不会不加节制地溺爱自己的孩子,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进行限制
7、。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个性独立、为人热情、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对自己的行为可以负责。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确实发现一些做事非常有条理、待人温文尔雅的大学生,通常他们的父母都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如大学教师、医生等,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这种教养类型是一种经过认真思考研究下施行的,是适合青年人身心发展的教养方式。但是可惜的是尽管这样的教养模式对子女的成长有诸多裨益,在我国仍有很多家长并没认识到可以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这种类似启发式的教养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能实现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并不多。 (三)冷漠型教养模式。冷漠型教养的父母因为各种主客观原
8、因不介入也不关心青少年的生活和成长,通常在离异家庭和贫困家庭环境下会出现这样的教养模式。这两种家庭环境中父母会因为忙于生计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将关爱放到其他孩子身上,尽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非常渴望获得父母的关爱,但是却到不到相应的回应,因此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往往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不善与他人沟通,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对人比较冷漠,缺乏对生活的热情,但是他们通常比较坚强,坚信个人奋斗的作用,在大学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不参与班级活动,甚至有时会与同学们发生严重的争执。 (四)放纵型教养模式。放纵型教养也是教养型模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教养模式
9、下父母会过分关注孩子的成长,对他们不加必要的要求和管束,这种教养模式在多种家庭环境中都有出现。在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在学校中不服管教,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往往表现出骄傲自大的心态,做事不顾后果,出现严重错误时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三、塑造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对策 基于大学生性格养成显著受到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影响,为减少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努力让全社会都关注孩子成长的的教养问题:一方面国家要重视家庭教养模式,推广权威型教养模式,让家长重视与子女的平等交流,培养子女健康的性格。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对居民婚姻进行指导,尽可能降低居民的离婚率,减少父母离异对子女性格的负面影响,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参考文献: 1 欧晓霞等.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美?约翰?桑特洛克,寇?译.青少年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