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168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摘 要: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联系,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城镇形成及发展的动力,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和了解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深入把握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内在作用方式,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促进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把握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要素流动及产业结构优化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据此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演进;影响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

2、(2015)22-0147-04 结构转型理论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结构转型的两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必经阶段,两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结构转型。工业化作为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阶段,是结构转型最本质的内容,同时也是经济结构转变最直观的反映。而城镇化作为结构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则从空间地理的角度反映了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转型。而发展经济学也认为,城镇化只是劳动力这一生产资源在城乡之间重新配置的结果,引发这一重新配置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工业化的发展,即城镇化只是工业化发展的伴生物。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发展,必然引发城镇化。此外更有大量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即工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3、。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则是在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互动增长中内生地决定的,即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的密切联系,研究和了解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深入把握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内在作用方式,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促进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把握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要素流动及产业结构优化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为研究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分析奠定基础。 一、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由于不同产业

4、属性的差异,产业结构演进至不同的阶段对城镇化的影响必然存在着差异。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方面,同时亦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此以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征来探讨其不同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理论,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不同时期产业结构也具有各自的特征,而相应其城镇化发展也存在差异: 1.不发达经济时期。又称为前工业化时期,这时期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这一时期农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经济上发展上占主导地位。而农业作为最原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因此这一时期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业,相对而言城镇发展处在萌芽时期,这一

5、时期发展集中在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且与农村相差不大。 2.工业化初期。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其主导产业,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为了寻求最大效益,产业出现聚集,城镇成为生产中心,而产业的集聚也带动了城镇的发展。由于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加之工业相对高收入的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镇聚集,城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3.工业化中期。也称重化工业阶段,这一时期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内部发展主体开始由轻工业逐步转为重工业,非农劳动力开始成为劳动力市场主体,而第三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这一时

6、期重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本向城镇聚集,城镇相对于农村的优势开始体现,由于收入的差异,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镇聚集,使得城镇发展加速,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4.工业化后期。在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当期主导产业,其中尤以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这一时期城镇化已经处在一定水平,人口在城市的聚集使得与生活相适应的服务业需求增加,而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因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来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增长开始关注生活品质,这对城镇生活功能的完善提出了要求。因此,城镇发展不应当

7、继续局限于提高城镇化水平,更应当着重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5.后工业化社会。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并逐渐取代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当期主导产业。同时生活方式趋于现代化,高档耐用的消费品被大量推广普及。这一时期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内部分化更细,产业功能更加明晰,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6.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占主导地位,并逐渐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产业发展开始集中在第三产业,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几乎将达到理想的

8、状态。 二、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内在影响机理 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这两个过程往往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大量的研究文献也指出,产业结构演进或者工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钱纳里在关于工业化的研究中也发现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密切关联的,工业化过程(即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是城镇化现象的动因,工业化的发展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也重新塑造了城市的功能。那么,产业结构的演进究竟是如何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的,其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可以从要素的流动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阐述。 (一)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作用和影响主要通过要素的流动来实现,其具体

9、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必然带动经济要素在不同的产业部门间的流动和空间地域上的转移。经济要素在产业间发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生产必然发生改变,如技术的革新会使各产业对经济要素的需求也相应发生改变,而生产要素作为一种投入必须要与生产需求相匹配。因此,产业结构的演进必然带动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的流动。 此外,由于产业属性的不同,各个产业在布局上就存在差异,如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农村,第二产业主要聚集在城镇边缘,而第三产业则主要集中在城镇中。因而产业的演进在带来生产要素在部门间流动的同时,便会带来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转移。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第二三产业多以集聚的形式存在,而产业的集聚会

10、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更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小型城镇。城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集聚经济体,由于其中集聚经济的存在,将会吸引高生产率企业的迁入,其对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因而产业结构的演进在推动要素在部门间流动的同时推动了其在地域上的转移,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其具体过程(如图 1 所示) 。 产业结构演进带来的要素的流动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资本及技术三个方面,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生产要素流动过程中又伴随着生产要素的集聚,而城镇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生产要素的集聚地主要在城镇,从而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其具体影响表现如下: 1.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

11、理。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由于各产业收益的不同,受第二三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剩余的劳动力将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之第二三产业主要集聚在城镇中,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必将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资本转移的影响机理。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资本必然自发地由低利润的产业向高利润产业转移。而各产业平均利润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农业的平均利润率为最低,因此资本必然由农业流向高利润率的第二三产业并发生集聚,从而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作为其聚集地的城镇带来较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3.技术转移的影

12、响机理。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技术是决定其演进方向的关键性因素。技术转移主要表现为技术人员的转移及关联产业间的扩散,技术人员的转移主要是受城镇高收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的吸引,而技术在关联产业间的扩散,主要是为了获得关联效应,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为了获得集聚经济及规模效应,这些关联产业也会选择向相关设施水平较好的城镇集聚,从而造成技术在城镇的集聚,进而促进城镇化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 产业结构演进的最终结果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及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会促进产业系统总体水平的提高,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则会提高产业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城

13、镇化的发展,其主要作用过程(如下页图 2 所示) 。 1.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其一为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其二便是技术与创新水平的提高。两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随着产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更,第一产业不再是发展的重点,产业结构逐渐向二三产业演变,二三产业比重提高。而由于产业间的收入差距,二三产业相对较高的收入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进而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而各企业为获得更大收益,将会投入资金等对涌入的劳动者进行培训,以更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这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同时产业发展重心的转移使得二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到后期现代服务业将发

14、展为主导产业,为获取集聚效应,现代服务业将在城镇中集群,这将为城镇带来更好的生活服务条件。 创新是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的主要动因,创新的一大作用表现为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在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会降低相对成本。因此,拥有主要技术的产业将会获得更大收益,从而替代当前主导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更替。进而影响产业的布局,使其更利于整个社会及产业系统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创新的另一大表现便是新产品及服务的出现,由于新产品及服务更适应发展需求,因此将会得到迅速推广,并占有市场,实现产品的升级与更替。此外,由于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其生产消耗也相对较低,因此其带来的效益也相对更大。 2.产业结构合理化

15、的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产业部门协调程度的提高,二是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 产业部门协调程度的提高既表现为各产业间技术的协调,又表现为产业层次有序。产业技术的协调是指相关产业间技术水平分布相对集中且具有层次性,不存在产业间技术差异巨大而导致的技术断层现象,相关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当。而产业间技术层次分明的同时,各产业也呈现有序的排列组合。由于各产业间所处地位不同,产业结构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因此,产业间的层次有序及技术的协调相关,将会促使产业配合程度提高,促使生产合作有序进行,使产业间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而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表现在产业间的有效配置,更表现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产业间

16、的有效配置可以促进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则会促进空间地域的发展,其中作为产业主要集聚地的城镇所受影响最大。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也会促使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提高。产品的生产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需要多步,多步的生产往往在不同的产业部门中进行,所以产业间是关联存在的。每一个产业既是供给部门,又是需求部门,因此某一产业的变更势必会引起其他产业的变化。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会促使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产业间联系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调节供需,使得供需协调。而供需的变更又会引起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变更,从而使得产业的利润与工资收入发生改变。同时随着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产业间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产业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协调,投入和产出更为合理,从而减少资源的闲置及浪费,提高各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城镇化发展。 三、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产业结构演进从多方面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动力作用,探寻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双向、共赢的发展路径,在此给出以下建议:(1)将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相结合,构建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体系;(2)因地制宜,推进创新,促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3)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城发展;(4)完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