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氏太极拳与瑜伽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陈氏太极拳和瑜伽运动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健身理念和练习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对于两者整合教学模式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陈氏太极拳,瑜伽,整合教学模式,研究 1 前言 我国自上世纪发起的新课程改革运动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进行学科整合,创设综合性课程。整合的课程内容更加接近社会现状和发展,体现课程的结构性、均衡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院体育课第一学期普修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已有十数载,教学效果良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太极拳模范练习已经满足不了进入
2、非主流阶段的“90”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和精神需求,他们希望接受更加时尚更加彰显个性的运动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本文试图将目前社会流行项目瑜伽与陈氏太极拳进行资源整合教学,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瑜伽和陈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精髓,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情绪化较强、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等不良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陈氏太极拳和瑜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人体健身效果方面,这两者都是通过意识以及呼吸、动作的作用,从而带动身体内部气息的旋转与压缩,从而达到经络疏通的功效,并且能够带动人体内的气血循环,都可以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陈氏太极拳以环形运
3、动为主,寻求全身协调,同时运动,手脚内力相通,讲究前后左右浑圆一体,本质上是意动带动体动,通过意识活动来控制身体。瑜伽则强调线性运动,追求同时静止,寻求肌肉拉伸,是以身体肌肉的运动来带动意识的运动,通过身体活动来控制意识。 2.1 陈氏太极拳与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是一项既能强身健体又可防暴自卫的拳术,是明末陈王廷在祖传拳术和博采诸家拳法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易经”阴阳哲理, 综合性把导引、吐纳和中医经络学说结合而创编。三百多年来,陈氏太极拳仍保留着古太极拳那种圆活松沉、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蓄发相变、闪展腾挪、螺旋缠丝等特点并以其卓越的健身养身与技击价值著称于武坛,既适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的
4、疗病保健, 更适于身体较好的人用来增强体质,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瑜伽起源于古代印度,与古印度婆罗门体系关系密切,是一种精神与肉体结合的健身养生方法。通过瑜伽的训练能够把散乱的精神集中并能使之平静下来,瑜伽练习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身体的康健,在此基础上更高一步强调身心的合二为一。瑜伽练习引导练习者逐渐深化自己的内在精神,从外到内,最后把握融合自我同内在的精神。现代瑜伽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各种动作结合呼吸帮助人们调理脏器、伸展筋骨,增强人体机能。 2.2 陈氏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 2.2.1 动作特点的比较 300 多年前,陈氏太极拳就已经逐渐流传,不断
5、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演化创造出了不同的动作套路,也即”拳法” ,拳法以棚、履、挤、按、肘等十三势组成,其中每个不同的动作都蕴含着具体的攻防含义和技击技巧,可以简单总结为“外示安逸,内宜鼓荡” 。陈式太极拳要求柔和、缓慢、安舒、自然。 瑜伽的锻炼原则可简单总结为:积极的思考和冥想以及适宜的放松、运动、呼吸和素食。瑜伽锻炼形式包括:体位法、呼吸法、放松法和冥想。体位法指保持固定的肌肉拉伸姿势,以脊柱为中心,通过不同的方位和角度促使机体产生一定的张力和紧张放松的自我感觉,同时配合呼吸调整机体的各种生理组织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瑜伽的特点和奥妙之处主要在于其呼吸法,其中主要包括胸式、腹式和完全呼吸
6、法,强调在运动中通过对口鼻呼吸节奏和容量的控制来松弛身心的紧张。冥想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指消除所有杂念,通过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上,保持觉醒状态的同时感受自己内心世界的深思方法,也是瑜伽的最大特点与精髓。 2.2.2 健身理念的比较 陈氏太极拳健身理念是指通过太极拳练习促进身心健康的基本规律,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心静体松、动静结合,动作缓慢连贯,意念、呼吸和动作相配合,是身体大小肌群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运动,具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性质。陈氏太极拳的理念就是式随功而成,每个动作都是有用的,有利于做到意到、气到、形到。 瑜伽的健身理念是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来配合各种体位刺激人体的脑、脏器、神经和腺体
7、等生理组织,从而促进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运动时需要协调配合呼吸、意念和姿势,要求在舒适而稳定的姿势中保持一定时间,配合均匀而稳定的呼吸,通过控制意念使人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特点在于统一精神,意识集中于特定点;调整姿势,注意力保持在最佳点;调和呼吸,腹式呼吸为主自然深长。 2.2.3 练习方式的比较 陈氏太极拳与瑜伽相比,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通过呼吸、动作及意识作用,带动身体内气的旋转与压缩,达到畅通经络、激发潜能、并固养全身、促进气循环的功效。另外两者的练习体式都不是很难,需要的就是通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其火候,其中“火”指的是功法、 “候”就是时间,也就是说不但要熟练每个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一
8、定的练习时间与次数,才能达到引动内气运行,达到想要的效果。 陈氏太极拳主要包括站桩、基本功、套路和推手等练习方式,尤其是套路练习中两腿来回换重心支撑平衡,对下肢肌肉力量和核心肌肉的稳定性锻炼效果较好。瑜伽练习方式主要为静坐和不同姿势的体位练习,有难度系数较大的跪俯、单脚平衡等,也有难度系数较小的俯卧、双手合十等,很多动作以单侧肌肉练习为主,在锻炼上下肢协调发展上有独到之处。 2.3 陈氏太极拳与瑜伽整合教学模式分析 2.3.1 出现的教学问题分析 我院学生一般个性较强,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生动性,充分发挥想象创新的特长,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需求,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
9、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最初学生积极性很高,不再是单纯学习陈氏太极拳时的兴趣欠缺。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优美动作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但进入学习阶段后,由于大家的柔韧度、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差异,部分学生的平衡性和控制力不到位,在练习时显得动作僵硬化,无法标准完成,造成失去耐心和信心,领悟不到精神意境,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佳,在练习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动作的拉伸和重心的下降,发力顺序不对,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影响学习进度。教学方法仍然过于“程序化”和单一性,教师前面教,学生后面模仿练习,然后反复练习。有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使学生的学变成被动的学习,动作不规范,也无法体
10、会其内在精神。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及时不畅通,造成教师无法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心态,不能及时解决教学问题并进行改进。 2.3.2 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对于教学来说,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练,这样练习又有何功效?是所有学科教学的核心,陈氏太极拳的教学也是如此!但由于太极拳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含太多内容,一方面老师很难完全表达清楚,另一方面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理解不够,所以要求太极拳的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地分层教学。比如通过丹田潜转、五心归元等,让学生能领略到陈氏太极拳内在神意气运行所带来的无上美妙。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身上找阴阳对立的统一和协调,练就“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又“寓上于下,寓左于
11、右”各种矛盾的协调能力。陈氏太极拳要求的身法总纲“中正安舒”也同样适用于瑜伽,中正指的是瑜伽正位;安是安稳、安静的意思;舒则是代表了一个“度” ,指的是在不勉强用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去柔柔地把身心舒展到极限,此时人体产生的愉悦轻松感才是太极拳和瑜伽联系所要求的“舒” 。 瑜伽运动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完善了其体式训练的正确性,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避免了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人体始终处于半蹲位,这样膝关节面受压是非常大的,如果拳架不正确,膝关节半月板磨损会愈加严重。不少学生因训练不当而受伤,尤其是膝关节的损伤。故此时,若是参考瑜伽顺位法来调整肢体,可尽量地减少太极运动对身体的损伤。及时发现问
12、题,并解决,避免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受到伤害,这是教学艺术,也是老师的责任 。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有爱心、耐心,要毫无保留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亲密,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没有任何的拘束感,并且要及时关注学生需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参考文献: 1申东元.陈氏太极拳养生价值及其作用机理探讨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李秀.太极拳与瑜伽之比较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 3): 446-450. 3艾扬格.瑜伽之光M.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6,8: 19.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校级课题 SDXM201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