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人格的培养.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212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的固有内涵,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着重介绍创造力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力 概念 培养 一、创造性人格的概念 1869 年 Galton 出版的遗传的天才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创造性研究的文献,由于研究者们的研究方法各异,所以对创新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关于创造性的定义,比较认可的是指个体或群体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个性的心理品质。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多方面因素构成,是个体进行创新活动必需的内在心理素质。 心理学中,创

2、造性人格这个课题被研究者研究得更多而被人理解得很少,至今,人格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1988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ergenhahn 在其人格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几乎所有的人格理论家都同意人格是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惯常行为模式加以描述的。创造性人格,是一个人对创造活动所具有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和背景,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来对创造力发挥作用。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旨在从人格的角度来探讨个人创新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包括:人格是如何来影响个体创新行为的;哪些人格特质影响个体创造力;如何测量创造力人格;能否并通过人格的测量来预测创新的绩效等。 综上所述,创造性人格,就是具有创新活动倾向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3、是创新的内在依据,创造能力的形成,是以创造性人格的培育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就是以创造性人格的养成为重要目标。 二、创造力人格的培养 对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重点在于探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等几种途径来培养创造性人格。综观国内外研究,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具体措施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运用正确的评价机制及积极开展实验教育等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创造性人格的基础。戴冰、张惠、张庆林等提出五种与创造性人格相关联的重要心理品质:(

4、1)意志。在日常生活的那些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和行为中,意志的因素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一旦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和困难需要去排除和克服时,意志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就表现得异常明显。可以说,创造性活动也就是复杂的意志活动。 (2)内部动机。这是由心理学家阿玛拜尔提出的创造性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有无创造意识和创造意识高低是与内部动机紧密联系的。外部动机要发生作用,必须转化为人的内在需要,如果外部压力没有变成个人的愿望,创造意识便不可能活跃起来。 (3)自信。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它对一个人性

5、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从事创造性活动尤其需要自信。 (4)心理安全。罗杰斯提出心理安全这个概念,是针对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来表达出他的理解的。个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其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而心理安全是内部环境的核心内容。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在家庭中创设民主氛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中国父母的权威自古就受到尊崇的文化背景下,父母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就应该对传统观念加以扬弃,民主地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儿童才会积极地和父母交流,父母才能发现孩子创造思想的闪现并加以挖掘和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独特而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 在学校教育中营造创造氛围,要大力提倡开放教学,坚持教学

6、民主。首先,摒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多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索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结合教材自己进行一些问题的研究。再者,教师要勇于创新。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教师将以最具号召力的榜样,带动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具有高创造性的学生个体往往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点,例如顽皮、淘气、荒唐与放荡不羁,行为常逾常规等等,而这些个性特点在传统的教育中通常是不被重视,甚至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教师出于管理的方便,往往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个体。但是,任何

7、一项创造活动都是对已有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能不能寻找到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是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独立自主等人格特征。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都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怀疑、反驳甚至否定前人的理论,要给他们发挥自己特点的机会。即使他们的见解有错误,也应给予充分尊重,和他们一起讨论,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个体才会敢于质疑,乐于求异,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创造性。 (四)积极开展实验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一线教师对其做出的贡献。创造性人格教育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各种实验教学中寻求最佳培养方法。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创造性人格进行培养的最直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发成就动机、培养自信心等训练。总之,将培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戴冰,张惠,张庆林.家庭及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人格培养J.教育探索,2004(6):81-83. 2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