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258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了社会话题。大学生违法犯罪是诸多不良要素作用的结果:主观上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影响;客观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因此,防治大学生违法犯罪要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在生理和心理上进行积极良好的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完善管理,整治不足,帮助其健康发展,有效的防范、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推动社会更进一步。 关键词 大学生 家庭 学校 社会 作者简介:刘俊雄、邵山、侯建暄,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6-294-03 近年来,大学生

2、违法犯罪事件频发,人们对这个群体的状态表示担忧,对家庭的教育提出了反思,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质疑,对社会的指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歧。然而,我认为导致其违法犯罪事件频发的原因不只是某个因素造成,而是由自身及家庭、学校、社会各因素所导致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等发展。如今我国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由精英型培养转变为大众型培养模式,积极之处在于对全国国民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中,其弊端也尤为突出,那就是新的大学生犯罪群体的产生,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因此,我认为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和探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大学生的角度反映社会存在,从根本

3、上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缺陷,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积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概况 青少年违法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 70%至 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 。 2006 年某名牌女大学生网络卖淫案、2008 年南京大学生组织并参与的违法传销案,2010 年震动全国的药家鑫激情杀人案,2013 年上海名牌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等等,无一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违法犯罪的种类趋于多样化、刑事案件激增、重大伤害案件不断涌现,并且主观恶性逐步加大,成为各群体共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将这些人们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们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大学生犯罪类型有:财产型,如诈

4、骗、抢劫、贪污等;暴力型,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智能型,如商业诈骗、网络犯罪、利用生化知识研制毒品等;性犯罪,如卖淫、嫖娼、强奸等;特殊类型的犯罪,如赌博、贩卖吸食毒品、危害国家安全等。在诸多的犯罪类型之中,大学生尤以盗窃公私财物的财产型违法犯罪现象最为严重,占全部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 50%以上,居于首位。 大学生犯罪特性:第一,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社会整体性,犯罪是社会矛盾的反映,直接映射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第二,大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性。根据某地区检察院的统计,2001 年该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 300%,2002 年比 2001 年上升 120%; 第三,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易感性

5、。大学生自尊心强,挫败承受能力差,缺乏社会实践,人生阅历不足,学习生活中的落差、情感生活的不如意、人生经历的磨难等等,都可能导致其心理失衡违法犯罪;第四,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计划性。大学生科学知识丰富,专业能力突出,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专长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的实施犯罪,作案的方法手段深思熟虑,逻辑思维能力强,并能快速的掌握新的犯罪方法和技能。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 (一)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1.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普遍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认为每一个个体身上都会带有某些先天的特质,如运动员的孩子体质健康,音乐家的孩子对音符节奏

6、的独特感觉,小说家的孩子思维异常跳跃等等,使我不禁联想到人类的犯罪行为是否也会受到遗传方面的影响呢?据朝鲜日报报道,科学家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由自身的生理因素决定,其主要是指犯罪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1)年龄与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从年龄上看,青春冲动与法律制约、生理变化和心理教育欠缺、独立意向强烈与认识能力不足、以及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抵抗诱惑不足等等,这正是一个集聚和充斥着各样矛盾的特殊敏感时期。大学生违法犯罪数字之惊人,使我们对于处在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引起反思:物质需要迫切, 易感情冲动,自控能力差,漠视法律法规,行为处事不计后果,盲目自信,

7、缺少社会经验和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和鉴别,享乐、拜金主义的横行,更有网络消极文化的冲击和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指引,产生错位的的世界观,以至背道而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性别与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男性犯罪率高于女性,再从违法犯罪的起因、方式、手段、严重性和危害性来看,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女性大学生犯罪数量日趋增长,犯罪形式由依附向独立发展,并且多以财产和性犯罪占多数,其腐蚀性一般大于男性。男女大学生依据各自自身的性别特点和性别需要,在犯罪类型上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男性大学生主要以抢劫、诈骗、伤害等暴力型犯罪类型居多,女性大学生则偏向于盗窃、卖淫、欺诈等财产型犯罪,二者在

8、犯罪目的的侧重点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3)遗传与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遗传是生物的一种特有属性,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某些遗传信息以特殊的形式储存在 DNA 的分子中,这些遗传信息对我们的日常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指引。 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对 250 个青少年进行了为期 13 年的定期采访、调查和研究,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对美国收养儿的调查研究,科学家将这些年轻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亲生父母属于守法公民,而另一类的亲生父母有过违法犯罪记录,后经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后者的犯罪率要明显高于前者。这足以说明犯罪行为不仅和后天的成长环境有关,同时与先天的遗传基因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内在联系。欧洲心理学家汉斯?艾森

9、克认为“有犯罪父母遗传的一些因素增加了子女犯罪的可能性这种观点尤其适用于习惯性犯罪,在遗传学面前,不利的环境因素充当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催化剂。 ” 但是我个人认为,遗传与犯罪不能完全对等。即使其体内具有犯罪可能性较大的基因,但随着环境变化、教育培养、积极引导,也会存在不犯罪。 2.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个体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知、情、意、行(行是作为心理活动的反应环节) ,一切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四种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这四方面也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只要个体的知、情、意、行发生变化,他们的一切都会变化。 所以,大学生犯罪不只是受到外部影响,也有自身心理作用。大学生在自身心理的支配下

10、吸收外界消极的信息,经过一定时期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从而演化为犯罪行为。 (1)知是指个体的认识,即对事物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过程及其内容。 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低, 往往在一次不正常的认识过程中就轻易改变自己已形成的态度,进而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形成社会偏见和错误的荣辱观,影响自身正确观念的形成,从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2004 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的杀害同寝室四名室友的案例说明对于集体环境存在一定的不适,产生强烈的反向情绪,又得不到正确的发泄和解决,且法纪观念淡薄,对法律的存有重大的误解和盲区,致使自己步入违法犯罪的道路。 (2)情是指个体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态度体验,包括积极情感

11、和消极情感、肯定情感和否定情感。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但同时又有明显的自卑感,社会阅历的欠缺,生活经验的不足,技能知识的匮乏等等,使大学生对外界常常抱有消极拖沓的处世态度,从而带来厌世、自卑等消极的情绪情感。 (3)意是指个体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包括正确意志和错误意志。 大学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自制能力较差,往往经不住压力、挫折和诱惑,一旦形成消极的错误意志, 则会使自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女大学生卖淫事件的发生说明当大学生在受到金钱的诱惑下,意志力薄弱,不惜牺牲身体换取金钱,贪图享乐的心理,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4)行是指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

12、。 大学生的生活以集体生活为主,生活环境集中且相互接触的同学年龄相近,这样的集体环境下有易于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但同时也是大学生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不良行为的模仿和传播,使大学生相互影响和传染,积极仿照不良行为行动做事,从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1.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家庭因素。家庭是漫漫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社会构成的最小细胞和单位,大学生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和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人格和品行,其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及家庭的和谐程度存在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因此,父母要重视自己的影响,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给予大学生一个完整、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13、。 父母的道德、举止、言行、态度和方式对孩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每个人都清楚的记得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已身为人母的妈妈为自己母亲洗脚,惊异的发现自己还很稚嫩的儿子摇摇晃晃的为自己端来了一盆热水,那句可爱而稚嫩的“妈妈,洗脚”依然清晰的在我耳边环绕,孩子略带吃力的端着盛满热水的盆,纯真的笑脸给予妈妈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暖心的亲情。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错误的教育方式和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在: 一是不正确的教育直接促使大学生犯罪;另一个是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直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认知。 2.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学校因素。学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是离开家庭和步入

14、社会的过渡阶段,都说大学生活是半个小社会,在这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为日后扮演的社会角色作着最基本的铺垫,当受到外界不良诱导刺激后,极易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品格。因此,我认为学校工作真正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教书,而恰恰更在于育人,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将为其进入社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培养有价值、高品质的大学生立足于社会,推动社会的成长与进步。 如今部分学校的教育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失误,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极易导致其走上犯罪路。作为一名在读的大学生,我认为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当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错失: 一是过于强调成绩,轻视道德品格教育。学校片面重视就业

15、率、考研率、司考通过率等一些能够证明学校文化软实力的东西,却恰巧忽视了健康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形成的硬实力,导致一些学业优秀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出现道德败坏、品行不端问题;二是轻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许多学校都设有大学生心理咨询疏导室,然而这些专门为大学生心理疏导而设立的咨询室却往往成为一个空置的屋子,未加以合理的监管利用;三是部分教师职业素质下降,利欲熏心,师德败坏。本应为人师表的老师,却暗地里索要财物、收受礼物,令人尊敬的“教授”也随着时代演变成了“叫兽” ,这让生活在大学的我们“情何以堪”?四是学校的管理存在着重大问题。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指正、帮教,使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在大学生身心

16、中蔓延开来,导致问题堆积成一定度后爆发,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其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3.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社会因素。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共同载体,社会的发展、变迁、改革都会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人,作为社会未来的“主力军” ,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其更加富有时代的色彩。 当今社会的大环境是好的,但也存在着物欲横飞、金钱至上、无道德底线的种种“污染物” ,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发生巨大变化,深深地影响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我认为致使大学生犯罪的社会要素有: (1)社会亚文化致使大学生价值观错位。某些大学生沉迷于暴力、淫秽、虚拟网络游戏等不良文化中不能自拔,混淆度日,生活没

17、有自己的准则和目标,为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盲目攀比、贪图享乐实施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甚至某些女大学生为了快速获取财富而采取卖淫的方式,没有一个正向确定的目标,在社会中迷失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不良的社会要素对大学生错误引导。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社会交往增多,校园周边环境恶劣,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林立,违法暴力事件常发,部分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大学生自身缺乏学校的规范管理,人身安全难以保障,辨别能力差,易受挑拨、教唆,走上犯罪道路。(3)社会就业不利对大学生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早已经走出当年“天之骄子”的光圈,而且随着大学校园扩招的开始,每年都会有千千万万的考生进入大学,当面对巨

18、大社会和现实压力时,致使自己选择了不切实际的道路来获取财富,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防治策略 大学生是国家崛起的基石,面对当今的现状,我们应总结经验教训,对其违法犯罪产生的各项因素进行系统有效的防范和制止,减少犯罪案件发生,增强道德素质,提升自身品质,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一)针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教育防治 1.进行道德教育,创建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思想直接决定着行为,思想正确与否关系到其行为的正确与否,加强大学生正确认识的能力,锻炼其与不良因素抗争的意志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格,逐步克服自身落后的行为习惯,明白“我是谁” ,要看清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充分

19、而全面的认识社会,控制自身不合理的情绪情感,遇事冷静思考,理智行事,不能一味凭着自己的感觉走,杜绝盲从,而且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不能一味的贬低、惩罚和指责,应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其不断提升和进步。对于教育改造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发现他们身上积极的因素,培养其学习和改造的自信心,给予他们基本的人格尊重,把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引导到积极改造方向上来。 2.开展良好的心理教育。认知阻碍、病态人格、心存侥幸心理、意志力偏弱、抵抗挫折能力差是在校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对于这种情况,各大院校应建立心理排解聊天室,引导大学生不良情绪。正确引导人格发展,开设大学

20、生思想品德、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对大学生有着实际意义的课程,从基本点上为大学生考虑,落实在进入社会前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走向,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针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治,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1.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防范、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家庭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的归宿,是永远为我们张开怀抱的地方,同时防治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根据地” 。父母身为孩子的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影响,加强对子女加以有效的管理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其分清是非黑白,辨别善恶美丑。父母也是家庭构成的支架,无论缺乏哪一支都会使完整的家庭存在缺憾,既然成立了家庭,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不应让子女承受任何一方爱的缺失,这样对孩子的心灵会产生巨大的创伤,即使是大学生也不例外,所以父母双方要以包容、负责任的心态,努力使完整的家庭不存在缺口。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有助于减少、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首先,保障学校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增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评议制度,鼓励先进个人和集体,奖励学习和品德优秀的大学生,客观而全面地向学生公开全部过程和结果,不能有不恰当的勾当,以建立合理的学习竞争机制;其次,增强管理,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创建完整的学生档案, 实行动态管理, 开展教育帮助工作,实行班主任考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