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凿通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262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愚公”凿通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愚公”凿通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愚公”凿通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代“愚公”凿通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代“愚公”凿通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代“愚公”凿通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路在人们的眼中, “愚公移山”或许只是激励人心的一句口号。可在河北省涉县深山区后牧牛池村,上百位留守老人为了挽救荒芜多年的梯田,不计报酬聚在一起,下决心要靠凿石垒堰、手抬肩扛修建一条 5000余米的上山之路。 这些老人用行动书写着“当代愚公”的传奇,诠释了什么叫“造福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山路难走 山上数百亩良田荒废 涉县是革命老区,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涉县坚持了八年抗战。涉县人民历来有着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涉县关防乡后牧牛池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共有 380 户 1100 多口人,村子四面环山,村民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种植花椒、核桃等,其中近千亩

2、梯田集中于村子西南角的桃花山上。 因山路太难走,每到春耕播种和秋收时节,村民就得化身“驮夫” ,肩扛百余斤肥料或果实,走一条仅容得下两三人、坑洼不平的山路上下桃花山。 “要致富,先修路” ,后牧牛池村的村民们却一直在为这条上山路发愁。村民刘土贵伤心地说,山路太难走了,导致数百亩宝贵的良田荒废,农作物经济效益微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纷纷跳出山沟去外地打工,留下来的全是些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村庄发展是难上加难,新农村建设更谈不上。 为解决行路难、种地难的大问题,2015 年 12 月,64 岁的刘土贵和67 岁的刘虎泉以及 69 岁的刘乃分联名组织义务修路。他们动员乡亲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

3、神,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打通这条通往田间地头、承载着后牧牛池村祖祖辈辈希望的盘山路。 男凿石女挖土 修路全是人工作业 在山上修路可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活儿。小路的外侧全是四五米深的大沟甚至是悬崖峭壁,况且村里没钱租赁大型机器设备,修路就全凭大家的一腔热情和勤劳的双手。 刘土贵说,刚开始,既没有资金,又找不到青壮年劳动力,不少人对能否正常修路表示怀疑。但乡亲们看到十多名六七十岁的老人自告奋勇,每天带着干粮上山挖土刨石,深受鼓舞,纷纷自发加入到了修路的大军中。 数九寒天,记者在后牧牛池村桃花山脚下看到,一条由黄土、山石铺设的小路沿着山坡蜿蜒而上,已经修好的简易道路大约四五米宽。到了施工现场

4、,数十位村民有的在铲土,有的在铺路,还有的用铁锤砸碎石板,砌垒路堰。 虽然天寒地冻,山里还刚刚下了小雪,可他们似乎并不在意,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得不亦乐乎。 “与平原地区修路不同,我们只能通过填沟来加宽路面,在山沟里垒路堰必须保证牢固可靠,否则就会发生塌方等意外事故。 ”村民刘拥军告诉记者,每一块石头都是乡亲们连凿带砸获得的,男的主要负责凿石、搬运、垒路堰,女的负责挖土铺路,全部是人工作业。 村民们听说记者前来采访修路一事都非常兴奋,他们说村子里有“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的光荣传统,只要是对集体、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大家都会抢着干,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 大娘

5、上山来做饭 大爷累病住医院 村民们每天上山除了携带铁锤、钢钎等工具外,还会捎带上南瓜、土豆、胡萝 l、 、面条等食物。因为工地距离村庄较远,来回徒步至少两个小时,所以午餐需要就地解决。 在山腰背风处,由 3 位老大娘组成的“炊事班”的工作强度不亚于修路人员。今年 68 岁的刘苗香,为了给大家做饭,她和同伴除了要运水,还要上山砍柴,然后择菜、切菜,生火做饭。 因为劳动量大,50 多个人至少要吃两大铁锅面条。刘苗香胃病缠身十多年,平时药不离身。但她说,虽然苦点累点,但每到吃饭时间,看着大家端着碗、盆热热闹闹挤在一起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就特别高兴。参加修路的 100 多名村民,几乎都在 50 岁以上

6、,其中年纪最大的刘羊年已经 74 岁。修路以来,他从未离开过一天,他的老伴儿一开始也陪着来干活,后来由于身体有病不得已才回家休息。 修路期间,组织者之一的刘虎泉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村民刘土贵说,刘虎泉本来血压就高,每天还要帮忙搬运石头,有一天突然晕倒在工地上,被急送涉县人民医院抢救。 干劲十足 修路造福子孙后代 记者到后牧牛池村采访时,正值三九天,山上温度在零下十几摄氏度。走在山间崎岖小路上,尽管将羽绒服裹得紧紧的,还是难以抵御凛冽的寒风。当步入修路现场后,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却令人热血沸腾。 只见男的抡锤凿石,合力垒堰,女的挥锨铲土,推车运料铺设路面,个个生龙活虎。望着这种热情高涨的集体劳动场

7、面,深深体会到了老区百姓“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 在无处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没有报酬的工作,也不理解这些老人为何干劲儿十足,每日焕发着青春活力。对此,几位老者笑着说,他们修的是一条充满希望、可以造福子孙后代的道路,只有积极劳动,才会让人年轻、快乐。 经初步估算,后牧牛池村留守老人所修建的山路总长度大约 5000 米,目前已修了 2000 余米,剩下的路段预计今年 3 月可以完工。 乡亲们盼着修好路后,能够开着三轮车上山耕种,然后再在路两侧、山上种满核桃、花椒等经济效益好的树木。另外,道路的尽头还有一处文物遗迹,每逢庙会,周边十里八乡甚至外省的游客都可以前来观光旅游。 采访时刘土贵告诉记者,没钱租赁机器设备,他们可以靠双手,没有水泥,他们就用泥土铺路。但如果道路不硬化,夏季遭遇暴雨,这条凝聚了村民心血的山路很可能会被大水冲垮,到那时所有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乡亲们特别希望有爱心人士或有关部门,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硬化路面。 “愚公移山”精神值得当代人继承和发扬。同时, “当代愚公”其实是一面镜子,我们都应该去照一下。 责任编辑:李爱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