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措施探究以宿州市为例摘 要: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是我国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城市规划政策,从 1992 年关于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制定以来,我国大中小城市有 200 多个入选国家园林城市。宿州市依托自身优势,以专家考察建议为重要理论指导,全民共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为其他中小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及实践基础。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宿州市;生态绿化;工作规划 世界性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种城市问题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巨大难题。全球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建立生态城市,以解决当前面临的这些城市问题,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而园林城市
2、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造作性强,而且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是提高中国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国家建设部早在 1992 年即开展了全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倡议,而且首先将北京、珠海、合肥等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城市,命名为“园林城市” 。届时国内大多数城市积极响应国家这一政策,政府及各级机关积极配合城市生态环境活动,加大建设园林城市的资金投入,建设园林城市成了政府关切、人民参与的社会活动。自 1992 年这一政策出台以来,到目前全国已进行十多批园林城市评选,200 多个城市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称号。 宿州市 2008 年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012 年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经过短短
3、3 年,在城区开展绿化大行动、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和城市绿道建设等活动,现已通过住建部专家组现场核查。作为创建园林城市的典范,宿州市近年来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的许多举措,对我国许多中小城市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宿州市地处国家生态环境良好的安徽省东北部。90 年代末成为地级市,全市面积达九千多平方公里、包揽四县一区,八个省级开发区,人口达六百多万。宿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辖区,历史悠久,地处要塞。该市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中国书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马戏之乡、泗州戏之乡、观赏石之乡。 一、宿州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中的优势 园林
4、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表现在城市的绿化率,绿化水平上,而且表现在城市的总体科学布局及齐全的配套设施。宿州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拥有天然的优势,它作为中国历史重镇,百年基业,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摇篮。且该市创园“四高、六有力“。 ”四高”:表现在该地区各级政府组织站位高,各项责任能分担到位;在城市绿化建设上具有高强度优势,有利于实现跨越发展;在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中标准高,且拥有先进的理念指导;在对各项工作的组织引导上拥有较高水平的传达力,对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总结。 “六有力”表现在具体的操作中即上级领导对城市建园高度重视,在发动群众方面积极高效;各项工作思路清晰,实施措施能有效到位
5、;规划制定科学,具体落实中方向明确;在具体措施实施中能做到因地因树制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工作实施中多方并举,工作进程快;不因循守旧、积极探索创新,有力突破各种问题。 二、宿州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中的理论指导及实践措施 (一)在园林绿化方面。在专家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各项规划。针对城市目前的绿化情况,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线规划进行科学调整,在对项目绿地率标准提升的基础上,对各项绿地规划及审批工作严格要求。对城市原有绿化成果,及绿化用地进行全面保护,对因项目建设导致的绿地面积减少,必须进行异地补建。严格管控城市绿化面积,在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以“增量、提质、惠
6、民”为指导,加大立体绿化、楼顶花园、林荫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规划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以节约型、生态型理念为指导,因地因树制宜,在城市绿化树种上,坚持乡土树种的推广利用,编制乡土树种名录;加大技术投入,注意园林绿化科技含量的提升。在行政上,对各区管理机构进行完善,提高园林局职能范围,以“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为新的养护管理模式,对城市绿化的各项财政投入进行科学预算,责任共管。在这些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宿州市加大绿化建设资金投入,新建 30 多个公园、游园、街头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化32 个,防护林带 21 条,改造提升道路绿化 70 余条,城市绿化率大幅提高。宿州市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
7、,70 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绿量已增加 1000 万平方米,绿地量、绿化覆盖率及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都显著增加。目前宿州市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指标均已达标,绿地率达到 34.22%、绿化覆盖率达到 3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3.49m2。 (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市政设施养护的强化及基础设施运行能力的提升,宿州市政府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201336 号文件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注重城市无障碍系统的完善,市政设施运行水平的提升等等。此外,为提高整个城市的基础性设施建设水平,宿州市采用“PPP”模式,有力的推动了地下管网、垃圾处理、河道及污水治
8、理等项目的建设实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宿州市坚持“先绿化、后建设”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新的建设方针,规定凡拆迁面积不到六千平的,实行绿化建设全覆盖。坚持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治差的大政方针,先后建设宿蒙路、金海大道、火车站等 10 个街头游园。 (三)在居民住房建设保障方面。积极进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落实到地方上,则明文规定高层建筑必须使用太阳能;在小区绿化上,积极推动落实到每个小区,每个单位,使小区绿化面积及庭院绿化面积分别达到 180.3 万、336 万平方米,园林式单位小区达到一半以上;针对棚户区问题,宿州市在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上,以“拆迁建绿、拆违还绿”为指导方针,使城中心绿化不
9、足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上,宿州市政府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实行保障房与商品房联合开发的方针,使住房保障率大幅提高,基本解决住房问题。 (四)在政策规划上。宿州市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 中,注意提前制定工作规划,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针对 2015 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宿州市在贯彻住建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政府制定了 2016 年国家园林规划的“3445“工程,即三项建设、四项制度、五个覆盖、五大创新。对绿化、园艺、环境治理工作等提出具体建设意见;对关乎城市绿化的各项制度做出规划;对实施的各项措施,进行的各项工作加强调查、监管,确保
10、工作的全覆盖;对进行园林规划中的建设模式、技术设施等等进行创新。 三、小结 宿州市近年来在建设国家园林规划进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注重对当地实际的调查研究,积极发挥自身在工作组织、城市绿化、政策落实、群众参与上的优势,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在工作中坚持以“城市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保障等为工作重点,在传统工作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技术。宿州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其他中小城市解决“城市病” ,建设园林城市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雁. 我国城市绿化理念探索的回顾和发展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09-30. 2 王洁宁.生态园林城市解析J. 南京林业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