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现代服务业“三圈经济群”发展战略探析摘 要:通过对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进行因子分析,得出 14市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甘肃各市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归为四类。最后,依据分析结果,结合中心城市集聚视角,将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形成“三圈经济群” ,分别为“兰白现代服务业经济群” “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 “酒嘉现代服务业经济群” 。 关键词: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中心城市;“三圈经济群”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46-02 一、中心城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中心城市的作用表
2、现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城市群中,具有较集中的资源要素,且能在与其他城市的互动中对各要素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范围广、影响大的辐射作用。中心城市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可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和地区级三种。无论哪种级别的中心城市,均在“人口、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这种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正是促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中心城市产生很多集聚效应。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了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中心城市有利于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技术性及高创新度等特点,在重视其发展过程中,可以为中心城市实现技术创新转化生
3、产力、吸引高知识人才、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服务业发展更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内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物流等交换,资源要素不断集聚于中心城市,竞争力优势在中心城市更为显现。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实现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其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服务业发展仍依赖于消费性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从全国范围看表现为十分滞后。从省域范围来看,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呈现出空间非均质的特性,核心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边缘区主导的仍为传统服务业” 。因此
4、,发展甘肃现代服务业可以考虑以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发展为基础,从而产生更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均衡发展。 二、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拟采取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来测度,并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目的是将全省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进行归类,并据此对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为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城市提供依据。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本文建立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衡量指标,其中选取指标 11个,分别是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增加
5、值(X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X2)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X3) 、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X4) 、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X5) 、人均 GDP(X6) 、城市化率(X7) 、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X8) 、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9) 、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X10) 、人均科技投入(人均 R&D经费总支出) (X11) 。 本文数据来源均来源于 2013年甘肃发展年鉴 。在统计 2012年甘肃各地区现代服务业数据时,结合发展年鉴数据实际,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计算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值,金融业总值,房地产业总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总值
6、,教育总值总和。 (二)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因子分析 在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后进行 KMO检验和球形 Bartlett检验。本文检验结果显示,KMO 值为 0.578,大于 0.5,表明数据可以用于因子分析。球形 Bartlett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表明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从总方差解释中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可知,前 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 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92.036%(大于 85%的标准) ,说明前 4个因子包含了原 11个变量的足够信息,因此决定提取 4个公共因子。 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公式 Fi=8 i=1Zscore (xi)C
7、i 可计算各个公共因子得分 F1、F2、F3、F4。由于因子得分的协方差阵为单位矩阵,说明提取的 4个公因子之间是不相关的。通过公式 F=3 i=1FiMi,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及排名。甘肃省 14市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依次为:嘉峪关、兰州、酒泉、金昌、平凉、甘南、白银、庆阳、张掖、天水、陇南、定西、临夏、武威。 (三)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地区归类的系统聚类分析 依据上节中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结果,将甘肃省14市州的各公因子得分(F1、F2、F3、F4)和总水平得分(F)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组间连接,测量方法采用余弦法,得出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从结果可知,甘肃省现代
8、服务业发展的 14个市州可分成四类:第一类所包括的兰州、酒泉均为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好的城市。第二类包括嘉峪关、金昌和白银,这三座城市工业化程度较高,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良好的基础。第三类包含甘南、张掖、武威,综合排名分列第六、第九和第十四。第四类包括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定西、临夏,因子得分综合排名整体偏后,而且这六市州全部位于甘肃东南部。 三、发挥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构建甘肃现代服务业 “三圈经济群” 依据甘肃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差异因子分析结论及聚类分析结果,再结合甘肃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本文将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城市确定为三个都市圈,即“兰白都市圈” “天平都市圈”及“酒嘉都市圈”
9、,其他城市分别以地域划分为范畴,与三个都市圈共同形成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大区域。通过甘肃省三个都市圈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圈经济群” ,分别为“兰白现代服务业经济群” “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 “酒嘉现代服务业经济群” 。“兰白现代服务业经济群”包括兰州、白银、武威、定西、临夏、甘南六市州。 “兰白都市圈”是 2009年甘肃省为实现兰州白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提出的重要决策。兰白都市圈在区位协调、经济集聚度及服务业发展关联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位于兰州白银之间的兰州新区批准成立后,这种要素配置速率更是明显提高。 “兰白都市圈”作为“兰白
10、现代服务业经济群”中心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已有行业优势,如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经济等行业中心地位,以及高知识、高技术人才的聚集优势,带动定西、武威、临夏、甘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由于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明显(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而且该经济群内其他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接近,且水平居中。因此,在“兰白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下,该经济群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水平。 “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四市。2012年,平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省位列第三,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全省最
11、高,现代服务业人均生产率和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在全省前列。而天水作为甘肃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人才聚集、经济发达、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位于中心地位。即将竣工的“天平铁路”更是加速天水和平凉形成“天平都市圈” ,产生甘肃东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从 2012年发展水平来看,陇南、庆阳两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紧跟平凉之后,也位于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前列。此外, “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毗邻,这为区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区位优势。 “关中天水”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也必将促进“天平现代服务业经济群”的进一步发展。 “酒嘉现代服务业经济群”包括酒泉、嘉峪关、
12、金昌、张掖四市。“酒嘉都市圈”的形成主要依托酒嘉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其制造业密集,相关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经济流通密切,且具有产业创新的优势。2012年,酒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位列甘肃第二,仅次于省会兰州,其现代服务业人均生产率和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领先于全省其他市州,而且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及占 GDP比重较大。尽管在 2012年数据中显示金昌和嘉峪关两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靠后,但这两座城市工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较完善,具有很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条件。另外,张掖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其在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方面必将发展迅速。通过“酒嘉都市圈”的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13、,以及张掖、金昌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条件,再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联作用,该经济群必将具备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四、思考与建议 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发挥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结合三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环境基础,制定地区服务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均衡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全省总体水平。在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协调和均衡甘肃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制定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全面布局发展战略,结合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准确定位各市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取得地区协同发展效应。政府还必须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打破部分行业国家
14、垄断的局面,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合作环境,推进甘肃现代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平,陈辉,唐珏岚.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与策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4. 2 刘伯霞.甘肃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J.开发研究,2009, (6):78. 3 牛永红.比较分析视角的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及路径选择J.发展,2013, (11):70. 4 金梅,张冀民,杨琪.基于集群视角的甘肃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80. 5 张涑贤,何汉东.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9, (10):197-198.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