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368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摘要经济发展对教育结构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区域化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育的区域化能够使当地政府为当地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当地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高等教育区域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教育水平的区域性差距较大、区域化过程中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正确处理政府与当地教育之间的关系,构建高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区域教育协调机制才能确保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实现和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趋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86 高等教育区域化是经济发展格局改变的必然趋势。目前教育区域化成为

2、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区域化的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但在完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区域化的发展既有一定的困难,又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1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内涵及发展 高等教育区域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高校管理在当地政府的统筹管理下,由政府为其提供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样有助于促进当地教育的扩展。其二,高等教育要服务于当地经济,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高等教育区域化体现了经济与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抗战初期我国开始提出教育区域化发展,但受限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和经济结构特点,集权式管理成为主要管理方式,区域化教育模式被搁浅。市场经济不断建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国际经济活动增多,

3、政府对于教育管理产生了新的认识,肯定了教育区域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的独立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但在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大依然是其主要问题。要发挥高等教育区域化的优势,还要注意经济的平衡发展。 2 高等教育区域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区域性人才培养为目标。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虽然,高校在区域化初期,政府努力根据当地企业来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致力于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但事实上,随着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人才流动小,并且大量的人才希望留在大城市。而小城市由于待遇和发展空间等问题,高校所培养人才流失较大。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具有较大的影响,

4、体现在高校教育上亦是如此,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的规模小,高等教育院校发展慢,不利于其人才培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校,而在西北各省市的小城市,高等教育则较少。区域化分布不均衡是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提示政府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支持。 (2)明确高等教育的管理责任。随着教育区域化的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看待中央集权与地方独立管理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我国经历了从中央集权到联合管理再到独立管理的过程。中央集权与地方管理之间各有利弊,首先过度的集权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创新,使专业在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统一管理使一些高校获得其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而地方独立管理虽然是

5、一种必然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统计的管理机制则会造成管理不善。因此,地方管理与集中管理其实并非完全冲突,区域性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责任,使区域化教育结构更合理。 3 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策略 (1)明确政府管理与高校管理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教育的区域化来说,正确划分中央管理与院校管理之间的责任是重点。目前,我国高校管理机制已经建立,并且趋于合理。政府不干涉高校的管理方式,只要在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下即可。这样使教育机构能够不断地创新,能够以市场发展为前提进行改革,而不是以政府的要求为前提。目前,大学自治已经形成,但是对部分地区来说大学的地位逐

6、渐提高,大学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大学成为校园管理者的工具,在发展过程中,大学开始以营利为目的,缺乏中央的统筹管理,管理者的经验问题、能力问题使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不准,很多学校多年来千篇一律,教育结构不能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而改变,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师招聘上,注重技术而忽视品德等现象明显,使其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活力。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的问题还体现在其人才培养专业性不强,如国际贸易人才的缺失。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影响较大,为此高校过分与经济相适应,但其教育规模有限,这就造成其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其自身发展因素。总之,在教育区域化发展过程中,要明确中央与

7、地方的责任,发挥政府对教育的整体引导作用。 (2)发挥多个部门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人事、财政以及教育等多个部门作用的发挥。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其中包括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资格认定以及岗位培养等,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在中央管理与当地政府及教育机构独立管理的基础之上,创新工作模式与机制,紧抓当地经济的特色,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在发展管理过程中,既要具有短期的培养人才目标,又要树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特点,实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补充作用。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其服务功能,通过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

8、,通过经济发展的发布和正确评定使教育机构掌握真实的经济状况,及时与企业之间进行联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机制的构建,可确保高等教育区域化过程中的制度保障。评价指标包括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体系、教学质量以及所带来的效益。管理范围为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以及以本专科为基础的特殊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综合性的评价,将网络院校及电大考虑在内,并且实施阶梯性的考核。考核具体过程如下:考核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否与当地经济相适应,如不适用,应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进行改革。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人才输出方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9、是关键。建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基于这一标准对高校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高校要进行调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强调与当地经济的适应程度,正确发挥其引导作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争取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教育区域化的基本目标。 (4)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机制。在高等教育区域化过程中,由于教育与经济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协调发展对其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教育机构应建立跨区域的、动态的、区域的机制。从我国教育区域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将高等教育协调机制的建立划分为几个方面:首先,建立与高等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投入均衡机制,即确保政府对教育的发展所投入的资金与当地需求相吻合,这一机制还有

10、效地改善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通过地方政府和中央的财政支出合理化来确保经济和教育的和谐、协调发展。其次,要求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找到优势并且发挥其优势,以正确获得政府的支持,为其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均衡提供机会。从教育均衡化发展角度,对我国不发达地区的企业机制进行调整,对企业提供支持,促进其发展,增加当地人才的收入,为其挽留人才,从而促进其良性发展。 4 结论 改革开放至今,教育区域化的模式已经在我国逐渐实现。教育区域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教育区域化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也要看到其中的问题,尤为突出的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较为明显,这对教育的发展规模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如何在强调高校区域化发展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是当今教育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化树,黄媛媛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架构J.大学:学术版,2010(6). 2陈新构建高质量、大众化、服务型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1). 3谌飞龙,叶清地市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7). 4贾晓梨,王凯推动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和方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