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有效吸引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策略研究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都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有效地利用薪酬策略激励和保持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热情,从如何科学制订人才需求计划、创新人才绩效考评机制,以及构建激励型薪酬体系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激励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目的,防止人才的流失。 关键词:高校;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159-02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为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水平,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纷纷采取各种
2、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但引进后,如何有效地利用薪酬策略激励和保持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热情,避免再次流动,却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问题,现对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激励策略进行研究,以达到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效果,防止人才的流失。 一、科学制订人才需求计划,提高人才引进效益 (一)实事求是,适度引进高层次人才 高校在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时,为避免盲目引进和浪费人才,一方面,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综合考虑学校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教学和科研团队的培养、学科梯队的建设以及学缘和地缘结构等方面,科学制定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方案。另一方面,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人
3、才引进工作。既不能一味追求人才的高层次,又不能盲目贪多。这样,高校才能集中精力提供更加优越条件和环境,引进一批本校学科和专业发展最急需、最关键的人才,使引进的精英人才在未来发挥无限的潜力。 (二)科学核算,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效益 毫无疑问,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高投入,必然期望高回报,取得高效益。而在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可支配资金非常有限,因此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更加要求高校必须科学地核算引进成本,不仅需要考虑投入的引进成本要与其日后贡献的价值是否相当,而且还要充分考虑投资与收益的比例关系,进行适才给价。具体说来,不但要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相配套的实验室设施、科研启动经费、引进人才经费
4、,还要将辅助人员工资、配备办公设备等都纳入引进成本进行核算,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重点支持和投入的地方,以保证优势学科的快速发展1。这样,才能确保有限的投入成本可以带来最大化的效益。 二、创新人才绩效考评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措施 高层次人才的绩效考评,是人才引进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为发放高层次人才待遇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的依据,也是对高层次人才近期工作的评价管理和远期目标的预设调整,用以激励其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一)科学制定高层次人才绩效考评机制 1.构建绩效考评标准。高层次人才绩效考评的构建,一方面,要明确绩效考核目标。高校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在考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自身发展愿望的基础上
5、,结合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发展要求,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远期计划,以实现学校和高层次人才双方共同进步、和谐共赢的目标。另一方面,要科学设定绩效评价标准。一是绩效标准要经多方认可。根据具体的岗位要求,绩效标准要经过学校、院系、高层次人才本人等多方商议与讨论,从是否完成岗位目标任务、工作业绩、科研成果、教学效果测评成绩等方面制定大家均认可的绩效考评标准。二是实行分类考评标准。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和不同学科人才,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实施不同的考评标准。三是绩效考评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应该从考评项(量化)和评议项(定性)两方面进行,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 2.规范绩效考评流程。
6、为保证绩效考评工作有序进行,应该依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是组建考评专家委员会;二是公示岗位责任书、相关业绩材料和被测评人述职报告;三是考评委员会面询;四是委员会进行内部评议;五是测评结果的奖酬激励;六是考评结果反馈。 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工作一定要明确职责分工,遵循分权的原则:即考评委员会(由各相关学科、校内外专家组成)负责具体的考评工作,而学校负责制定、调整考评管理制度和监督落实绩效薪酬2。另外,还要重视考评结果反馈,因为它不仅富有激励性和建设性,能够指导高层次人才改正不足和明确目标,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和谐共赢。 3.建立长效监督体系。监督体系是落实绩效考评的重要保证。因此,学
7、校应建立长效监督体系,不但要对考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还要让教职工参予其中,以确保绩效考评结果的公正公平性。这样,大家才能对薪酬的公平性心服口服。 (二)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激励措施 为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高校应根据考评反馈的情况,通过调整相关考评指标和激励政策,指引高层次人才向着共同关注的绩效目标努力进取。要突破传统方式,采取特殊的政策或措施加大激励力度,体现一流绩效享受一流待遇。一是提高物质激励。要不断完善重大成果奖励制度,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等通过重奖加大有效激励。二是注重精神激励。要积极支持他们申报各种荣誉称号,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奉献
8、精神,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校园氛围,满足高层次人才受人尊重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提高研究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来满足高层次人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 (三)实行公平竞争下的人才动态管理 建立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一种反向激励方式,它通过优胜劣汰的方法,以适度的压力激发高层次人才的能动性3,促进高校的人才竞争进入良性循环,降低高校人才引进成本风险。根据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结果以及人才队伍准入和退出制度,实行全校人才的动态管理,既可以保证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质量,又可以在引进人才和校内人才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平衡,使高层次人才感受到公平的同时,运用薪酬的杠杆作用,“奖能退庸,优胜劣汰” ,
9、建立尊重人才资源价值、重绩效和贡献的激励型薪酬体系,以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构建激励型薪酬体系,激发人才创造潜能 (一)建立整体薪酬制度,注重非物质性薪酬激励 目前高校高层次人才的薪酬制度,一般以当期货币收益为主,还包括一些基本福利,在非物质性薪酬和延期收益方面,却鲜有相应的创新措施。为激励高层次人才长期发挥价值创造潜能,应该建立新型的整体薪酬制度。它主要由物质性和非物质性薪酬构成。物质性薪酬即年薪制,主要包括当期收益,即每月发放的国家工资(岗位、薪级工资) 、地方性补贴(基础性绩效工资)和校内津贴等,为基本工资部分(占 60%) ;还包括延期收益,即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的不同等级的奖励性
10、绩效工资,为可变工资部分(占 40%) 。而非物质性薪酬主要包括住房、医疗保险、公积金等福利以及隐性薪酬激励,如出国学习培训机会、特聘终身教授等精神方面的激励。当高层次人才在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精神和情感需求将成为主导需求,由于它能够给高层次人才带来长时间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高校应加以重视,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潜能。 (二)提高福利收入比重,探索多样化福利形式 相比国外高校来说,国内高校现有的福利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不仅所占收入比例过少,而且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对高层次人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为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在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整体薪酬制度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福利部
11、分所占比重,充分发挥完善的福利保障对高层次人才的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探索多样化和人性化福利形式,满足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健康保险、子女奖学金计划、子女保健、学术假期、家庭假期等。为满足高层次人才受人尊敬的需求,可以由高层次人才按需自主选择个性化福利,以达到提高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效果。另外,可根据人才所属层次的不同,核定不同等级的福利额度,使其在获得自豪和成就感的同时,充分体现其特殊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回报,以激励高层次人才不断进取,取得更大成就。 (三)掌握薪酬激励技巧,达到激励效果最大化 实施薪酬激励措施的时机、方向、频率,对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使激励效果最大
12、化,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采取主动激励,把握激励时机。高校应该有预见性地采取主动激励,而不是等待高层次人才提出要求后才采取被动激励。前者可给高层次人才带来类似“惊喜”的效果,容易产生激励成效;后者使高层次人才认为措施和政策的实施是理所当然的,激励效果较差。第二,针对人才需求,找准激励方向。高校应该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高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是更需要物质激励,还是更需要精神激励,以便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措施,从而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第三,控制激励频率,使激励效果最大化。高校应该从高层次人才的心理需求、承担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等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合理控制激励次数及时间间隔,否则,随着激励次数增多,其激励效果反而会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杰.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 (4):288. 2 方若虹,马康原,李淮燕,等.依托绩效考评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新体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9):87-89. 3 狄晶,吴志伦.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及控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 (12):124-125.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