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给侧改革中的上海商业2015 年上海商业回顾 2015 年,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国内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前三季度,上海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6.8%。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经济指标有升有降:工业生产出现下降态势,服务业增长基本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市场消费平稳运行;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合同外资增长较快;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存款增速有所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2015 年 1-10 月份,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8299.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8%。按商品大类分,用的商品增长最快,比上年同期增长 13.2%;穿的商品增幅其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6
2、%;吃的商品增长排后,比上年同期增长 4.g%。八项规定以后,公款宴请迅速回落。这几年餐饮行业积极调整,一些高端餐饮转向大众化餐饮、特色餐饮、休闲餐饮,吸引了家庭亲朋聚会,增长幅度逐年回升。2015 年 1-10 月份餐饮行业零售额为 839.5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8%。 从消费品零售大类来看,增长幅度达两位数的有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汽车类、家具类,比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为 70.1%、18.2%、16.3%、lZ.g%和 10.2%。 商业在社会经济增长中正发挥基础作用 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带动消费结构升级 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观念、
3、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商业在适应消费变化,满足需求的同时,促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最强支撑力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内需的分量越来越重,上海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15 年 1-10 月份上海在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 4.2%,投资比上年同期仅增 5.7%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商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商业已经占 16.7%的份额;在第三产业中,商业已经占了 30.6%。商业上缴税收已经上升至第三产业的 25.8%,
4、商业为财政作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就业带动创业 新的商业设施不断开出,商业职工数量上升;电子商务快速崛起,为自主创业提供了平台,也为商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创业和就业。不仅商业本身吸纳大量就业,商业还间接带动生产领域、物流领域等相关配套行业的创业、就业。 根据 2015 年公布的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商业直接从业人员已经高达 241.5 万人,占全市所有二产、三产从业人员的 19.7%,今后商业从业人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与休闲旅游融合配套 商业的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功能,除了满足市民综合消费的需要,也成为外地游客、海外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组成部分。特色
5、商圈和大型商业设施还展示了城市形象,成为上海的地标、 “窗口”和名片” 。 南京路、外滩、陆家嘴、豫园等著名地标和特色商业街区,新天地、田子坊、老码头等创意产业园区,还有各具特色的大型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贸易市场、奥特莱斯等,都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常去的旅游景点。与商务、会展融合配套 最近几十年,上海的“楼宇经济” 、会展经济快速发展,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产业集群、总部集聚、资源集约、效益集中, “楼宇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楼宇经济筑巢引凤”中,写字楼、展馆等是“巢” ,能不能引来“凤” ,除了取决于写字楼本身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外,还要看政策、交通、人才
6、、环境、集聚能力等其他各方面的条件。在诸多因素中,零售、餐饮、住宿、娱乐等商业配套服务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全国商业的引领示范 上海商业一直在全国发挥着引领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商业曾经拥有许多全国第一: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 、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餐饮公司(肯德基公司) 、全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制公司(上海豫园商城股份公司) 、全国第一家标准超市(上海联华超市公司) 。上海商业在购物中心、现代百货、综合性大超市(大卖场) 、便利店、专业性大卖场、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快餐店、邮购、自动售货机等各种新业态以及连锁经营等新模式的探索中走在全国前列,促进了商业能级
7、的提升,为全国商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在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需要做什么? 目前消费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 95%以上的消费品品类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有相当一部分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造成消费购买力大量外流。衣服、鞋子也好,包袋、化妆品也罢,并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国内同类生产企业比比皆是,而且服装、鞋类、包类、化妆品企业过剩、产能过剩,为什么消费者还要到海外“扫货” ,甚至连马桶盖都得海外买?这些供需不匹配的原因,有的是品类品种问题,有的是产品功能、设计问题,有的是品牌牌誉问题。总之,我们在供应方面创新不够,对市场研究不够,企业对品牌的培育不够。 从商业行业来看,在商场
8、店铺的供给方面,商铺供应与市场需求在总量上是否平衡,布局是否合理,业态结构与经营需求、消费需求是否匹配?在商品的供给方面,品类、品种是否对路,款式是否与流行相符?必须改变目前商场出租柜台、招租提成等经营模式,逐渐增加自营比重,零售企业需要培育买手,并开发自有品牌,因为零售商业企业处于消费市场第一线,直接接触消费者,应该比生产企业更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和市场供求变化。大型百货商场、服装等专业店应建立自己的设计队伍,研究流行,开发新款,下订单组织工厂生产。 二胎政策即将实施,生育率提高,新生儿增加,将直接刺激母婴医疗、奶粉、母婴生活用品、儿童服饰、童车玩具、婴幼儿教育、儿童用药等消费需求增长。从“供给
9、侧改革”出发,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如何满足母婴需求,至少到海外抢购奶粉和尿布的现象能否减少? 上海已经率先进入老龄社会,据统计,2014 年末,上海户籍老年人口(60 岁及以上)已达 413.98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28.8%。国务院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发展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上海养老休闲服务业需求将大大增加,围绕养老产业,医疗、服务、休闲、护理等需求也将成为市场“刚需” ,而离退休老人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将推动养老休闲的发展。 商业在世界级消费城市中需要做什么? 上海正在努力打造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齐名的世界级消费城市,商业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
10、设世界级消费城市,需要具备全球范围的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客流量、高消费量;需要独特的商业街区景观、完善的商业设施、交通等配套服务;需要创新商业业态和经营方式;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商品品类、品种和品牌;需要更高的服务水平和消费者至上的消费环境。商业要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还要有创新型的支柱商家、特色商品、特色餐饮、特色服务和特色商圈,吸引更多的外来购买力。 与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城市对标有什么可借鉴和改进 进一步加强商业与旅游、休闲、文化、会展等的融合。2014 年上海有 26818 万国内旅游人次,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人数为 13041 万人次。2014 年上海国际旅
11、游入境人数为 791 万人次。2014 年上海举办各种展览会 769 个,其中国际展览 258 个,国内展览 511 个,总展出面积达 1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6.58%。 2016 年随着迪士尼开园、随着上海国家级会展中心的打造,国内外游客数量和参展商家都将大幅度增长。但目前上海国内旅游收入只有2950 亿元,国内游客人均消费仅 1100 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仅 57.05 亿美元,海外入境游客人均消费 721 美元,而且用于购物消费的金额很低,远远不及国民、市民在海外旅游购物人均水平。 游客到欧洲旅游除了“宫保鸡丁” (王官、城堡、基督教堂、市政厅)等名胜古迹之外,街头音乐、写生绘画
12、、魔术杂耍、街舞快闪、行为艺术等,成为商业街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游客流连忘返;欧洲好多市场也是吸引游客的“景点” ,比如“大巴扎” ,游客进去就会待上半天,而且大多是“满载而归” ;还有欧洲以交易二手货为主的“跳蚤市场” ,卖的都是家里不用的闲置物品,顾客中就有特地来淘宝的,如老式唱机、老式照相机、老式缝纫机、老家具、老书籍、老邮票、老唱片、老照片、旧书、古董,海外游客也是乐此不疲,卖者不一定是为了生计、为了做多少生意,但“跳蚤市场”本身就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当地居民与各地游客互动的一个平台;荷兰的国王节(女王节)就是世界各地游客与当地市民、国民一起狂欢、互动、
13、消费的节日,也是全国持续一整天的露天市场日,一条条大街、一个个居民沿街门口,摆满零售、餐饮、小吃摊点,甚至市内河流中的船上,也都是卖鲜花、水果的摊位。 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上海“旅游“与“市场”的融合度比较差,能够吸引各地游客的“市场”太少。上海的夜市和夜生活也远远不足,夜市应该成为市民休闲、与国内外游客交往互动、国内外游客了解上海风土人情的一个“窗口” 。 中央给的离境退税政策如何用好用足 2015 年 7 月起,上海率先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首批确定的27 家市中心商圈、旅游景区商店为退税定点商店。实施 5 个多月来,虽已初见成效。但相对于每年约 800 万人次的海外游客流量来看,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世界级消费城市相比,差距很大。 将离境退税政策用好,一要增加退税定点商店,并合理布局,接下来将增加至 200 家;二要开发好包含中国文化、具有纪念意义的、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三是服务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四是可探索“互联网+离境退税”融合之路。 “互联网+”时代的内贸流通全渠道如何发展 线上线下应该进一步融合,一是向外延伸,突破海外物流瓶颈,扩大跨境电商规模;二是向郊区、向农村延伸,解决“买难卖难”问题;三是向社区延伸,把“互联网+社区生活服务”的文章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