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散文诗雪的教学思考关键词雪;教学设计;方法 雪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 。 雪虽然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还不能深入理解,并且这是在内容上没有前后呼应的独立的篇目,学生在解读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更好地落实了教学内容。 一、巧设问题,把握深度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解答问题,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因此教师的问题就成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一条必经之路。所以合理的设计问题,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语文组老师的帮助指导下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三个层面设计问题: 1.整体感知:鲁迅笔下的雪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那些语句中读出来的? (结合文本,把握两地雪的特点) 2.深入理解: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你认为作者更赞赏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 (结合文本、时代背景、课外阅读资料,理解作家人生情怀) 3.领会提升:作者向往朔方的雪,为什么还要写江南的雪呢? 文章写雪,为什么以雨开篇,以雨结尾? (把握关键语句,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这些问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引领学生走进了雪,走进了鲁迅。文章虽然难,但是因为起点设得低,随着和“雪”的对话的逐层深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鲁迅
3、那“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 。 二、适当延伸,拓展宽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拓展阅读的宽度才能实现教学的深度。 研究鲁迅先生的评论家们都说:“作为一位超前的觉醒者,鲁迅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尖锐与深刻,但他并不屈服,明知前方是坟是死亡依然奋力前行。体现他全部生命哲学的散文诗集野草被称作反抗绝望之歌 ,因其幽深性、象征性与神秘性而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 ”。为了使学生更了解鲁迅这些思想进而理解雪这篇文章,必须要援引一些资料加以引导,帮助理解。但不能泛泛的让学生查找资料,而是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如呐喊自序 ,之所以读呐喊自序 ,是因为鲁
4、迅一生很少谈论自己的创作,而呐喊自序正是提供了一个感受鲁迅内心世界的难得机会,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些内容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理解作品。还有野草题辞和能表明他追求的诗自嘲 、 七律?无题 ,但这些作品学生也不好理解,所以必须配上解读这些作品的评论文章,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还特意选择了研究鲁迅的专家北大教授钱理群给中学生讲鲁迅的提纲让学生阅读,希望能让学生更了解鲁迅,指导学生今后的阅读。 事实证明正是这些有效地拓展阅读使学生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再进而走近鲁迅的生命,去
5、感受他那在孤独中仍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坚强面对今后的人生。可以说没有拓展阅读的宽度就不能实现教学的深度。 三、丰富阅读,积累厚度 人们常说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对于老师来说读书的厚度最能决定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用阅读丰富自己心灵的厚度,磨砺自己思想的锐度,才能引领学生拓展阅读的宽度,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其实我看书更多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强的目的性,不过就是一种习惯,没有更大的收获,也未奢求更深的造诣,但庆幸的是契合了自己的职业,正是这些没有功利之心的习惯性阅读才能使我在教学时有效地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才能选择出这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并在日常学习中带动并影响我的学生们,使他们和
6、我一起收获生命的丰富。 最后我用下面这段话,结束了雪的教学,希望引导学生使我们的阅读永远继续下去: 读了这篇诗一样的文章,我也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在 1925 年的北京,鲁迅也许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他穿着薄薄的棉袍,背靠着微温的炉火,透过带着窗格的玻璃,凝望着天空中如粉如沙的朔方的雪花,在那一瞬间,他的目光穿过了千里冰封的世界,越过了几十年的时空隧道,回到了他南国的故乡,于是我们就读到了他笔下如此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美艳得是那么明媚!相信他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姿态一定是恬静的,嘴角的笑容也是温情的,对故乡的怀念是悠远而绵长,灵魂的柔软与温情,就如同他吸一口烟,嘴里吐出的烟雾一样,很快就消散了,因为现
7、实是冰冷的,冰冷的现实使他的灵魂变得越发的顽强与坚硬。于是他就不再是百草园中那个自由快乐的孩子,不再是三味书屋里那个聪明顽皮的学生,也不是阿长妈妈口中的“哥儿” ,不是少年闰土的玩伴,他不再是温情的周树人,而是战斗着的鲁迅!他灵魂的坚硬与顽强变成在凛冽的寒风中蓬勃奋飞的、孤独抗争的朔方的雪,他的理想、他的追求和朔方的大雪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的飞落,纷纷扬扬的挥洒,咄咄逼人的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梦想塑造出一片纯净。 鲁迅先生绝不仅仅用文字来表达对人生追求的,而是真的是用生命来完成这种对人生的追求。就像毛泽东曾经赞美过他, (展示幻灯片)“鲁迅是文化战线上,代表着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的、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他真的是用生命直面惨淡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在悲壮孤独的战斗中升华,所以我们今天在课内课外对雪的赏析是在向一个高尚的灵魂致敬,因为鲁迅先生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希望我们的这种阅读是继续的,不会因为这一堂课的结束而停止。(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