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已有文献研究大都发现,机构投资者偏好投资于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告可靠性低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正相关。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 会计信息质量 透明度 一、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透明度 许多学者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透明度成正比。信息披露透明度可以从企业会计信息发布、接收、解读和扩散四个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发布是指企业披露信息的数量及频率,如果企业发布信息多、频率高,这说明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较高;接收是针对外部投资者而言,我国的外部投资者主要以散户为主,但散户的专业
2、性相比机构投资者较差;解读是投资者对企业披露信息的解读。相对于一般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性更强,他们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对于管理层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他们的甄别和解读能力要高于一般投资者;扩散是指机构投资者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等渠道将自己的研报传递给一般投资者。经过机构投资者分析后的信息更容易被一般投资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另外,上市企业为了再融资,往往会发布企业经营业绩优异的信息,向市场传递经营状况良好,进而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加入。Shleifer 和Visliny(1997)发现机构投资者会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投票要求企业披露信息。丁方飞
3、等(2009)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持股规模和参与持股家数能提高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 二、机构投资者与财务报告可靠性 财务报告可靠性主要与盈余管理程度有关,盈余管理涉及到企业的会计操纵,一般来讲,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财务报告可靠性越低。会计盈余信息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从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存在多种盈余管理形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这与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中的中立性是相对的。对外财务报告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中立性,盈余管理背离了企业的中立性原则。邓妍娑(2005)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行业间并无明显差异。
4、我国资本市场利润操纵行为较严重,引起了学者的重视。王化成等(2006)认为我国盈余管理程度之所以这么严重,是因为缺少机构投资者。我国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都由少数几个大股东觉定,甚至是绝对控股股东决定。这些大股东有能力也有动机操纵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王琨和肖星(2005)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资金占用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对公司经营运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刘立国和杜莹(2003)以被通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方面,对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与财务舞弊正相关。
5、 国外对机构投资者与会计信息质量之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Grier和 Zychowicz(1994)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财务杠杆呈负相关关系,他们认为这是机构投资者的潜在监督在起作用。Brent(2002)研究认为,机构股东倾向于发起和参与股东议案,有较强的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意愿。其持有的股份客观上可以减少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高雷和张杰(2008)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监督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然而杨海燕等(2011)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加大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降低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可靠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机构投资者发展不成熟,导致管理层会加
6、大盈余管理程度。如果企业盈余低于目标盈余,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大了管理层调整盈余的动机。Graves 和 Waddock(1990) 、李双海等(2009)和俞震等(2010)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大了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程度。如果企业盈余高于目标盈余,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大了管理层调减盈余的动机。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主要目的是获利,只要可以获利,机构投资者就会采取行动。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层为了避免“浪费”盈余,他们会调减企业盈余,将该部分盈余转到盈余较低的年份。调减盈余可以使未来盈余增加,有时还能抵抗不可知风险,因此机构投资者并不会反对管理层调减盈余的行为(Koh,2007) 。甚至,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合谋,通过私有信息进行套利活动。比如,Sloan(1996)研究发现,投资者卖出应计利润高、买入应计利润低的的股票,可以获得 10%的超额回报率。 综上所述,文献大都发现,机构投资者偏好投资于信息透明度高上市公司。另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正相关,与财务报告可靠性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