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产业微笑曲线解读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摘 要:中国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发展压力,利用产业微笑曲线分层次阐述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产业升级发展过程,制造企业在该过程中把握创新是关键、掌握核心竞争力、创造产品价值认同、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创新商业营销模式等关键控制点和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借鉴的国外经验。 关键词:产业微笑曲线;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6-0063-04 一、引言 “中国制造”是商品,是标签,也是文化,是概念。近年来“中国制造”这个词无论对国人还是世界都显得并不陌生,凭借着低廉的原材料成本、人
2、力成本,中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因为物美价廉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2010 年中国制造业有 200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粗钢、煤、水泥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 2009 年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 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 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中国制造”成为一个概念走向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加工的“大工厂” 。低成本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发力点,然而近年来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涨价、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的增加,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与日俱增,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产品出口价格的相对低廉、企业实际利润的微薄逐步成为中国制造业有目共睹的
3、发展瓶颈。这种以破坏国内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廉价生产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低成本这一优势一旦被打破,制造业的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发力点参与国际竞争,这些年来,国家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决心与行动促成了制造业巨大的变化,从劳动密集型到低端加工再到如今的中高端输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产业升级的迫切性。 “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之路在哪里,第一,进一步规模生产,从总量上取得收益最大化;第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率,实现现有能源消耗基础上的高收益,答案很明显是第二种。伴随着近年来基础能源的价格上扬,人力成本的快速增加,我国的制造业成本承载了巨大压力,利润不断下滑,这种情况下的规模生产有可能是生产的越多,损失越严
4、重,提高产品的单位利润率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会计核算原理告诉我们收入减去成本等于利润,制造业已经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因此提高产品单位销售收入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切入点。单纯提高售价又会失去产品竞争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提高“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让产品具有提高销售价格的现实基础,成为“中国智造”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企业摆脱低水平、无序竞争状况到主导产品潮流的过程;这是一个从企业发展到产业升级的过程,每个企业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动整个产业的蜕变,企业实现“中国智造”的过程就是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历程2-3。 二、产业微笑曲线与“中国制造” 制造业产业链
5、的微笑曲线就是如图 1 所示的一条 U 型曲线,看起来象一张微笑的嘴,叫微笑曲线。该曲线的两端高,中间低,是指一个产业的研发和营销两端附加值高,而中间生产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最低。根据这条微笑曲线的原理,制造企业在图中 B 点所从事的生产、组装、制造环节尽管投入的设备、材料、人力资源较高,但却是一个低获利环节,然而对于图中 A、C 两端点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则投入的资源有限,但是获利却比较高。因此对于制造业而言要摆脱目前的高投入、低收益状况,实现整个产业升级,就要向着这条曲线的两端高收益环节移动,将生产制造与设计、营销有效结合4。 三、产业微笑曲线与“中国智造” 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过程是个全面而完
6、整的过程,然而为研究表达的更清晰,我们假定制造业的升级过程是可以分为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步骤一先将企业的制造过程与研发过程融合,增加制造的产业附加值,在图 2 中可以看到由原来的曲线 ABC 升级为曲线 ABC,获利能力由P0 提高到 P1;步骤二全面将设计、制造、营销三个环节结合,最大程度的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图 3 中可以看到由原来的曲线 ABC 到曲线ABC再到曲线 ABC,获利能力由 P0 提高到 P1 再到 P2 的全过程。 (一)步骤一:制造与研发结合初步形成“中国智造” 1. 制造业的初步产业升级。如图 2 所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首先要从产品研发入手,增加产品的设计、研发环节,
7、提高产品的设计含量、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通过对设计环节的整合,企业从整体上优化资产投入比例,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增强了企业整体获利能力。从图 2 我们可以看到制造环节与产品研发环节有效结合后,大幅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制造环节的获利能力,由 P0 提高到P1,产业曲线由 ABC 整体升级为 ABC。我们以河北省明尚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研发创新为例,2003 年 20 多人的手工作坊,通过进行高温耐热双层玻璃杯产品项目研发,到 2013 年就已经发展到 1 500 多人,2003 年的销售额仅有 350 万,到 2013 年就已经达到了 1.6 亿,是 2003年销售
8、额的 45 倍,企业的利润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产品研发找出企业发展突破口,将产品研发与制造环节相结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初步产业升级的案例5。 2. 制造业在整合研发环节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1)找到突破口,创新是关键。一个制造企业能否在整合研发环节取得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研发费用的投入,更要把握好每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制造业产业特征往往是重资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而且从业企业众多,竞争残酷。拿 2015 年的内蒙古地区冷饮市场来讲,除了占据行业龙头的伊利、蒙牛等本地企业产品外,市场上还存在着和路雪、田牧、中街、东北大阪等一系列同类型产品在厮杀,在大家比质量拼价
9、格的同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现在各家企业的基本生产和营销模式是厂家保本运营、经销商垫资搞活动,将销售利润一放到底让利销售终端,然而市场总额是固定的,无论哪家企业在这场厮杀中取胜都将意味着巨大的付出和潜在的经营风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怎样找到突破口,摆脱目前的困境是摆在每家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靠什么赢得市场,比质量、拼价格显然已经不再是关键因素,谁率先找到市场的痛点,一根针捅破天,谁就先一步摆脱困境,这就要依靠创新,进行必要的细致市场分析,发掘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模式细微变化,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运营策略创新,从适应市场到引导市场,才能有突破困境的可能。一个
10、所谓好的产品不是产品制造者的自我评论,所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而是产品使用者的切身感受,之所以被认为是好的产品必然是与同类产品相比较,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与同类产品相比较有自身的特点或者优势,而这一特点或者优势来源于客户体验,所以产品制造业的产品升级首先要从客户体验入手,找到客户的痛点,通过解决痛点使产品进入市场,也就是充分理解一根针捅破天的道理6。 (2)推陈出新,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创新是企业生存、竞争的根本动力,然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突破的过程,没有终点也没有制高点,只有不断地寻求更新、更好、更适合。创新是个循序渐进的
11、过程,不断地创新满足客户衍生的需求,持续的创新,不仅在技术上,在工艺上,在管理模式上都需要不断地满足企业发展新环境、新变化,企业不应该被市场引领,而是应该引领市场,掌握产品行业标准制定权往往能够评价一个企业创新的高度与深度。对于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而言,企业发展靠创新是有共识的,但是也存在着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观念落后、技术创新方面政府支持不力、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薄弱、融资不畅等诸多制约因素,企业要与政府合作,打造技术、管理、运营创新平台,增进技术交流、管理经验分享、地方资源共享等方式方法,合力解决企业单打独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拳头力量,实现区域化、产业化竞争合力。 (3)掌握核心竞
12、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企业一旦在产品研发中找到进入市场的创新点,就要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仍然以河北省明尚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为例,当企业发现解决玻璃杯耐热性这个问题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并成功完成高温耐
13、热双层玻璃杯产品项目时,最重要的不是马上去市场上追求短期利润,而是趁热打铁,从工艺上的双层杯壁隔热到材料上的玻璃材质耐热,彻底掌控玻璃杯耐热性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市场跟随者的竞争成本,快速拉大与市场跟随者的距离。 (二)步骤二:制造与营销结合全面实现“中国智造” 1. 制造业的全面产业升级(如图 3 所示) 。制造业完成初步升级,制造环节的获利能力由 P0 提高到 P1,仅仅依靠整合设计研发环节提高产业竞争力所带来的产业整体升级空间是有限的,制造企业即使在整合研发环节做到了极致,也仍然需要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上,控制、影响并拉紧整个设计、制造、营销链系统,进一步整合产品营销环节,优化资源在每
14、个环节的配置,从而获得更高价值和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不是分散、孤立地对待每个环节。从图 3 中可以看到,制造环节与产品研发环节有效结合后,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制造环节的获利能力,由 P0 提高到 P1,产业曲线由 ABC 整体升级为 ABC,进一步整合产品营销环节,产业曲线由 ABC升级为 ABC,制造环节获利能力由 P1 提高到 P2。我们仍以河北省明尚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一款产品销售为例,企业直接销售给客户的价格是 500 元左右,而在香港市场上由经销商销售给顾客的价格竟然高达 5 500 元,造成这一巨大价格差的原因在于企业完成了产品研发、制造,但是没有完善的产品营销渠道和良好
15、的营销模式,由此可见企业要实现整体升级,就要拉紧设计、制造、营销各个环节,最终实现全面升级。 2. 制造业在进一步整合营销环节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1)找到产品的第二个属性,价值认同,创造经济认同。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甚至服从。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我们不仅要让消费终端清楚产品的使用属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营销手段,让产品消费者建立对产品价值属性的认同,创造对产品经济附加值的认可,
16、完成了这一过程,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才有可能实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完成“制造业”升级成为“智造业”的关键环节。 (2)赋予产品灵魂,有内涵有故事有文化,最终找到卖点和市场。赋予产品“灵魂” ,直观地说就是制造噱头、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让顾客在接触产品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一项需求而购买产品,而是让更多的人,因为附加给产品的文化内涵而产生购买冲动。譬如谭木匠木梳,它的产品价值能有多少?一把木质梳子,也就是一块木头加上些手工费而已。可为什么它能卖上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呢?这是因为人们购买的不完全是这个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营销环节所赋予这个产品的特殊文化内涵:悠远的历史情节、探索过去的梳妆瑰宝。因
17、此,赋予产品文化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让顾客忽略产品的构成材质价值,而转移到考虑产品的附加价值,让产品身价倍涨。企业要充分寻找能引起顾客共鸣的文化范畴,打造产品营销文化氛围,适当赋予产品“灵魂” ,当我们成功给企业生产的产品赋予或美好、或凄婉、或悠久的文化底蕴时,制造业产品已经摆脱了生产加工的初级程序,赋予艺术的创造与描绘,蜕变为产品的“智造业”生产。 (3)缩短销售渠道,采用新的商业营销模式。传统制造业产品的销售过程无外乎经销商代理、二级批发、三级批发、企业直销、直营店等销售模式,这样的销售模式有其固有的优越性,即销售渠道稳定,但是也存在极大的缺陷性,比如说增加了产品销售成本,强化了产品销售
18、半径,降低了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减少了产品利润。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制造业产品销售,丰富了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产品销售半径,降低了产品营销费用。充分利用新型产品营销模式,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也是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营销难题。 四、 “中国智造”的发展借鉴之路 美国是全世界制造业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因此美国制造业的附加值非常高,这正是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须学习的。首先,美国对制造业的发展极为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制造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制造技术发展为国家关键技术。其次,重视研发投入,从 1993 年到 2000 年期间,制造业研发投入比例占到全美产业研发支出的
19、64%,对制造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极致的追求。再次,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到生产力的转化,产学研联合攻关,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科技的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制造业发展模式,尝试将管理、运营实践的成果模式化加以推广。日本的制造业多年来占据全球最高端这不是偶然,首先日本强大的制造能力是技术力量转化的,日本建立了工业立国的基本战略思想。从曾经的制造大国英国到如今的超级大国美国再到东亚奇迹日本,我们总结发现这些国家的崛起无一不是把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此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确立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大制造业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应用能力,树立产品品牌意识,加强产品终端渠道建设与控制,才能实现
20、产业升级。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2013 ,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 40 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 19 位。中国研发经费达到 10 298.4 亿元,稳居世界第三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三位。从国家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可以看出,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美国,处在世界第一位。中国的“智造业”产业发展历程任重而道远,无论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还是产业研发支出投入、产业发展成果保护等方面都要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树立信心,坚定“智造业”发展战略地位,多方位地借鉴国际经验,使我国的制造业产业走得更快
21、更远。 参考文献: 1李海峥.美国制造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飞跃J.上海综合经济,2003, (7):14-17. 2吴群.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 (10):45-49. 3史本叶,李泽润.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J.商业研究,2014, (1):48-54. 4魏建.中小企业组织变迁之路径依赖J.经济与管理,2006, (8):61-64. 5宋维佳,王军徽.ODI 对母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 (11):56-60. 6田洪川,石美遐.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评论,2013,1,2:66-70. 责任编辑:高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