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摘要】 企业竞争的加剧,必然带来管理方式的变革,进而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结合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方法和内容,并给出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性 评价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含义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通过内部控制设计、执行
2、所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内部控制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后得出的积极结论,它表达的是人们的主观需要、愿望的实现和满足以及实现和满足的程度。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这就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通常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的两个层次,即设计有效性与执行有效性。任何一项制度要执行,首先设计必须恰当合理,只有设计合理有效才能保证执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是用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必须兼顾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内控设计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
3、的具体构成要素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合理有效。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是指评价主体采取一定的方式、借助一些工具审查、评价和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等的一系列活动。评价活动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内部控制标准是否完整。评价要素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以及风险评估。第二,内部控制标准是否合理。合理主要是指内部控制设计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的,在贯彻执行时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另外还要有务实性和经济性,因为企业创建内部控制的初衷就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收益。第三,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有效的依据是内部
4、控制贯彻执行后,能够让企业的运营效率得到提高,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总之,能够保证企业顺利地实现目标。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是基于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基础上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定性分析来构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判断的基本框架和总的方向,也就是对其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然后,在基本判断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指标和数据再对其进行基本的判断,以准确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当企业发现完善以后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内部本应杜绝的错弊行为也无能无力,那么以此判断,内部控制是无效的。 相反,如果内部控制能够发挥作用,则说明内部控制应当有效。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需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范围等几个方面考虑。
5、(1) 评价主体。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一般由企业的董事会进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主体大多由独立第三方进行,实务中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 (2)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有效的内部控制离不开评价标准,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包括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包括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以及成本效益性等。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是在一般标准指导下形成的,可分为要素标准和作业标准。要素标准可依据 cOs0企业内部控制一一整体框架确定某一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这是在评估五要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基础上的主观判断:同时,
6、认定一个主体的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对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运行有效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所做的判断。内部控制作业层次的标准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以保证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 (3) 评价范围。在实务中,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范围仍局限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也就是说较多关注内部控制的报告目标,而对合法性目标和经营的有效性目标、尤其是战略目标关注较少。 三、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体现出的重要性,使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在培养自身文化时,应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 ,尽量避免只注重企业内
7、部短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而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其与公司战略目标趋于一致。制度的执行要靠人来完成,因此,企业从整体上来看,应重视深层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思想,依靠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建立“诚信”理念,培育以“崇尚诚信、重视风险”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同时建立一种相互信任、融洽沟通、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良好氛围,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原动力,把企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行为规范发展成和谐的企业文化。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之一,沟通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质量。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企业要特别
8、注意沟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沟通的层次,同层次之间的沟通较易进行,这是由于同层次人员能力差异不大、目标一致所决定的。企业上下层沟通中,企业上层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实现,而企业下层员工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企业上下层之间就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因此,沟通机制的建立就要充分考虑心理契约的影响,通过完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上层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下层员工的心理期望和价值观念,在明确员工心理契约内容之后才能据以做出人力资源调整,从而弥补了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果,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双向沟通机制,企业员工可以定期不定期反映作业目标实现中
9、的问题,企业上层管理者要对员工问题予以积极反馈;而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员工表现,对员工工作中的问题要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要使员工充分树立企业与自身发展相一致的信念,从而自觉进行能力完善和行为监督。 3、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与企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因此对企业实行科学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首先就要求企业建立起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对可能发生或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及时将风险扼杀。现代企业管理由纯粹的内部控制转向以风险为导向,突破了涉及决策层面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企业的
10、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风险管理也要随之调整和完善。4、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 有效的监督、检查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监督评审内部控制的总体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经济监督部门,是企业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完善。企业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同时,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合理分工,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会计师事务所应提高监管质量,保证社会监督职责到位。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应对企业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各种力量,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