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提要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间分工协作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个产业孤立发展的格局,外部性和联合行为使越来越多的产业实现集聚,并且当这种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业集群便自然形成。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有效的分工协作无疑会大大提高产业的发展效率,临空产业作为强集聚作用的经济体,将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融合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增长极;区域引擎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 年 3 月 14 日 一、引言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区域合理分工来优化资
2、源配置,打破北京、天津和河北各自为政的发展方式,带动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跨区域流动,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后的第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引擎。临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巨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建设临空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航空都市区和相关区域在空间布局上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促进跨区域产业的分工协作。 王志清等人(2006)分析机场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指出京津冀地区具有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的优势,最终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的设想及相关建设性意见。马玲(2008)分析了政府政策、区域经济总量、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临空产业集群的影响,通过建立临空产
3、业集群动态发展模型,指出我国临空产业集群程度在不断增强的结论。刘雪妮(2007)分别分析了临空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指出临空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临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标志。张明莉(2012)对临空产业集群进行了多维的系统性分析,指出不同产业间的联系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条件,并对临空产业的集群化进行了层次演进分析。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第三大经济圈,内部发展极度不平衡,呈现北京、天津富和河北穷的局面,并且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明显不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差距甚远,临空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4、发现京津冀地区跨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程度较低,区域分工相对独立。在综合分析北京、天津和河北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临空产业集群,使临空产业集群成为京津冀地区割裂发展的融合剂。 二、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现状 临空产业是指依托于机场,包括空港服务业、航天航空业、物流业、高新技术业、会展会议产业等。临空经济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航空城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动机。航空城经济是以机场为主体,涵盖航空物流、机场购物、休闲旅游等与机场相关的其他产业。区域经济发动机是指中枢机场作为城市区域发展的对外门户,承担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机场周边形成与航空相关的产业群是临空经济的另一层次。尽管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经上升
5、为国家战略,但是目前却仍普遍存在产业发展不对接,产业重叠现象严重的局面。 (一)北京临空产业现状。近年来,顺义区依托我国航线最丰富、覆盖面最广、航班最密集、运量最大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充分发挥首都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空港工业区、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为依托的空港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北京汽车生产基地、林河工业区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以燕京、汇源、鲲鹏等企业为代表的都市型饮料食品产业集群;以空港物流基地、潮白河旅游休闲产业带、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以三高农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临空产业布局分为机场西侧、机场东侧、机场北侧和机场南侧:
6、机场西侧主要以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和航空产业为主;机场东侧以现代制造业为主要发展对象,并日益加快林河经济开发区和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机场北侧结合机场新货运区的功能需求,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主,同时加快顺义空港物流基地和综合保税区建设;机场南侧围绕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旨在服务国门商务区、打造首都国门新形象。 (二)天津临空产业现状。天津空港经济区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东北部,是天津临空产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连接市区与港口的生态工业园区的载体。天津临空经济区分为现代化新城区和科技园、工业园、物流园“一城三园” 。近年来,在航空、电信、装备制造、软件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五大产业初步形成
7、的基础上,正着力打造“三区九组团”:分别是高新产业区,内有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空港物流三个组团;研发转化区,内有电信、生物、光电三个组团;商贸服务区,内有商务、商业和生活配套三个组团。临空产业类型丰富,包括空客 A320 总装线、美国古德里奇等 20 多家世界知名航空企业,涉及飞机总装业、零部件制造业、航空租赁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三、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集群模式选择 (一)发展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集群的意义。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航空都市群日益迫切,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家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战略高地,在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中担负着科技引领和
8、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北京的临空产业是区域现代制造的研发和创新中心,处于产业链条的高端位置,呈现服务和创新主导的特征。天津正着力打造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呈现高端制造和技术集约特征。而河北临空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为主,正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带和沿海重化工产业带。京津冀地区区域生产总值占全国的 10%以上,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京津冀三地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区域的整体功能优势。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资源要素是产业得以顺畅发展的保障。临空产业集群以利于整合区域资源互补、加强区域合作联系、协调各方诉求为重点,以共
9、同建设临空产业园区为抓手,使跨区域的产业有效分工,着力推进京津冀的改革开放,全面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协调发展水平。同时,临空产业集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试验区,将不断加快京津冀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对内开放的程度,打破京津冀区域壁垒,有利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加强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协同,搭建统一市场,积极培育市场化创新主体。 (二)京津冀一体化的阻碍因素。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导致区域内经济差异显著,从历年 GDP来看,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远低于北京和天津,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并非易事。地区竞
10、争模式仍然存在,不同地区利益诉求存在巨大差异,互相之间存在激烈竞争,导致不同区域以邻为壑的发展观念盛行,由此产生过激的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京津冀地区作为地理位置相似的地区,双方持有的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理念,在招商引资、争夺项目资金、抢抓发展机遇上,很难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氛围和理念。行政力量的过分干预也是阻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瓶颈因素,在不同区域竞争模式中,地方政府才是最重要的竞争主体,直接参与各种博弈。最后一个因素是缺乏公平、合理的区际协调机制,相关专家表示,缺乏公平、合理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也是影响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京津冀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强调
11、形成区域内各城市的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北京的主导临空产业包括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天津的优势产业包括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河北省的优势产业包括原材料、现代化农业和旅游度假业,京津高新产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从整体上来看,制造业发展与北京的“人文北京、绿色北京”出现抵触,而河北省则出现经济水平落后,吸纳发展资源和资金的能力有限,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同时挤压,后发优势难以有效发挥的问题。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
12、发展中,北京应当发挥积极带动作用,从周边不发达地区吸取资源和资金的同时,要积极反哺区域经济,真正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 不同临空经济区明确自身优势和定位,必要时可以采取资源外移的方式,发展增量经济。采取政策制定一体化、产业规划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交通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在统一进行顶层设计的原则下,建立以北京为资源配置中心,天津为制造基地,河北为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配套的分工产业格局。 四、结论 京津冀地区应当借鉴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发展的经验,打破阻碍区域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壁垒,积极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打破地理界限,充分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城市化水平进程。有效整合三个地区的资源,大力发展依托临空经济区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具有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区域增长引擎,吸引临空产业集聚,实现临空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清,欧阳杰,宁宣熙,李晓津.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2马玲.临空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3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发展临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1. 4张明莉.系统视角下的临空产业集群研究D.燕山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