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021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构建【摘 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重视基础性、前沿性、综合性课程设置,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营造创新型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高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国家强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进入 21 世纪以来,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决定因素。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知识技能、思维、

2、人格三个方面。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与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直接相关的就是教学工作“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依靠具有创新特征的思维活动来进行,而与学生思维活动相联系的就是“怎么教”的问题;此外创新活动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而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与“怎么教” 、 “怎么评价学生”是密不可分的。1因此,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围绕以上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明确确立“学什么”的内容 创新需要十分广泛的知识基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特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实现。要解决“教什么”这2一问题,就必须要对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是基础性。加强

3、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逐步减少专业课的比重,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储备的基础;二是前沿性。课程设置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能够体现专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与动向;三是综合性。教学内容要体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互相渗透,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跨专业化,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四是自主性。减少必须课学时,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的选修课程的比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培养学生自主性。 二、多维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高校要全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4、一方面,学生在刚刚接触创新课程或创新项目时,往往是比较茫然的,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引导学生,逐步让学生走上创新发展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如今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教师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业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双重导师。要求他们既要有较高的师德品质,同时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的教学手段等综合素养。作为高校来说,可以通过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科学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定期培训等多种手段来逐步建成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这样满足学生兴趣和性格多样化的需求,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2、加强产

5、学研合作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具有的不同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培养学生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取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2。这种教育模式将专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很好地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高校可以通过诸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鼓励学生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在研发和创新过程中找到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3、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如今的高校关注较多的依然是“第一课堂” ,对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

6、“第二课堂”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为改变这一状况,高校要围绕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这一中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反哺教学的重要作用。首先,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开放机房实验室、新建创新活动场地、采购创新活动专用设备等途径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和场地支持;其次,高校要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智力保障。通过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党团等部门的组织力量,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新才智。 4、营造一个创新型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教育途径之外,学校的环境、氛围也有着重要作用。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科

7、技文化节、4社团文化节、各种形式的创新大赛、博学讲堂、专家讲座报告、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和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热情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全向上品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硬件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创设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积极向上、优雅舒适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为学生创新灵感、创新智慧、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沃土,也必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科学构建“怎么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 人才质量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高为目标

8、。3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客观评价高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检验和导向作用。它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考察,以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成效,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向和定位;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有针对性调整自身发展方面,提高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面仍存在许多弊端,诸如重共性轻个性、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评价导向不明确、过程性评价缺失、评价结果静态化等。为更好的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尽快构建一个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特点、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

9、体系也就势在必行。 51、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指标设定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情况,结合各高校和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多元性等原则。我们一般建议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知识基础、创新技能、创新学习能力、创新人格、创新实践等因素中选出几个因素设立一级指标,同时在一级指标下设多个二级指标,设定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设定评估模型和测算方法,从而初步构建出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2、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实施建议及步骤 高校在评估体系推行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体系的导向和评价作用,做到既能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行为,又能为学校和

10、用人单位提供科学检验和参考依据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过程一定要慎重,可以小范围十点逐步过渡到大范围实施,同时还必须要结合具体专业学生情况进行评价体系的调整。具体实施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评价领导小组,学工部或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拟定学校评价工作计划,设计书面问卷和评价记录表格等。 (2)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使学生明确创新能力评价各方面的意义和具体内容,消除学生顾虑,积极正确参与各项评价活动。 (3)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评价小组,由学院党政领导负责,组成以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评价小组,具体实施评价工作。 (4)每学年或每学期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行测评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做出评价,填表存档。 6【注 释】 1 姜丽华.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年博士学位论文. 2 施菊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80-182. 3 孙波,杨欣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36. 【作者简介】 李红坦(1980-)男,河南新郑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