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贵州茶业二三事当代“茶圣”话黔茶 198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茶叶生产经营放开搞活,我国茶叶经营由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为了适应政策的调整变化,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于 1985 年 8 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茶叶产销座谈会,我作为贵州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有幸见到了国内茶叶界老前辈、著名茶学泰斗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吴觉农先生在参加我们小组讨论时,对贵州茶叶的生产经营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和特别的关心,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当我汇报贵州茶区茶叶发展状况时,吴觉农先生说:“这些年因年老体弱,没有去过西南茶区,但贵州是茶树发源地之一,有非常好的种茶环境,茶叶品质也很好,特别是绿茶品
2、质好,应该大力发展成我国绿茶内外销基地。我认为,西南茶区要利用种茶的良好自然条件,把茶叶作为山区人民致富的产业来发展,因为你们那里的工业比不上东部地区,茶叶是你们的优势。现在全国茶叶发展的重点正在由东向西转移,向原产地转移,这有利我国茶叶的发展。 ”他还说:“国家过去实行茶叶统购统销政策,是因为我国茶叶总量不足,要同时满足内销和外销有困难,国家需要茶叶出口换取外汇,不得不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为了满足外销,内销茶凭票供应,但外销茶必须要保证供应。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全国茶区人民的努力,茶叶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茶叶出口2长期亏损补贴,对国家经济发展不利。现在把内外销茶放开,让茶叶通过市场竞
3、争来发展,比国家管起来有利。现在看来,茶叶流通体制的改革,必能促进我国茶叶事业的发展。 ” 吴老的话今天已成遗嘱,但对于我们今天发展贵州茶业仍有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茶业有了明显的进步,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同相邻的省区比,有不小差距。到 2004 年,贵州种茶面积为 58 万亩,茶叶产量为 1.77 万吨,茶叶产值 2.54 亿元,而云南省的种茶面积已达到 174 万亩,茶叶产量为 6 万吨,茶叶产值在 10 亿元以上。相比之下,贵州与云南在解放初期的茶叶产量不相上下,显然贵州茶叶发展较慢,优势没有很好发挥,山区人民从发展茶叶中得到的实惠不多。但是我们不能气馁,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4、奋起直追,不辜负吴老对贵州茶产业的期望,努力把贵州茶产业建设成兴黔富民的优势产业,为人民造福。 八年评茶谈感受 1984 年至 1990 年期间,应贵州省茶叶品质评审委员会聘请,我担任一、二两届评委副主任,参与了 4 次评选贵州名优茶的工作。因此,有机会接触我省各茶区送审茶样,对全省名优茶的发展,以及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1.评选贵州名优茶实际上是评选绿茶中的名优茶。因为绿茶是贵州茶叶的主体。贵州也有红茶,也生产过许多边销茶的优质茶,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因市场销路不好,产量逐渐下降,已淡出优质茶的评选。3贵州绿茶中的名优茶在历次评选中都是唱主角。从名优绿茶
5、的造型来看,有卷曲形、扁直形、曲条形、兰花形、圆珠形、毛笔头形、古钱形、雀舌形、针形、剑形、眉形等 11 种,可谓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以上 11 种名优茶外形共有 38 个,其中:卷曲形 15 个(包含珠形) ,扁直形(含雀舌形、剑形)7 个,曲条形 6 个,共 28 个,占名优茶数的73.7%。从产量来看,估计达到我省名茶产销量 90%左右。可见,我省名茶从外形来看有 3 种,即卷曲形、扁直行和曲条形。这 3 种名茶,从历次评选中其综合品质都居于领先地位,把这 3 种外形的名茶培育成批量大的知名品牌,应作为贵州名茶发展的主攻方向。 2.在历次名茶评选中,同一产茶县同茶多名的现象多有出现。
6、如湄潭县的湄江茶就有湄江翠片、湄潭翠芽等名称,而茶叶从外形到内质都是一样的,这不利于品牌推广和对外宣传,因为极易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应学习西湖龙井茶经验:同一茶区,同茶同名,各企业使用自己的商标,以示区别。只有整合品牌,才有利于地方名茶做大做强。 3.名茶要从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以往评选名优茶时,经常发现有的茶外形很好,但内质上有缺陷,较多的是色泽不绿、香气不足和有高火香或烟气味等问题。名优绿茶的色泽要给人一种来自绿色天然清新愉悦的感觉,如色泽泛黄或泛暗,就显不出新鲜感,给人以低档产品的感觉,评选时难以入围。不管什么茶,都要通过闻香气、尝滋味作判断优劣的标准,如果香气低沉,
7、滋味苦涩或有异味,也难以评选上。我在4参评名茶工作中,对我省现今名茶总的感觉是:贵州名茶造型有了很大进步,设备也有新改善,香气和滋味也有提高;但除少数厂家生产的名优茶的品质较全面外,从总体上来看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品质潜力还很大。在国内名茶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要下大力挖掘贵州茶的品质潜力,主要在栽培上和加工上下功夫。除了保证贵州名茶滋味浓醇、栗香突出的这一优势外,要以提高贵州茶的色泽和香气为重点,使贵州名茶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特色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在发展以细嫩鲜叶作原料的名茶的同时,要下大力研制多芽叶作原料的名茶,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增加茶农收入,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喝上价廉物美
8、的名茶,促进贵州茶产业的更大发展。 香山评茶论特色 1997 年秋天.农业部在北京香山召开全国名优茶评比会。 北京的秋天,风和日丽,天高气爽,片片红叶把香山装点得更加美丽。全国各产茶省区都踊跃送茶样和有关资料前来参加部级名优茶的评比,收到的茶样有 300 多个,涵盖了全国六大基本茶类,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算是一次评茶盛会。 应邀参加此次评委会的有各产茶省的茶学专家,我亦是应邀评委之一。评委会由 15 人组成,参加此次评茶会,我的收获颇丰:一是对全国名优茶的发展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二是学到了各产茶区发展名优茶的宝贵经验;三是看清了贵州与各产茶省在名优茶发展方面的差距,同时也看清了贵州发展名
9、优茶的优势,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评选工作分两步进行。 5第一步:资料认定。一是规定参评茶叶的年产量不低于 250 公斤;二是茶叶的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三是要有生产单位产地自然生态条件、茶叶采制工艺技术的文字介绍资料。符合上述条件后,才取得评选资格,正式列为参评茶样。凡缺少上述一、二两项者,不予参加评选。 第二步:取得参评资格的茶样进入感官审评,按得分排定名次,并规定达到 96 分以上才认定为部级名优茶。感官审评沿用密码编号开汤审评的方法,评委们经过 3 天的认真工作,共评出特等奖 10 名,二等奖 30名,三等奖 50 名,基本上反映了参评茶的真实水平。 但在审
10、评过程中,东部和西部茶区的评委对茶叶的风格特色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东部茶区的评委们认为:西部的不少名优茶滋味浓厚,似不符合名优绿茶滋味鲜醇的品质风格,因此对西部各省茶样的滋味评判打分普遍偏低,计算总分时非常吃亏,致使过去多次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并取得好名次的贵州名优茶也落选了。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我作为来自西南茶区贵州省的评委,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据理力争。我阐述的主要内容是:“西部地区的名优茶产地,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区,由于山高雾浓,日照少,昼夜温差大,空气相对湿度大,茶叶的持嫩性好,叶肉较厚,积累的干物质较多,水浸出物多,这就使西部地区的名优绿茶在相同茶水比的情况下,茶汤滋味自然就厚重许
11、多,免不了带有轻微苦涩味,而这恰恰是西部地区名优绿茶茶味重、回味甘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所以,我认为在评选名优茶时,必须分别对待不同地区的名优茶风格特色,依据名优绿茶应具有的一些外形、内质条件,综合加以评6定,才能得出正确的评茶结果。 ”经大多数评委充分讨论后,最终取得了共识,认为我的意见是切合参评实际的,可以接受。并同意对西部名优茶滋味项目的打分进行调整,使这次评茶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通过这次评茶,我深深认识到:贵州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出产名优绿茶的最佳之地。今后在发展名优茶进程中,要扬长避短,扩大宣传,贵州的名优茶才能成为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同时,贵州茶必须在全国茶事活动中,大力争取有权威的话语权。否则,特点将被误解为缺点,优势将被误读为劣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