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写不出来的贵阳话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之后,第一款来自台湾的小米酒叫马拉桑(Malasun,或 MaLaSun) ,是一种用台湾产的小米、糯米及麦芽按照千年传统烤制成的米酒。 “马拉桑”在台湾原住民阿美族语言中的意思是“喝醉啦” 。据说这种纯小米酒浓郁香醇,顺口留香,只要沾上口就舍不得放下,直到喝醉为止。 无独有偶,贵阳人将少数民族烤制的米酒叫“biangdang 酒” 。bingdng(近似于普通话发音,以下同)是贵阳话摔倒着地的声音,意思是喝了这酒会在不知不觉中醉倒地。布依族、苗族自制的米酒,酒色清亮透明,黄澄如琥珀,醇香味美,清雅诱人,入口顺滑,往往是饮者将其当饮料来喝,当其还只是在品
2、尝饮料口味、尚未领略到酒味时,就已经“bingdng”了。 “Malasun”的读音可以用中文写出“马拉桑” ,作为商标用字,助推了这款台湾少数民族酿制的小米酒走向市场。可是, “biangdang”却没有相应的中文字,想用形象的汉语方言来推销贵州少数民族烤制的米酒就成了难题,贵阳当地人认为非常诙谐又形象的“biangdang 酒”及其绝妙文化内涵,只能孤芳自赏了。试想,当向外地人解释“biangdang 酒”时,除了形声“bingdng”外,还需要辅予形象摔地的动作,声像俱下才能让人弄明白。 贵阳方言在进化过程中虽然逐渐趋于弱势,但还是保留了一些独特2的、极具贵阳特色的方言词语。这些只能用汉
3、语拼音标示出近似发音、却写不出相应汉字的词语,至今仍然高频率地流通于贵阳人的语言交流之中。只要听见说这些词语,就知道是地道的贵阳话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bingdng”外,还有不少贵阳方言词语,在现有的字典、词典中找不到,无法用贴切的汉字写出来。 ba,就是跛(b)的意思。贵阳人说“ba 子” ,就是跛子(b z) 、瘸子(qu zi) 。贵阳童谣:“ba 子 ba,ba 上街(ga) 。”就是以 ba 的韵母“a”为韵脚的。如说成跛(b) ,就不那么生动押韵了。 bia,表示滑出的动作。如:“肥皂从手头 bia 到地上” ;“那()条老蛇朝水头(to)一 bia 就不见吘。 ”这一个 bia
4、 字的形象动作,包含有:滮、飙、镖、鳔等字的意思,但是又与之有别。另又形容滑。如:“兹条鱼滑 biabia 嘞,捉不住。 ”这也是贵阳话中特有的双声叠韵构词。 di,拉、扯。如:“兹条索索 di 不断” 、 “di 开活结就打开降落伞。 ” gaga,糊状食物。如:“用包谷面搅点 gaga 来吃” 。 ga 捞捞,急促促,不顾一切。如:“事先不讲清楚,害得我 ga 捞捞的赶来,结果小事一桩。 ”也有单说 ga,如:“你 ga 哪样,车上座位多得很,不用往前挤。 ” gg,吱嘎,象声词。一般指开关门的声音。也可以重叠说,如:“椅子坏吘,一坐上去就 gggg 嘞。 ” kng,盖、戴。如:“拿盘子
5、 kng 倒菜碗” 、 “他 kng 起那顶帽子,3像苍蝇顶豆壳。 ”贵阳话中常常说“霉 kng kng”,就是倒霉透了。用双声叠韵,加强语气,很形象地说被霉运盖住了。或者说“霉时烂 kng”。 k, “去”的发音。贵阳花溪、青岩发 k 音。一些在搞贵阳方言的文章将贵阳话的“去”字用“克”来注音,这就乱来了。既然写出来的是“克”字,就应该是普通话发音,普通话中“克”字读 k,与贵阳话“去”的发音 k 不同,且意思是“去” ,发音是 k 的绝不是贵阳话,而是湖北、云南的方言口音。贵阳方言不像广东方言一样本身没有专用字,何况“克”字贵阳话说 k?,和贵阳话的“去”字发音根本挨不上边。用“克”字注音
6、贵阳话的“去”字,是不熟悉贵阳话想当然地硬凑方言注音。有一副与方言有关的对联,是对现在这种“原创”作品最好的描写:上联是:现在而今眼目下, 下联是:或许大概差不多。 li, 有粘的意思。如:“吃糍粑糖 li 倒牙齿” 、 “用双面胶把画li 在墙上” ;有亲昵的意思。如:“兹个娃儿只 li 他外婆” 、 “空巢老人很想有人 li” 。贵阳童谣:“lili 药,lili 药,li 倒扯不脱!”有的书写成:黏或昵,词意是对了,但是音不对,字词典上“黏”或“昵”都没有 li 的读音;当读音为 li 时,有塌、掉的意思。如:“书包带从肩膀上 li 下来吘。 ”又如:“太阳把手膀脚骭都晒 li 皮啰。”
7、当说“li 鼻涕”时,是指鼻涕从鼻子里淌出来挂在鼻子上不揩,多指小娃娃,如:“都上小学了,还在 li 鼻涕?”但是,当说“li 鼻涕”时,是指不用手帕、纸巾搽鼻涕,直接用手或衣袖揩鼻涕,如:“我手4上都是泥巴,只好 li 鼻涕喽。 ”贵阳话说“li” ,又专指狎昵、亵慢或谑戏谑词。如:“他讲的话好 li”!“那个人专搞 li 事” 。 lu, “追”的发音,lu 山狗。 mngmng,饭。儿童语言。如:“来,吃 mngmng” ;“我只要每顿饭有两碗白 mngmng 吃,就知足了。 ” ng,夹、压。如:“风吹门把我嘞手指头(do)ng 倒吘!”又读音 ng,如:“饼干都 ng 碎了。 ” n
8、ga,严密。如:“把坛坛盖 kng nga。 ” 贵阳话经常讲:nga丝 nga 缝,就是密不透风的意思。 ngng,声音很响。如:“喇叭从早上就 ngng 起,吵死人!” “他中气足,说话 ngng 声 ngng 气嘞。 ” ngn,硌。如:“饭里头一颗石沙,差点把我嘞牙齿 ngn 落。 ”“鹅卵石路 ngn 得我嘞脚板好痛!”也说 gn。 pi,贵阳儿童游戏“跳板”用的块状物,可以使石块,也可以用纸折成。pi,张开。如:“他 pi 开两手拦在门口。 ” pn,靠。如:“找个铁饭碗,pn 倒吃兹辈子” 、 “他累老火啰,pn倒栏杆就睡着吘。 ”也说 pn。 pi,象声词,如:“pi 嘞一声,
9、茶杯打烂吘” 、 “pi 嘞一声,给她一嘴巴。 ” 也说 pi。记得贵阳说相声的欧少久给捧哏的猜一字谜:“pi,刮刮刮,刮,pi。 ”谜底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字,他说,“pi”是在墙上写“为”字大标语的时候,用大刷子蘸石灰水往墙上写点时发出来的声音。欧少久说的是北京相声,但是形象而有趣地应用了5贵阳方言中的精彩元素。 tn,震动。如:“兹条路太烂,坐在车上心子都要 tn 出来!”打tn,停顿。如:“照倒稿子念,还要打 tn?” 、 “他办事太麻利,从头到尾一点都不打 tn。 ” z,阻。如:“伤风吘,鼻子有点 z。 ” zu,踢。如:“下午 zu 足球” 、 “走路不小心 zu 倒坨石头。 ”
10、 zui,往下。如:zui 瞌睡,指打瞌睡时头往下一点一点的样子。“他在那个位子上 zui 吘” ,就是指他从那个职位上跌下来了、倒霉地下台了。他 zui 了一跤,就是指他跌了一跤; zui,跩。本来指走路像鸭子一样摇摆的样子,贵阳话引申为得意、神气,如:“老二才找到几个钱就 zui 起来吘嘞” 、 “哟,打扮兹样漂亮,zui 得起啰!” zi,贼。贵阳话经常讲:“zi 呵呵(hh) ”,意思就是贼眉贼眼、像做贼一样。如:“他刚买了部手机,躲倒用,生怕别人看见,做得 zi呵呵嘞。 ”在贵阳话中引申用法为: Luzi,字面上是追贼,实际上是指紧追不舍、催逼得太紧的意思。如:“他像 luzi 嘞样,催我加班” 、“又不是 luzi,慢慢嘞走赶得及。 ” 这些写不出来的贵阳方言词语在表达中生动形象,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独到的意思,这些词语就是留存在贵阳地域的语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