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调整后原分管事项发生事故的渎职刑责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211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调整后原分管事项发生事故的渎职刑责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调整后原分管事项发生事故的渎职刑责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调整后原分管事项发生事故的渎职刑责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调整后原分管事项发生事故的渎职刑责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调整后原分管事项发生事故的渎职刑责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调整后原分管事项发生事故的渎职刑责分析【摘 要】渎职犯罪的认定,由于主体的特定性、刑事义务的前置性以及介入因素的常伴性,本身就非常复杂。国家工作人员分管工作调整后,对于原分管工作事项发生事故,因而给国家、社会、公民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如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渎职犯罪刑事责任,变得尤为棘手。对此,应当在理清刑事前置义务的前提下,具体考量渎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既体现法不强人所难,又做到不姑息纵容犯罪。【关键词】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监督义务 一、案件事实及争议焦点 甲乙二人均为某镇副镇长。甲副镇长在分管该镇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期间,对相关矿山没有进行过安全排查,更没有发现存

2、在安全隐患的某矿坑。后因领导分管工作调整,甲副镇长不再分管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由乙副镇长分管该项工作。乙副镇长在接管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后 10 日,上述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坑发生塌方事故,造成 2 人死亡。 针对此案,是否应当对甲乙两位副镇长追究刑事责任,成为立案环节争执的焦点。 二、法理分析: (一)甲、乙二人对该问题矿坑都负有消除安全隐患的监督义务。2发生致使 2 人死亡之安全事故是问题矿坑所存在之抽象危险的现实化,该抽象危险肇始于甲副镇长分管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期间,延续至乙副镇长接管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后。因此,甲、乙二人对该问题矿坑都负有消除安全隐患的监督义务。 (二)乙不存在期待可能性,不具有值得

3、非难性,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由于乙接管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仅仅 10 日,尚需要经历对相关工作的摸底、熟悉等掌握情况以及工作部署的过程,可能还没能来得及了解和发现该问题矿坑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甲乙在工作交接时,乙并没有收到存在该问题矿坑需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移交材料。因此,依据常识、常理、常情,乙并不具备刑事归责理论上的期待可能性,即不能够合情、合理地期待乙在上任仅 10 日以内就能够及时地履行第一点所述之监督义务。鉴于乙欠缺及时履行义务的现实可能性,故不应当追究其相关刑事责任。 (三)甲未实施排查、发现、预防、消除问题矿坑的监督行为,成立刑法理论中不作为之行为类型。甲在分管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期间

4、负有对相关安全隐患的预防、排查、预防、消除等方面的审慎监督义务,但其并没有对该问题矿坑进行过排查、发现、预防和消除工作,在案材料中没有能够证明其不能全面、及时、正常履行上述义务存在正当理由的证据(比如:已经尽了审慎排查义务,但由于客观上不能抗拒的原因未能发现,或者虽已发现但限于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尚来不及及时消除,等等) 。因此,应当认为,甲对于该事故的避免负有不可回避的监督义务,并且存在履行该监督义务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信赖倘若甲审慎履行了该3义务后,完全具有结果回避的现实可能性。故,应当认为,甲未实施排查、发现、预防、消除问题矿坑的监督行为,成立刑法理论中不作为之行为类型。 (四)甲的不作为

5、行为与发生致使 2 人死亡的安全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求证: 其一,如果没有甲的不作为行为,就不会有该事故的发生。换言之,如果甲审慎履行了排查、发现、预防、消除的监督义务,就不会有问题矿坑的存在或者问题矿坑的危险就会被及时消除,自然不会再有后续的事故。因此,甲的不作为行为与事故的发生之间合乎因果关系中没有前者(原因)就没有后者(结果)的逻辑关系规则。 其二,甲的不作为行为本身就具有已经被刑法分则加以类型化的抽象危险性。即该行为具有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抽象危险性,这种抽象危险性若不加阻止,一定会合乎规律的展现为客观现实。事实是,由于甲怠于履行排查、发现、预防、消除问题矿坑的监督

6、行为,导致问题矿坑的安全隐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排除,继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 2 人死亡的结果。该过程中的因果链条是:甲不作为行为所具有的抽象危险性假借该问题矿坑的继续存在转化为具体的事故危险,该具体危险又通过问题矿坑被日积月累地风吹、雨淋、日晒,最终酿成事故、发生塌方,现实化为 2 人死亡的客观实害。该因果链条表明:2 人死亡的事故后果是甲的不作为行为所具有的刑法所不允许的抽象危险不断现实化的结果。而且这一现实化的转化过程符合因果关系所要求的生活经验法则和自然规律法则。综合上述两点,应当认为,甲的不作为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具4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五)甲、乙二人分管工作调整的事实不能阻断上述第

7、4 点所言的因果关系。原因如下: 其一,领导成员之间对分管工作的调整属于机关工作中十分平常之事,而每一次调整都需要有一个工作衔接、适应、熟悉的过程亦是机关常识。因此,无论从勤政、效能还是从无缝隙地关心守护国家、社会、公民合法权益的角度讲,时任领导都应当站好自己的最后一天岗,而不应当将问题遗留给后任者解决,更不应当将责任推于后任者。所以,虽然存在分管工作调整的事实,但不能因此消除时任者在任期间的失职责任。 其二,虽然事故发生时,是由乙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乙亦对此负有监督义务,并且乙确实也没有履行该义务,似乎在甲的上述因果关系中介入了第三人因素。但如上所述,乙未履行该义务是存在可以容忍的正当理由的,

8、易言之,乙并不具备履行该义务的时间条件,所以,该第三人因素并不足以阻断甲的不作为行为与事故发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点就好比:张三故意开枪射杀李四,李四被击中胸部后被好心人送医院救治,恰逢医院唯一的主治医师现场心脏病复发而无法继续施救,最终导致李四失血过多死亡。该例子中,虽然主治医师基于特殊职业具有救治李四的义务,李四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医师未能予以施救,但常识告诉我们,显然不能因此阻断张三的开枪射杀行为与李四死亡结果之间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其三,从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来看,假如承认甲的不作为行为与事5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乙的接任而阻断,因而不追究时任领导甲的刑事责任,则可能导致每任国家工作人员在

9、任期间都会得过且过,只要在任期间不出事故就行,至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若有足够的理由确信在本任期间不会爆发就大可不必费力防范,因为,只要事故不是发生在本任期间就不会追究“我”的刑事责任。这样一来,责任意识将无从谈起,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会大打折扣。 其四,如上所述,乙不应当受到刑事追究,倘若果真阻断甲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则甲亦不受到刑事追究。这样一来,该事故将没有责任人可究,势必造成“负责人愈多愈没人负责”的扯皮现象。然而,事故毕竟发生了,渎职也确实存在,不追究责任显然不合适,更与中央三令五申强调从严惩治妨害安全生产犯罪的刑事政策相背离。 三、处理意见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之规定,国家工

10、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006 年 7 月 26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对玩忽职守罪的罪状形态亦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即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该规定同时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死亡 1 人以上的应当立案。 根据既有案件事实,通过法理分析,依据上述法律规定,我们认为:甲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犯罪,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乙不构成犯罪。 6作者简介:曹其柱,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省桐柏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渎职侵权局局长;胡成胜,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省桐柏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