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简意淡写逸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221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迹简意淡写逸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迹简意淡写逸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迹简意淡写逸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迹简意淡写逸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迹简意淡写逸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迹简意淡写逸境李道熙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著名画家, “嘉州画派”领军擎旗者之一。他为人谦和仁厚,勤学善思,书画俱精。道熙先生的整个艺术与人生可谓轻声细语般浅吟低唱,就如他故居门前的茫溪河水总是于平淡天然中充满了万种柔情。他的书法和花鸟画,则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他标志性的书法款识,更是使画面锦上添花而成就出 “道熙样式” 。 道熙先生画风简约而内涵深厚,笔墨老辣而清逸俊美,格调传统而贵新现代,气韵生动而真美和谐。 画面形式的简洁与设色的淡雅清丽是道熙先生绘画艺术的典型特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 。李日华竹嬾论画说:“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

2、孤迥。 ”这是说,通过笔墨的简化形象来引发更加丰富的内在意蕴,达到形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以凝练、简略、意象的方式保留似与不似、模糊与清晰、真实与非真实的中国画意境。道熙先生强调简化适宜的形式效应,主张绘画思想意识的表现简化就合于此理。简化是人特有的视觉心理倾向。从艺术表现来说,简化首先是为了突出主要特征,传达主要意图,删减不必要的细节。形式的简化同语言上的简练意义相似, “言简”才能“意赅” 。当然简化的方法和程度必须服从另一个原则,那就是要适应表现对象和表现目的。如此才能意于画外,生发出无限的语意,留给观者更多想像和思考的空间,创造出一种言简意赅,细语如雷,韵致深远的艺术2境界,产生出意蕴无

3、限的效果。 在绘画艺术领域中,合理地体现极简意识须有深厚的笔墨功力和理论修养。道熙先生的绘画艺术作品就让我们看到了具有极简意识的典型内涵,正所谓只有悉心于此,方能得此中三昧,方能获益无穷也。 道熙先生书法同其绘画一样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他的书风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线条苍劲有力,大巧若拙,舒卷自如。其晚年,更是“人书俱老” ,开张跌宕,气势磅礴,潇洒自然,书风更显拙朴而老辣。 道熙先生的书法很大程度上是为其绘画服务,画面的题跋、布局、结体等都为其画面整体视觉效果服务,因此其书法也更注重其审美性与情趣性。道熙先生不但以书法通画法,也以画法通书法,书法笔意融会于绘画中,书法所表达的意蕴和书法本身也

4、成为绘画构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道熙先生的书法融有碑帖意趣,其长短相顾,上下相望、左右相亲,筋骨相连、刚柔相宜,气韵相通的格调,成为道熙先生绘画图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自然而和谐地融会在他的绘画之中。长款题跋就是道熙先生的经典图式之一。先生每有得意之作,往往于画面上长款题跋以尽其兴,以就其点石成金之妙,同时也为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笔情墨趣” 。这种书风与画风起到相映成趣的作用,使其画面的构成图式、笔墨气韵、虚实动静等更加鲜明,也更具个性。 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特殊的地域文化,嘉州五通桥山水自然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嘉州文化,同时也铸就了其特定的人物性格。李道熙先生自幼聪慧善学、吃苦耐劳、重义

5、守信、兼收并蓄,开放而求新、浪漫而重实效、淡泊而不失进取、豪放而不失儒雅、乐交而不失慎重。李道熙3先生的性格,无不打上嘉州文化尤其是五通桥“小西湖”文化的烙印。 五通桥人称“小西湖” ,清代诗人李嗣沆诗云:“垂杨夹岸水平铺,点缀春光好画图。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不应让西湖。 ”丰子恺曾在 “小西湖”举办过画展,曾在此写下他著名的文章怀念李叔同 ,也曾在其描绘五通桥的画上题诗:“且喜蜀中好风光,桥滩春色似杭州。 ”经张大千推荐曾经三次到 “小西湖”居住的徐悲鸿赞美五通桥为“东方君士坦丁堡” 。曾经在五通桥闭关修炼的南怀瑾更是对 “小西湖”情有独钟:“几回行过茫溪岸,无数星河影落川。不是一场春梦醒,

6、烟波何处看归船。 ”作家李凖亦诗云:“榕树参天五通桥,凌云烟雨岷江潮。浓妆淡抹胜西子,祖国山河第一娇。 ”五通桥是重要的盐都,盐业的辉煌曾给五通桥“小西湖”带来了物质文明,也带来了精神文明。仅就到过或画过五通桥“小西湖”的画家就有:黄宾虹、张大千、张善孖、丰子恺、徐悲鸿、关山月、方成、董寿平、冯建吴、苏葆祯、吴一峰、何孔德、蔡亮等等。 如此的“小西湖”五通桥,自然也会造就出李琼久、李道熙等一批独具特色、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造就出一批具有传统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人生价值观的艺术大师。他们刚直、坚毅、厚道、诚实、勇敢、谦恭,他们宽容、守信、友爱、大方、好学、善思。 “仁”是他们的人生最高境界。李

7、道熙的人生与艺术道路就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李道熙的经历也体现出大师具有的仁爱和谐、勤奋进取、大公无私等传统美德和独特而又有魅力的人格。 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是培育李道熙艺术的摇篮。独特的从艺经历和4对待古贤心手追摹的学习态度,使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精深的理解。巴蜀大地自古文化积淀厚重,追求清逸俊美、豪放大气成为李道熙艺术美学的根基。道熙先生的绘画风格是将“逸”的概念鲜明化。道熙先生绘画风格的逸品特征主要体现其作品的阳刚之美、作品的超然之美以及情感抒发的自然之美。纵观其艺术经历,他的艺术思想体现出多元与融通的变化,其作品具有“情趣寄寓”的绘画风格和美学追求。 李道熙先生长期担任嘉州画院顾问和乐

8、山市美协主席直至其 88 岁去世。此外,道熙先生还长期担任成都画院顾问和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道熙先生和“嘉州画派”的另一领军人物李琼久先生均是从人杰地灵的五通桥“小西湖”走向嘉州画坛的艺术大师。两位大师之间也具有极其深厚的情感,具有相互尊重与和谐共进的“仁者爱人”的品德。我曾在成都的一次李琼久先生作品专场拍卖会上看到四幅李琼久先生的作品,其中两幅花鸟画画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其款识分别是:“道熙吾弟嘱画”和“道熙四弟正画” 。另一幅 1976 年所作山水画朴凤洲题款为:“丙辰年七月道熙命画并记,琼久六十以后作” 。还有一幅 1964 年所作山水画晚风题识则为:“甲辰年七月道熙嘱余写此小

9、景,琼久六十又八重题” 。而同在成都的这场拍卖会上,李琼久先生一幅题作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山水画上也有李道熙于 1998 年的题跋:“画重苍润,苍者笔力,润者墨彩,琼久此帧写峨眉山千掌崖笔情墨趣俱佳,为九公写峨山之又一佳作也。 ”九公即李琼久先生。 在古称嘉州的乐山地区,有李琼久、李道熙等一批优秀的书画艺术家,这既是嘉州和五通桥“小西湖”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优越的必然结5果,也是五通桥“小西湖”和嘉州的荣誉与骄傲。这批书画艺术家艺精技深,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学养深厚,理念相近,志趣相投。他们的书画艺术在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李琼久、李道熙先生更是名声远扬。正如董欣宾在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

10、0 年 4 月出版的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一书中所言:“西蜀汉文化历史悠久漫长,四川绘画无论是油画艺术,中国画艺术,版画艺术,从抗战到今天,一直处于古今互生,中外互根,蜀内外快速交流的特殊地域,分别以石壶、冯建吴、李琼久、李道熙等为先长,影响着这里艺术的生息不休的探索。 ”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是李琼久、李道熙等这一批书画艺术家开创和形成了一个画派“嘉州画派” ,当然它还在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之中。二位李老先生自然都是这“嘉州画派”的领军擎旗者。 道熙先生故居门前的茫溪河水,仍然和过去一样平淡天然,仍然在充满万种柔情地浅吟低唱。然而在这茫溪河水牧歌般的吟唱中,你分明能听到道熙先生爽朗的笑声,你总是能看到二位李老艺术家的光辉形象,这一切也总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清晰。当然,这一切也总会慢慢地陪伴着迷人的“小西湖”美景,随着这茫溪河水渐渐地流向远方,汇入嘉州的岷江,汇入远方的长江,再汇入遥远的大海。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都)教授, 硕士生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